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述评

2017-03-14张静宇马利军张积家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惯用语字面比喻

张静宇,马利军,张积家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广州5105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006;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北京100872)

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述评

张静宇1,马利军2*,张积家3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广州5105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006;3.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北京100872)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对其理解需要认知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语用能力等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语义分析能力和语境推断能力影响儿童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它们的认知基础是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水平。特殊儿童往往无法有效地提取惯用语的比喻意义,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对惯用语理解困难的原因不同。多数研究证实,无法对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无法对语境信息进行整合,不能抑制无关信息是特殊儿童惯用语理解失败的原因。

惯用语;特殊儿童;语义分析;语境推断;心理理论;执行功能

人类发达的精神生活造就了思维的隐喻性本质。比喻性语言是隐喻性思维的产物,它通过多种修辞途径增加了语言总量,同时将人类的隐性思维和潜在情绪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传递“语言内涵的潜在信息”,即交流是基于对言者隐含意义的理解。当言者使用字面表达时,传递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相统一;当言者使用比喻性语言时,语言表述和传递意义出现分离,造成理解困难。事实上,比喻性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表征,加工比喻性语言要求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年幼儿童和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认知功能发展受损的个体)往往无法通达比喻性表达的非字面意义。但是,对口语中隐喻频率的研究发现,在人们的谈话中,平均每秒出现4.08个固定隐喻和1.80个新奇隐喻〔1〕。如他们情同手足,“手足”就是一个固定隐喻。鉴于比喻性语言出现频率高,表征复杂的隐喻概念,对其理解机制的探讨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尤其关注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原因在于理解比喻性语言需要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协调整合,这些能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性质和复杂程度的变化〔2〕。因此,研究儿童和青少年习得比喻性语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揭示儿童思维逐步抽象化的发展历程,探索人类心智的本质;同时,还能揭示出特殊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失败的原因,为儿童开展语言训练提供实证数据,改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他们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

一、惯用语理解:语义分析和语境推断

惯用语是语言表达与所指意义相分离的一类比喻性语言,具有稳定的结构、恒定的意义和特殊的语言组织形式,是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研究的主要材料。Nippold和Martin认为,个体的惯用语理解能力很早开始发展,从学龄期持续到成人期。对惯用语理解是语境推断(自上而下加工)和语义分析(自下而上加工)联合加工的过程〔3〕。

(一)语义分析能力

语义分析能力(semantic processing skills)是指提取比喻性表达核心词汇的意义并据此推断出短语的非字面意义。Nippold和Martin提出的元语义假说(metasematic hypothesis)强调语义分析在比喻性语言理解中的作用〔3〕。该假说认为,习得惯用语从分析整词构成成分的意义开始,语义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理解水平的改善。儿童语义分析水平依赖于元语义知识。年幼儿童使用词汇和句法编码技巧对惯用语进行加工,获得字面意义;而成人和青少年则有效地利用语义分析技巧通达惯用语的比喻意义。同时,语义分析仅对透明(语义可分析)的惯用语起作用,原因在于此类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的重叠程度较高。

研究者对儿童何时具备语义分析能力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已经具备语义分析能力。例如Abkarian等认为,儿童6岁左右具备解释惯用语的能力〔4〕。Gibbs对5~9岁的儿童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呈现语境信息,透明的惯用语比不透明的惯用语更容易解释;但只有8~9岁的儿童才能在语境信息之外利用语义分析获得透明惯用语的意义〔5〕。Kempler等研究表明,儿童在11岁之前,惯用语理解能力逐步发展;11岁左右,语义分析水平趋于稳定,几乎接近于成人〔6〕。Cain等指出,7岁儿童可以通过语义分析获得透明惯用语的意义〔7〕。但是,Nippold等发现,11岁的儿童并不具备独立的语义分析能力,即儿童不能通过语义分析理解透明惯用语,而14岁和17岁的青少年的惯用语理解成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8〕。不同的研究结论可能源于不同的任务要求。Levorato和Cac⁃ciari质疑先前研究所采用的任务的有效性。他们认为,相对于年长儿童和发展正常儿童,年幼儿童和特殊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之前研究所采用的任务不能有效地探测到两者关系的本质。他们采用多项语义选择任务进行研究,发现9岁儿童已经可以不依赖于背景信息理解透明的惯用语,但7岁儿童还未发展出有效的语义分析能力〔9〕。因此,儿童语义分析能力获得的时间更多依赖于任务的灵敏性,今后的研究应更多探索适应儿童发展的研究范式。

