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构造语法视角下解读go home短语

2017-03-1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吴 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研中心, 北京 100089)

功能构造语法视角下解读go home短语

吴 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研中心, 北京 100089)

对于go home这个短语构造, 目前大部分英文词典和语法学家都将该短语中的go界定为不及物谓词, 将home界定为副词, 在短语构造中作附语, 修饰谓词。 这种解读有失偏颇, 因为go与home之间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向心关系, 而是补充说明的述谓关系或者说离心关系。 深入研究谓词的分类、 副词与名词的区别、 补语宾语附语之间的区别等方面, 再基于构造转换分析, 可以推论go是一个不及物谓词, 在短语构造中作谓语。 home是一个带有隐性前置词to的名词, (to)home在短语构造中作谓语补语。 通过检索CLOWN和CLOB两个英语语料库, 发现go+N/NP这种构式存在不少案例, 但总的来说N/NP的范围一般只局限在表示特定地理位置的名词短语上。 此外还推测出go+N/NP的形成受到了语言简化、 语法化、 语言融合及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go home; go+N/NP构造; 功能构造语法

目前多数英文词典及语法学家认为在go home构造中go是一个不及物谓词, home是副词, home的语法功能是在短语构造中做附语修饰谓词go。 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些偏颇, 因为home与go之间并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向心关系, 而是补充说明的述谓关系。 对go home构式的误读究其根源是因为大家对名词和副词的界定各执己见, 对补语(complement)、 宾语(object)和附语(adjunct)等语法功能的区别混淆不清。

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包含以下四点:go的词性界定; home的词性界定; go home构造的解读; go+N/NP形成的原因及N/NP的范围。

一、 go和home词性的界定

(一) go词性的界定

本文将go home这个短语构造中的go界定为不及物谓词。 原因如下。首先, 在go home这个构式中go 是一个实谓词。 陈国华[1]53指出根据能否独立做语句的谓语或能否带其他句元, 将英语谓词分为三大类:实谓词(lexical verb)、 虚谓词(grammatical verb)和虚实兼具的谓词(如:be/do/have)。 他认为实谓词能独立做语句谓语或带其他句元, 虚谓词不能。 而在go home这个构式中, go明显可以独立做谓语, 由此可以断定go是一个实谓词。 其次, 在对实谓词进行分类的过程中, 大多数语法学家都是从及物性角度出发, 把实谓词分为三大类, 即带宾谓词(及物谓词)、 无宾谓词(不及物谓词)和带宾/无宾谓词(兼具及物和不及物性质的谓词)。 目前大多数英文词典都将go标注为不及物谓词, 原因在于其后不能直接加名词或名词短语做宾语,*go bed/ *go the theater等, 如果要接宾语则必须加介词, 如go to the shop/ go to Europe等。 而针对go home这个短语构造, 则认为home是副词, 在短语中做状语。 对此, 本文不太认同, 笔者仍将go界定为不及物谓词, 而将home界定为名词, 在短语中作谓词补语。

(二)home词性的界定

在上文, 笔者已经提到过将go home中的home界定为名词, 而非传统语法学所界定的副词。 因为如果将它界定为副词, 那么就一定能够修饰谓词, 可是但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并不能说sit home/cry home/sleep home等, 因为home与这类谓词连用时, 必须加上介词, 如sit at home/cry at home/sleep at home。 因此在界定home词性的时候, 我们不能因为home这个名词可以跟在不及物谓词go后面就说home是副词。

为了取得更多的研究语料, 笔者查找了CLOWN和CLOB英语语料库。 这两个语料库各自包含小说语料、 通用语料、 学术语料及新闻语料四个子库。 经过检索发现go除了可以直接与home连用外, 还能与其他一些名词或名词短语连用, 但这类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数量范围极其有限, 一般是用来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 如go Paris/ go south/go church等。 这些名词或名词短语和home一样, 在短语中扮演着谓词补语的角色。

(1) a. I willgoPariswith my daughter.

b. He wouldgosouth, he thought.

c. We have togochurchregularly.

