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实验法突破教学的难点

2017-03-15姜文秀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五彩池三棱镜色光

姜文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一些难点,如何突破,当然因材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但是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根据这一年龄特征,教材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因知识水平的局限,形成难点的,教师可因地制宜,采用实验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五彩池》一文,主要讲了五彩池的神奇。它神奇之处在于:来自同一条溪流的池水,颜色却不相同。可是把水舀起来,又跟普通的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文分析了两方面原因:一是光的折射,二是花草树木的映衬。第二个原因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在一盆清水边放置不同颜色的纸观察,使学生可以看到水的颜色因纸颜色的不同而呈现不同色彩。这实际是光的映射作用。这个实验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原因。而光的折射,学生没有直接感受,更没有知识经验,故很难理解。因此,我设计以下实验,给予形象感知,促进理解体会。

首先,从实验室找来一块三棱镜,放在教室外阳光下,把阳光分解成七彩色光,映在教室内北墙上,让学生感受到七色光的美丽。同时讲述:阳光(白光)实质是由七色光组合而成,它可以分解,用三棱镜。让学生看看三棱镜的形状。

其次,准备一脸盆清水(盆稍大些,水要多些),把一块平面镜放入水中,用橡皮等架住,让阳光射入水中,射在镜子上,在从水中映在教室内北墙上。当然,这需要调好角度。经调整,北墙上出现了彩色而散乱的光在跳跃。稍后,北墙上出现了奇异的景象—— 一组七色光。同刚才三棱镜折射的光对比,色彩基本一样。此时,学生很惊奇,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仿佛看魔术一般。此时点拨,阳光射入水中镜上,再反射出水面,只要镜面不与水面平行,就会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解成七色光。此时学生略有所悟。此时有学生要求亲手试一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际操作,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最后,联系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五彩池中的来自同一条溪流的池水,颜色却不相同。可是把水舀起来,又跟普通的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你能说出其神奇的奥秘吗?一下子课堂里炸开了锅。有的学生还又到刚才的脸盆里晃动小镜子,有的用手拨动脸盆里的水,甚至还有的在脸盆里放了两块镜子调试……开始交流了,有学生说:是石笋的原因。它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而透明的石粉,可以反射阳光。有的说:它跟我们的镜子一样,可以反射阳光。有人反对:不,它们高低不平,和镜子不完全相同。有个学生走上讲台又往水中放入一块镜子,与刚才的角度有所不同,稍后比较指出:两块镜子折射出的色光有不同,一块红色多,一块绿色多。石笋高低不平会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至此,学生明白了五彩池水五颜六色的奥妙所在,并且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用实验法来进行阅读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学生的知识理解障碍,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

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验过程。阅读之前教师边做实验,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是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快速用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体现语言表达的原创性。

2.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五彩池水五颜六色的神奇景象以及形成原因。课文语言流畅优美,表达准确无误,让学生在老师的实验活动结束后反复多次地朗读课文,并把课文中的词句和自己的描述进行对比,用心体会,深入品味课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精炼性。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语言烂熟于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突破阅读难点,发展语言能力。

3.进行创新复述。复述是将课文内容内化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说话形式。创新复述是对课文的中点摘要或者对人对事的评析以及某些情节的想象拓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复述者要着眼内部语言的组织向有声语言的转换,转换中要凭借原文来实现词语的重新编码。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经过实践练就的。 创造性复述课文就是在复述中寻找创新,它不同于其他复述形式。它要求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的参与。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细读文本,钻研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展开复述,最终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实验法在阅读教学中能积极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能产生直观印象,形成记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语文化,即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快速进入语言学习的情境,促进语言发展。在准备实验时,应做好准备,因陋就简,以尽量简化的实验器具达到尽量完美的实验效果。

【作者单位:高邮市卸甲镇伯勤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五彩池三棱镜色光
漳河三棱镜
《五彩池》说课稿
美在美的纯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