(二)语境(上下文)推断能力

语境推断能力(contextual processing skills)是指从上下文中获取相关信息、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时,文本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方便听者理解话语的意义。语境推断能力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发展,语境信息促进惯用语的理解。儿童在理解包含惯用语的句子时,语境推断能力帮助他们把零碎的、片段的信息联合起来,构成有意义的整体,形成了情境的整体心理表征。研究表明,当提供支持性的叙事背景时,儿童和青少年比较容易理解惯用语的意义;若未提供背景信息,理解惯用语就变得困难〔2,5〕。

语境信息和语义可分析性存在交互作用。语义可分析(透明)的惯用语对背景信息依赖程度低,语义不可分析的惯用语由于句法不灵活,对背景信息依赖程度高。Levorato和Cacciari发现,年幼儿童对透明惯用语的理解依旧需要依赖语境信息。因此,真实的语言加工包括语境下的词汇加工,两者并非独立地进行,它们存在交互作用。任何通过语义分析获得的意义都要受到语境信息的自动化的检查和限制〔9〕。Levorato和Cacciari提出的整体阐述模型(global elaboration model)试图将语义分析和语境推断能力整合到一起,以此揭示儿童理解比喻性语言的内在机制〔2〕。该模型认为,儿童理解比喻性语言与理解普通语言的过程相似,已习得的语言理解策略如加工能力、元语言知识和句法意识引导比喻性语言的理解。语境推断加工的产物是与情境相一致的完整的意义表征。当一个语境以局部的、逐字的加工方式进行处理,成分的意义就不能被整合到完整的意义表征中。只有当儿童具备了建构整合的语义表征的能力时,语境才促进语言理解。

(三)语义分析和语境推断的认知基础

儿童的语义分析能力和对语境信息的识别有赖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水平。如果儿童能够清晰地把握话语背后的心理态度,则容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同时,在比喻性语言加工中,如果儿童成功地抑制无关的字面信息,激活相关的比喻意义,他们就能顺利地通达惯用语的意义。年幼儿童对存在两种意义的惯用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原因就在于儿童无法有效地抑制短语的合理字面意义。

心理理论是识别比喻性语言“背后”意义的重要能力,对不同比喻性语言的理解需要依赖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阶心理理论基于对他人如何看待世界的推断,二阶心理理论基于对他人如何看待他人对世界认识的推断。Gallagher等采用fMRI研究笑话情节中隐喻加工所激活的脑区,发现前额皮层存在激活,而该皮层被认为是心理理论活动的神经基础〔10〕。Zalla等指出,自闭症障碍儿童无法理解比喻性语言源于延迟发展的心理理论水平。许多自闭症儿童可以理解一阶错误信念任务,但只有极少数儿童可以顺利地完成二阶错误信念任务〔11〕。Le Sourn-Bissaoui等对10名罹患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自闭症的一种)的青少年研究发现,被试的惯用语理解成绩和二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相关〔12〕。Caillies和Le Sourn-Bissaoui对5~7岁儿童研究表明,儿童对语义不可分析的惯用语的理解同样依赖于二阶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13〕。不同研究的结论表明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需要基于心理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来推测他人言语背后的意图和状态。

执行控制功能参与复杂言语加工,抑制不合理的字面意义,激活合适的比喻意义,保证个体能够以灵活的方式综合加工各类复杂的背景信息。比喻性表达理解困难与执行功能紊乱有关。执行功能紊乱导致自动激活的字面意义抑制失败,使得儿童和特殊人群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水平。Russell认为,许多需要心理理论的任务同时需要执行功能参与,二阶心理理论与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同步进行〔14〕。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联合比单独某一个因素对被试的语用缺陷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表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由此,识别他人意图和抑制无关字面意义是正确理解比喻性语言的基本认知能力。

