APP下载

许昌温绍梁德政碑

2017-03-15李军霞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政县知事许昌市

李军霞

许昌市博物馆,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温绍梁德政碑

李军霞

许昌市博物馆,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温绍梁;德政碑

德政碑,郑珍《酒店垭即事》诗云:“六旬不雨浑闲事,里长催书德政碑。”凡为官者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曰“德政”;百姓为其刻石立碑,并在碑上刻上纪念性的文字和图画,竖立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称为“德政碑”,专指旧时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又叫“遗爱碑”或“去思碑”。民心如镜。是清官廉吏,还是贪官污吏;是真心实意为民兴利除弊、排忧解难,还是沽名钓誉,欺世媚俗;是“口言善、身行善”,还是“口言善、身行恶”,老百姓是最清楚的。如果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就会刻骨铭心,有口皆碑;反之,干了有损百姓利益的缺德事,那就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在许昌市博物馆,保存着一通民国时期“许昌县知事德政碑”刻石(如图),刊刻于乙卯年(1915年),是当时许昌县知事温绍梁离任后,许昌县北区清乡分局正副局长和十保正副段长为他歌功颂德而立的,旧城改造时出土于许州府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青石质,下部断缺,残高124cm、宽61.5cm、厚14cm。圆首,碑额浅刻图案,饰鲤鱼卧波、云水双龙纹,十分生动。此碑文为楷书,清秀俊朗,镌刻精良,书法和雕刻具有较高的水平。

碑文:

“统领警备队马步营署理许昌县知事温大人德政碑”

天下事得人则治,失人则乱。揆之一国一邑,何独不然。盖守牧为亲政之长官,百姓 之初,大局擾攘,内匪丛生。始起于西南,继延东而北,三载燎原。万家涂炭,殆哉危乎 县长温公。印绍樑,字栋甫。奉撽来抚,斯土莫不举首加额,欣欣然而相告曰:先生来盗 先生,山西太谷之世家,前之贵胄也。以部曹改擢外官,历任繁要卓著循良,下车 练兵购械,振旅兴师,冐炎暑以冲锋,戴星月而出入,卒使渠魁殱绝,四境乂安,德召 功,以三载不可遏折之凶熖,不数月而滅,奏肤功以收速效。其神異真令人有不能 修道途,以惠商旅。虽善政不可枚举要皆 先生之绪馀耳在,先生德大莫名,功高 水源。感之深者爱之初,爱之切者斯慕之人也。爰铭功勒石,以誌甘棠之遗爱,乃为之。

夫生伟人 允文允武 戬暴安良 颠持危扶 地除害马 政无苛虎 时 巷歌衢舞 颂公之德 烁今震古 祝公之寿 如岗如阜 懿欤伟哉 民之

许昌县北区清乡分局 正副局长 周居震 葛同曾 暨十保正副段长 俎金海 张裕 黄汉章 李文华 李含章 赵顺清 王公弼 陈永庆 李炎如 葛聪臣

中华民国四年岁次乙卯三月

文章中的甘棠遗爱是对离去的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雕石立碑,铭功勒石。在碑刻上镌刻文字,记人记事,以为永久的纪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旧题曰德政碑的,多用于记述职官的政绩,是古代士民为称颂地方官吏政绩所立;其立于迁官之后的,则曰遗爱碑。遗爱碑,又称去思碑。“许昌县知事德政碑”,纪念离职知事,亦称县长温绍梁德政。碑文,残存396字,大意是宣统三年(1911年)以来,许昌盗匪泛滥,百姓水深火热。温绍梁以数月剿灭三年未平的内匪,整饬“道途,以惠商旅”等善政。使百姓重新安居乐业,特立德政碑。此碑内容,治理匪患,兴修道路,有一定作为,不乏溢美之词。县志载:当时,许昌社会状况,旱蝗频频,连年歉收,土匪纷起,民不聊生。反映民国初年(1912年),中国政局的动荡。

区保设置,民国县以下基层机构,丰富许昌地方志研究资料。

K

A

1006-0049-(2017)06-0288-01

猜你喜欢

德政县知事许昌市
许昌市
民初县官选任制度的重建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河南省产业成长的模式研究——以许昌市为例
中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内蕴与现代启示*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
五德终始说与《两都赋》
许德政网吧监督轶事
向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