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造“衔接”的桥梁

2017-03-15洪强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衔接课外文言文

洪强春

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古诗词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这些课程的内容,还应为学生延伸教学内容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的底蕴。教师在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时,可以: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然后,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例如,在教室、学校走廊张贴名言警句和书画作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然后,教师在讲到文言文或是古诗词时,如:教师在讲到《江南好》这首诗时,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因子,将与这首诗相关的文化深入到语文课堂。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古诗的注释、引语、古诗诗句、课文插图等入手,为学生引用相关的典故,讲解江南的美景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做一个课外的延伸,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一下诗人的其他作品,或介绍江南的美景,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汲取文化营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拓展课外的经典文化,让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然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2.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开发语文课程资源。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4.重视课外文化阅读。

例如,在低年级经典文化的衔接与传承中,教师可以从汉字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年级经典文化的衔接与传承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民俗文化,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如:让学生了解诗文背后的民俗文化、名家荟萃中的传统文化精神,课文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寓言故事中隐藏着民俗文化的精髓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并从文化的学习中有所启发。然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课文的文化背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知道课文的写作背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教师应倡导学生多阅读课外经典文化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延伸活动

教育离不开实践,因此,在小学经典文化的衔接与传承中,教师应围绕中华优秀的傳统文化,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开展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1.让学生多读经典文化阅读。2.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3.让学生搜集经典文化背景知识。4.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早读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文化,积累学生的文化底蕴。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搜集积累自己阅读的经典文化的背景知识,既巩固教材知识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可以在各种节日开展节日庆祝活动,请学生们查阅资料讲一讲节日的根源与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后,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背诵比赛、书法竞赛等,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积累。

四、总结

在小学经典文化的衔接与传承中,教师应做好长期的准备,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总结教学经验,广泛搜集教学素材,做好学生经典文化衔接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从而使学生能有效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 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衔接课外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