二、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方面。狭义来讲,特殊儿童专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等。由于特殊儿童常常伴随认知能力障碍,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完善,尤其是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存在困难。早期,研究者常常使用惯用语理解成绩来评估特殊儿童的认知损伤情况。

(一)自闭症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

自闭症(autism)儿童缺乏社会交流能力,其比喻性语言的理解状况得到研究者关注。自闭症是以衰弱社会情绪障碍为特点的神经发育失调。弱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 theory)认为,罹患自闭症的儿童对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的言语信息缺乏整合能力,他们通常采用逐字加工方式来分析信息〔15〕。另外,自闭症儿童常对比喻性语言进行字面解释,主要原因是儿童无法从语境信息中推断和整合比喻性表达的意义。阿斯伯格综合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没有影响智商发展的自闭症障碍。此类病人的口语词汇量和普通语言技巧发展良好,但在对话中,往往错误地理解他人的观点,不能跟踪复述他人的观点,对谈话内容作出不合适的判断。Kerbel和Grunwell对6~11岁的两类特殊儿童进行研究。一类是具有语义-语用障碍的非自闭症儿童;另一类是AS并伴有语言损伤的儿童。他们发现,即使存在语境信息,两类儿童对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的选择都存在困难〔16〕。同时,AS儿童对幽默、讽刺性笑话、惯用语及隐喻理解均存在困难,他们缺乏从语境中推断出短语表达意义的能力。但是,Norbury的研究发现,有自闭症特征的儿童具备语境推断能力。他的研究对象为8~15岁的有不同发展性缺陷的两类儿童:伴随结构化语言缺陷(structural language deficits)的自闭症儿童和存在语用缺陷但没有语言学缺陷的自闭症儿童〔15〕。结果发现,两类儿童在理解惯用语时均能从语境信息中获益,然而,他们对语境信息的利用程度不同。存在结构化语言缺陷的儿童在惯用语理解上存在缺陷,他们的语境推断能力很差。存在语用缺陷但没有语言学缺陷的自闭症儿童则具备语境分析能力,在惯用语理解上和正常低龄儿童没有显著差异。

(二)阅读理解和学习困难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

在8~11岁儿童中,阅读理解困难(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儿童约占10%〔17〕。与自闭症儿童相比,阅读理解水平较差的儿童不存在发音和语用缺陷,单词阅读能力正常,不存在学习延迟,此类儿童成为惯用语理解研究较合适的对象。

