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2017-03-14任秋兰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多元文化价值观

任秋兰

【摘 要】在当今社会,我国文化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点,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多样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带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多元文化;调查问卷;大学生;价值观

0 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一步加强,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多元文化现象。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多元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这里多元文化是指“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及世界人口流动等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由各民族间文化流动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齐卫东,2008)。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我国文化生机勃勃,出现了多种文化共存的共同繁荣的局面。当代大学生在多元化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良莠不齐,尤其是欧美强势文化的入侵,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正基于此,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六所高校的500名本科学生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价值观的选择、集体利益认识等问题,问题比较全面和深刻。试卷回收后,本课题组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了客观数据。从调查结果和查阅有关论文资料来看,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有利和不利影响。

1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有利影响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关于价值的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评价标准、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具有驱动、导向、统摄和选择等功能。”(王涛,戴均,2009)。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紧密。此外,随着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的普及,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触网络。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多元文化。大学校园的多元文化给校园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活力,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改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再像过去那么单一,他们的价值观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正在向务实方向倾斜。他们的思想较富有批判性、独立性、多样性和跳跃性等特征。面对一些问题,他们不再持有非黑即白这种二元对立的狭隘的思维方式。他们变得客观、开放和宽容,不再迷信权威。此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日益觉醒,越来越关注个性的主体性。

2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利影响

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更多自我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高校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注意。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还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人生态度较为乐观向上,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他们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辨别是非。但是,有些学生在非主流价值观面前比较迷茫,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出现了偏差。具体来说,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价值认同

在非主流文化尤其是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了集体观念不强,民族优秀文化淡漠,民族自豪感减弱和民族归属感模糊等问题。这些学生过分热衷与追捧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甚至达到了以用苹果手机为代表的西方产品、看美国大片、吃洋快餐、听西方流行音乐和盲目过西方节日为荣的地步。

2.2 大学生功利主义越发明显,有些学生甚至达到了个人主义至上的地步

多少年来,集体主义精神一直是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中心。但是在多元文化浸染的今天,大学生不断接触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的集体为上的观念逐渐淡漠。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点从“社会”向“个人”转移,对自身关注较多,对国家大事关注不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从自身角度考虑的人较多,而从集体角度考虑较少。在调查学生选择心仪职业时,超过85%的学生把“薪水较高”作为首要的衡量指标,而只有极个别的学生选择“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这个选项。调查还表明,有个别学生社会责任感极度匮乏,他们已经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不能自拔。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3.1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确保大学生树立一元主导、多元渗透的文化观

大学生价值选择可以多元化,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务必突出主导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为指导,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陈彦玲,2009)同时,要具有宽广的胸襟,理性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要高扬文化主旋律的同时,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发掘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博采众长,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走中西结合的创新道路。

3.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确保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价值观的前提是需要一支高素质、拥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但是调查报告显示,高达7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政治课形同虚设。这表明教师队伍授课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上课态度消极,只是敷衍了事;有些教师态度非常认真,但教学方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至于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些教师照本宣科,与学生情感沟通较少。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厌烦和抵触心理,他们要么逃课,要么在课堂上上网、睡觉或者窃窃私语,构成了“老师讲,学生玩”的普遍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态度要认真,其次要善于创新,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纳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3.3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90后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孩子,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他们手机电脑不离手,所以他们是一群特别喜欢在互联网上学习新事物的群体。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不一样的受教育群体,需要采用不同艺术形式的网络宣传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以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在高度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中,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面临着多种诱惑和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警惕多元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引导他们合理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精华,把他们培养成为一群朝气蓬勃、有责任、有担当的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陈彦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齐卫东.论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3]王涛,戴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多元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