对于名词的界定, 语法学家们大都从语义、 形式和句法的角度出发。 从语义视角来看, 名词是用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词。 但若只从语义视角来区分名词的属性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属于同一概念的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 如have a walk/ He walked outside.等。 walk在这两个例子中一个为名词, 另一个为谓词, 但它们属于同一语义概念。

从形式上看, 有些语法学家, 如卡特和默卡锡[2]335、 格林保穆[3]97、 阿慈[4]42等, 认为名词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后缀如-ant, -age, -ment, -tion等。 他们还发现名词有单复数屈折形态变化和派生形态变化等。 但英语中的名词带有上述后缀的占少数, 大多数名词并不带后缀, 如apple/desk等。 英语中还有些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是一致的, 屈折变化形式不明显, 如fish/sheep等。 因此单纯从形式上来定义名词也是不完善的。

还有的语法学家, 如卡特和默卡锡[2]336、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5]326、 阿慈[4]42、 唐宁和洛克[6]405等, 从句法的角度来阐述名词, 他们认为名词可以被形容词、 名词及关系从句修饰, 同时在句子中可以被限定词限定。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从语义、 形式和功能三方面重新对名词进行界定。 根据语义特征, 名词可以界定为用来命名各种事物的词; 根据屈折形式特征, 名词可以界定为有属格-s的词; 根据句法特征, 名词可以界定为名词短语的中心语, 可以受限定语限定和修饰语修饰。

根据以上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在go home这个短语构造中的home满足以上名词的界定标准。 首先home是用来描述抽象概念“家”的词, 其次它有单复数屈折变化和属格形式如例(2)中的go their homes/ go our homes和例(3)中的go home’s kitchen等。 再者home能在名词短语中做中心语, 也可以受到限定语的限定和修饰语的修饰, 如例(4)中的go warm home/go a happy home等。 因此home具有名词属性。

(2) a. His boysgotheirhomesto visit their beautiful wives.

b. Asgoourhomes, so goes the nation.

(3) The aroma from a pot of chili bubbling on the stove inOperationGoHome’sKitchenpermeates the whole house, making everyone long for lunch.

(4) a. Yes, it is time togowarmhome.

b. I promise not to kill them if no one takes them, but it’d be great to see them togoahappyhome.

对副词的定义, 语法学家也主要是从语义、 形式和句法三个角度出发的。 从语义上看,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 地点、 频率、 程度和方式等。 从句法角度看, 副词可以在句子中修饰除名词以外的词, 而且在句子中主要做状语。 笔者认为副词在句中的功能不一定是状语, 有些副词还能起到连接功能, 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等。 这些词可以被称为副词性连接词(adverbial conjunction)。

从形态上看, 语法学家们认为, 大部分副词和形容词同形, 也有部分副词是在形容词、 名词或谓词的基础上加-ly/-wise/ways/-ward/-fashion/-style等构成, 如excitedly/hourly/accordingly/northwar-ds/ clockwise/cowboy-style等。 还有一小部分副词如always/soon/there/here等, 它们的形成与其他词类无关。 此外有些单音节副词后面通常可以通过加后缀-er, -e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有些双音节和多音节副词则可以加more或mo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 还有些副词没有比较级与最高级形式如there/daily/partly/purposely/namely等。 但若单纯依靠形态特征, 副词很难与其他词类区别开来, 如形容词, 因为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同形, 且英语中也存在大量以-ly结尾的形容词, 如lovely/friendly/fatherly等。 另外形容词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因此只依靠形态来区别副词也不是很科学。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把副词界定为在语义上可以表示方式、 地点、 时间、 频率、 程度、 焦点等的词; 在句法上可以修饰除名词以外的其他词类、 短语或语句而且不能在语句中做补语的词; 在形态上大部分与形容词同形或在形容词、 谓词、 名词的基础上加后缀-ly/-wise/-ward/ways/-fashion/-style等构成, 且多数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在这些区别性特征中句法特征是最重要的, 因为依据语义或形式都很难把副词与其他词类区别开来。

根据副词的句法特征可以知道副词是可以修饰除名词外的其他词类、 短语或语句且不能在句中做补语的词。 在go home这个短语中home对谓词go并不能起到修饰作用, 而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因此home在这个构造中不是副词。 在界定home词性的时候, 我们不能因为home这个名词可以跟在go后面就说home是副词。 home在go home这个短语中无论从语义、 句法, 还是形态变化上来看都属于名词, 而非副词。