阅读理解较差导致课文理解困难,儿童无法通过课文信息推断、识别和解决遇到的异常情况。Levorato和Cacciari表明,语言理解困难的儿童具有发展性的延迟,他们的语义分析能力受损,存在字面优先加工倾向〔9〕。同时,阅读困难儿童在惯用语理解和产生任务上表现差。在多项选择任务中,无法选择正确的惯用语解释,无法补全惯用语表达。但是,Cain等的研究并未发现阅读困难者的字面加工倾向〔18〕。他们使用解释任务探测阅读障碍者的何种策略(语义分析还是语境推断)缺失导致惯用语理解困难。研究使用新奇惯用语(来自其他英语国家,本国并未使用),目的在于消除语言经验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水平和惯用语理解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阅读水平未影响对透明惯用语的理解,但阅读理解水平差的儿童即使在语境信息支持下也无法通达不透明惯用语的意义。即阅读水平差的儿童无法合理地利用语境信息,但可以通过语义分析获得透明的惯用语的意义。由于Cain等的研究采用解释任务,可能会引发结论有效性争议。Cain和Towse采用语义分析任务和多项选择任务对阅读困难儿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阅读困难儿童具备一定的语义分析能力,惯用语理解困难的根源在于无法从背景语境中提取有帮助性的知识。在理解透明惯用语时,他们的语义分析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在理解不透明的惯用语时,无法有效地提取语境信息造成理解失败〔17〕。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常常被认同为知觉障碍、脑损伤、轻度脑功能障碍和诵读困难。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困难个体在理解惯用语时,倾向于使用具体和字面的解释。但Wiig和Secord使用语言能力测试中的项目,呈现给儿童一种情境,要求被试对其中出现的惯用语进行解释〔19〕。其中一个情景是学生正在谈论新来的指导老师。一个学生说,“He is as transparent as we thought”,如果学生识别出“transparent”是指老师的人格特征,但却描述为“weird”或“different”,则认为是部分不正确的回答。这些解释没有准确地反映出“transparent”的意义,但研究者认为,学生已经意识到单词的比喻性质。Secord和Wiig同样发现,具有语言学习困难的儿童倾向于使用字面方式来解释惯用语,但儿童的主要错误在于部分-不完整的解释,而不是字面解释错误。即学生可以意识到惯用语的比喻性质,但不能提供完整的比喻意义〔20〕。Abrahamsen和Burke-Williams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研究,其中部分被试是语言学习困难的个体。研究发现,年级是影响解释任务成绩的主要因素〔21〕。学习困难者在解释任务上成绩相对较差,解释任务难度超过迫选任务。这表明,对比喻性语言的理解先于对其准确解释(产生)。另外,在迫选任务中,不透明的惯用语比透明的惯用语更易理解,句法凝固的惯用语比句法灵活的惯用语更易理解;在解释任务中,透明的、不透明的以及句法凝固的惯用语比句法灵活的惯用语更易理解。句法灵活的惯用语更难理解的事实表明,无论句法进行何种变化,字面义和比喻义均得到保留,造成儿童对其解释的困难。同时,两类儿童在两类任务中相同的理解模式表明,他们的惯用语理解能力差异仅仅是量的差异而不是质的不同。

Mashal和Kasirer对比自闭症患者(12~15岁)和学习困难青少年(12~13岁)在加工惯用语时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类儿童在对惯用语和惯例性隐喻理解方面不存在差异,他们更多地采用字面意义来解释比喻性表达〔22〕。两类儿童在存取和选择材料的主题与基本术语以及在两者之间建立相应的情感连接存在困难,如理解“家庭是一个摇篮”,需要对“家庭”和“摇篮”两个观念进行广泛的联想,同时选择合适的共享属性,抑制不相关的属性。另外,研究者还发现,自闭症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均表现出执行控制功能障碍,而执行控制功能是理解比喻性表达必备的认知基础。

(三)威廉姆斯综合症患者的惯用语理解研究

威廉姆斯综合症(williams’syndrome,W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缺陷。此类患者具有一种独特的神经心理特征:语言和认知分离。他们的IQ得分常处于40~70,精神智障、认知能力受损但部分语言能力发展正常,在语义水平有较好表现。同时,他们存在语用缺陷,如与他人交情浅薄,谈话内容不合时宜,交际能力差等。由于罹患WS的个体相对较好的语言技巧和社会兴趣以及存在语用缺陷,研究者关注他们对比喻性语言理解的情况。

Karmiloff-Smith等考察了WS个体对隐喻和讽刺的理解能力。一个任务是在目标词中选择合适的单词补全句子;另一个任务是阅读5个故事,然后询问被试故事的类型,是隐喻还是讽刺,要求被试迫选。结果并未发现WS个体比喻性语言的理解缺陷〔23〕。Sullivan等探测16个罹患WS的青少年对谎话和笑话的理解。给被试呈现4个故事,故事讲述一个成人清楚地知晓了儿童还没有完成被要求的日常家务的情形。在其中两个故事中,最后的描述是谎言,在另外两个故事中,最后的描述是笑话。谎话和笑话的区别在于儿童关于成人心理状态是否是事实的二阶信念。结果显示,WS个体不能区分谎言和笑话〔24〕。对罹患WS的青少年而言,理解他人心理状态能力差导致比喻性语言理解区分困难。Annaz等研究10个罹患WS儿童对隐喻和转喻的理解。研究材料包括10个词汇化的隐喻和10个词汇化的转喻,材料以简单的图片故事呈现,要求孩子以开放式回答短语表达式指什么。结果显示,罹患WS的儿童成绩比正常孩子差〔25〕。该研究同时区分了隐喻和转喻认知加工的不同:隐喻理解需要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卷入,但转喻理解主要是语言能力的内部操作。对WS个体而言,两类比喻性语言的建构需要不同机制。Lacroix等对罹患WS个体对惯用语的理解发现,罹患WS的青少年对惯用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对惯用语的理解存在延迟,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惯用语的元语用知识也在增加〔26〕。

(四)其他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研究

胼胝体是左、右半球信息连接的中介。由于加工比喻性语言需要大脑左、右半球的联合,因此,胼胝体受损将导致比喻性语言理解困难。胼胝体发育不良中的脑脊膜脊髓裂(spina bifida meningo⁃myelocele,SBM)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每1万新生儿会有5~10个)。80%~90%的SBM新生儿会出现脑积水症状(一种神经发展性缺陷),脑积水和胼胝体发育不良将导致信息在半球之间的整合失败。SBM儿童的基本语言技能保存完好,如对结构、词汇和语法的加工,但他们从上下文背景推断词汇的意义、抑制和语境无关信息以及从背景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受损。即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言语智力,依然丧失了语境推断能力和抑制无关信息能力。有研究者对38名罹患SBM的一年级小学生研究发现,他们保存着完整的句法和词汇加工技巧,方便他们对透明的惯用语进行语义分析,但却丧失了语境推断和整合能力〔16〕。在不限项选择任务中,SBM儿童可以同时接受比喻意义和字面意义,表明在比喻性语言理解中两种意义都得到激活,但罹患SBM的个体无法抑制字面意义。另外,Barnes和Dennis对6~15岁罹患脑积水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发现,较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断技巧缺陷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损伤导致对语境信息利用困难,但惯用语理解成绩与认知水平无关〔27〕。智商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异的脑积水症青少年可以通过语义分析理解透明的惯用语,但当需要从语境中推断出惯用语的意义时则表现较差。

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DS)患者通常心理发展迟滞,且在几个语言发展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他们的词汇习得系统发展相对完好,但形态句法学和句子理解能力受损。同时,他们的叙事和演说能力和相同心理年龄的孩子不相上下,且具备一定的理解短故事语境的能力。Miles和Chapman推测,罹患DS的个体在结构语言上存在损伤但在话语处理上相对完好,话语加工能力会补偿认知缺陷造成的语言困难,作出对语境的合理推断〔28〕。Roch和Levorato使用不熟悉的惯用语对DS的儿童和青少年(9岁9个月到18岁1个月)进行研究,对照组为正常发展的一年级的具备语境理解能力的儿童(6岁3个月到7岁3个月)。结果表明,DS个体理解惯用语的能力受到心理发展迟滞的严重影响〔29〕。年龄和受教育时间在DS个体中引发的差异很小,这就表明这种损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研究还发现,在无语境条件下出现单个惯用语并不会增加个体对惯用语理解成绩的提高,个体对短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语境推断能力成线性关系。由于通过语境整合情境一致的心理表征是后天获得的,因此,DS个体可以获得语境推断能力并以此整合出惯用语的潜在意义。他们发现,DS个体并未表现出利用语境信息的缺陷,这与其他特殊儿童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

三、小结

特殊儿童对惯用语理解困难是由于他们对语言材料进行了逐字的、基于局部的理解,而不是将语境看作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对惯用语的意义作出整体性的推断;同时,他们也无法有效地意识到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并不适合于语境信息,无法抑制无关意义的激活。多数研究显示,不能有效地利用背景信息推断比喻性表达的意义导致发育异常儿童在惯用语理解成绩上差于正常发展儿童。相对于语义分析,语境推断能力的认知要求更高。但是,就其相互作用的机制而言,已有研究并没有较好地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今后研究可以探讨的一个方向。另外,鉴于语境信息利用策略是语言理解和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惯用语教学中增加背景信息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有利于学生对比喻性表达的习得和提升语境信息的利用度,这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同时,由于特殊儿童惯用语理解研究的被试不同(语言损伤不同),研究选取的材料和方法均存在不同,很难对其进行统一的解释。多数研究并没有在材料选取和被试选取方面进行递进的归类,因而很难准确地对其进行分解描述。而且,被试的组内差异同样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差异。Dennis等对8个高功能自闭症的个体研究发现,和年龄相同的对照组比,自闭症患者的比喻性语言理解成绩较差,但在言语智力测试方面,被试分数从71~146不等,跨度较大,这也可能是造成理解成绩出现差异的原因〔30〕。因此,被试的同质性要求制约了对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的研究。

另外,特殊儿童种类繁多,其认知能力的损伤程度不同,最为基本的认知缺陷在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受损。多数特殊儿童具备基本的语言学知识,他们的语言、句法加工能力并不存在损伤,但在整合信息、抑制无关信息方面表现较差,即他们的语用能力受损,导致他们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与发育正常儿童相比,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能力是质的差异还是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可以通过教学和语言训练进行弥补?就学习困难儿童和阅读理解困难儿童而言,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是量的不同,儿童出现了发展迟滞,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这种差异没有造成儿童社会适应的缺陷;但对于生理存在损伤的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而言,这种差异可能是质的差异,具有不可弥补性和不可逆性。这也是研究中特殊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成绩不受年龄、认知水平和受教育年限影响的潜在原因。当然,不同被试身体缺陷引发的语言加工受损程度不同,不可概而论之。这就提示研究者单纯区分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共性,不能将研究集中在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方面,可能并不会有利于对某一类特殊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能力的恢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更加关注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在其“特殊性”上的认知表现差异,逐渐细化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依据研究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训练对策,更加有效地提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惯用语理解能力。

〔1〕QUALLS C D,O'BRIEN R M,BLOOD G W,et al.Contex⁃tual Variation,Familiarity,Academic Literacy,and Rural Adolescents'Idiom Knowledge〔J〕.Language,Speech&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03,34:69-79.

〔2〕LEVORATO M C,CACCIARI C.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asks on th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Idiom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5,60:261-283.

〔3〕NIPPOLD M A,MARTIN S T.Idiom Interpretation in Isola⁃tion Versus Context:A Developmental Study with Adoles⁃cents〔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89,32:59.

〔4〕ABKARIAN G,JONES A,WEST G.Young Children's Idi⁃om Comprehension:Trying to get the Picture〔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92,35:580-587.

〔5〕GIBBS R W.Semantic Analyzability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dioms〔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91,34:613-620.

〔6〕KEMPLER D,VAN LANCKER D,MARCHMAN V,et al. Idiom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Unilateral Damage〔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1999,15:327-349.

〔7〕CAIN K,TOWSE A S,KNIGHT R S.The Development of Idiom Comprehension:An Investigation of Semantic and Contextual Processing Skill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9,102:280-298.

〔8〕NIPPOLD M A,RUDZINSKI M.Familiarity and Transpar⁃ency in Idiom Explanation: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93,36:728-737.

〔9〕LEVORATO M C,CACCIARI C.Idiom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Are the Effects of Semantic Analyzability and Context Separable〔J〕.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1999,11:51-66.

〔10〕GALLAGHER H L,HAPPE F,BRUNSWICK N,et al. Reading the Mind in Cartoons and Stories:An fMRI Study of Theory of the Mind in Verbal and Nonverbal Tasks〔J〕. Neuropsychologia,2000,38:11-21.

〔11〕ZALLA T,SAV A M,STOPIN A,et al.Faux pas Detec⁃ tion and Intentional Action in Asperger Syndrome.A Rep⁃lication on a French Sample〔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s,2009,39:373-382.

〔12〕LE SOURN-BISSAOUI S,CAILLIES S,GIERSKI F,et al. Ambiguity Detec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Is Central Coherence or Theory of Mind Impaired〔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1,5:648-656.

〔13〕CAILLIES S,LE SOURN-BISSAOUI 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Idioms and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J〕.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8,11:703-711.

〔14〕RUSSELL J.How Executive Disorders Can Bring about an Inadequate Theory of Mind〔M〕//J RUSSELL.Autism as an Executive Disord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256-304.

〔15〕NORBURY C F.Factors Supporting Idiom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 with Communication Disorders〔J〕.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2004,47:1179-1193.

〔16〕KERBEL D,GRUNWELL P.A Study of Idiom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 with Semantic-pragmatic Difficulties. Part I:Task Effects on the Assessment of Idiom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1998,33:1-22.

〔17〕CAIN K,TOWSE A S.To get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Reasons for Poor Idiom Understanding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J〕.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2008,51:1538-1549.

〔18〕CAIN K,OAKHILL J,LEMMON K.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vel and Their Comprehension of Idiom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5,90:65-87.

〔19〕WIIG E H,SECORD W A.Test of Language Competence:Administration Manual〔M〕.San Antonio,Texas: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1989:140.

〔20〕SECORD W A,WIIG E H.Interpreting Figurative Lan⁃guage Expressions〔J〕.Folia Phoniatrica,1993,45:1-9.

〔21〕ABRAHAMSEN E P,BURKE-WILLIAMS D.Compre⁃hension of Idioms by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Metaphoric Transparency and Syntactic Frozenness〔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04,33:203-215.

〔22〕MASHAL N,KASIRER A.Thinking Maps Enhance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1,32(6):2045-2054.

〔23〕KARMILOFF-SMITH A,KLIMA E,BELLUGI U,et al.Is there a Social Module?Language,Face Processing,and Theory of Mind in Individuals with Williams Syndrome〔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995,7:196-208.

〔24〕SULLIVAN K,WINNER E,TAGER-FLUSBERG H.Can Adolescents with Williams Syndrome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es and Jokes〔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3,23:85-103.

〔25〕ANNAZ D,VAN HERWEGEN J,THOMAS M S C,et al. Comprehens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hildren with Williams Syndro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09,44:962-978.

〔26〕LACROIX A,AGUERT M,DARDIER V,et al.Idiom Comprehension in French-speaking Children and Adoles⁃ cents with Williams'Syndrome〔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0,31:608-616.

〔27〕BARNES M A,DENNIS M.Discourse After Hydrocepha⁃lus:Core Deficits in Children of Average Intelligence〔J〕. Brain and Language,1998,61:309-334.

〔28〕MILES S,CHAPMAN R S.Narrative Content as Described by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J〕.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2002,45:175-190.

〔29〕ROCH M,LEVORATO M C.Idiom Understand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own Syndrome:The Role of Text Comprehension Skills〔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10,31:531-550.

〔30〕DENNIS M,LAZENBY A L,LOCKYER L.Inferential Language in High-function Children with Autis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1,31:47-54.

A Review of Idiom Comprehension by Atypical Children

Zhang Jingyu1,Ma Lijun2*,Zhang Jijia3
(1.International School,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0520,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3.Department of Psycholog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Key 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Cultural,and Psychology,Beijing 100872,China)

Idioms,one of figurative speeches,are special in semantic structure.The acquisition of idiom comprehension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abilities,such as cognitive,linguistic,and pragmatic competence.Thus,comprehending figurative language usually causes particular difficulties for young children and atypical children.The reason comes from the lack of abilities in semantic analysis and inference form context,which are rooted from theory of mind and executive control function.The rare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failure in processing the linguistic context in which the idiom is embedde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hildren can't assess the idioms'meaning.

idioms;atypical children;semantic analysis;context process;ToM;ECF

B842.3:H136

A

2096-2266(2017)05-0095-08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5.016

(责任编辑 杨朝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14ZDB15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GD14XXL01);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远志”项目(SKYZ1608)

2016-12-09

2016-12-20

张静宇,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

*通信作者:马利军,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惯用语字面比喻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比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买椟dú还珠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