二、 go home构造的解读

本文认为go home这个短语属于述谓构造。 陈国华[1]4指出短语构造是同一句法层面的不同成分的结合。 各语言都有三种基本构造, 即并列构造(coordinative construction)、 向心构造(endocentric construction)和离心构造/述谓构造(exocentric construction/ predicative construction)。

并列构造指的是由两个同类语词并列在一起所形成的, 处于并列关系的两个成分称为并列项(coordinates), 连接成分称为连词(conjunction/conjunctor)。 而向心构造的两个成分中, 中心成分是中心语(center), 向心成分称为限定-修饰语(determiner-modifier)。 离心构造指的是两个成分之间形成述谓关系(predicative relations), 表达这种关系的可以是谓宾短语(verb-object)、 形宾短语(adjective-object)、 介宾短语(adposition-object)和谓补短语(verb-complement)。

在go home这个短语构造中, 无论是从语法、 语义还是认知来看, 我们都可以察觉go与home之间都不是两个并列项之间的并列关系, 也不是限定语与被限定语之间的限定关系或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而是两个独立成分之间的述谓关系或离心关系。 更进一步说, go home其实是述谓构造中的谓补短语。 因为go是一个无宾谓词, 而非形容词和介词, 所以go home也绝非是形宾短语和介宾短语。 又因为go后面无法直接带宾语, 所以go home也不是谓宾短语, 而只能是一个谓补短语。

笔者认为, 在go home这个构造中home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而是一个带隐性前置词to的介补短语。 (to)home表示动作go的趋向, 合在一起做go的补语。 为了进一步论证home在短语go home中的句法功能, 本文将接着探讨补语、 宾语和附语之间的区别。

对于这三个术语的定义和分类, 语法学家们分歧较大, 标准不一。 在此笔者仅列举夸克等、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的著作作为分析参照。 夸克等[7]729从形式、 语义和句法的角度来界定补语, 他们认为从形式上看, 补语可以由代名词、 反身代名词、 名词或名词短语、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充当。 从句法角度看, 补语在句中通常跟在系谓词be或宾语之后。 从语义上看, 补语通常用来表明主语或直接宾语的属性。 同时夸克等将补语分为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 在论及宾语的时候, 夸克等[7]727认为宾语在形式上主要由名词短语或名词性从句来担任。 宾语在句法上一般置于及物谓词之后, 此外他们还将宾语分为直接宾语(direct object)和间接宾语(indirect object)两类。 在语义上直接宾语是动作的受事, 一般由表示事物的名词担任, 而间接宾语则是由有生命的人或物来充当。

从夸克等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在于宾语一般可以转化为相应被动句的主语, 如例(5); 而补语不能, 如例(6)。 其次, 补语无法像直接宾语那样被提问, 如例(7)。

(5)a.Weeatapples.

b.Applesareeatenbyus.

(6)Heisastudent.

(7)a.Theyelecthimchairman.

b.Whatdidtheyelecthim?

c.Theygothimanewcoach.

d.Whatdidtheygethim?

在论及附语的时候, 夸克等[7]730提出附语在形式上主要由介宾短语、 副词短语及副词性小句来担任。 在句法功能上, 附语在某些语句中是必有句元(obligatory adverbial), 如SVA/SVOA; 在另外一些句子中则充当可选句元, 起修饰或衔接功能。 在语义上附语主要是用来表明语境信息或方式手段等。 从夸克等对附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形式、 句法功能还是语义方面, 附语与补语的区别都非常大。

笔者部分认同夸克等对于补语、 宾语及附语区别的讨论, 但不太认同他对补语的分类。 因为补语不应当仅仅限定在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上, 谓语也可以有补语, 即谓语补语(predicative complement)。 这类补语在英语中不太常见是因为英语中能带补语的谓词比较少, 且大多局限在表示位置移动的不及物谓词上。 这些谓词后面有时可以直接加上一个地点名词以补充说明谓词的动作趋向。 意大利学者瓦力欧里和乔伊斯[8]、 易安尼都和迪肯[9]也做过相关研究。 他们就意大利语和英语中不及物谓词后直接加名词的现象作过讨论, 并认为这些名词在短语中起到补语的作用。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5]53-59认为补语可以由名词、 形容词、 副词、 介宾短语等担任。 补语的范围包括传统语法中的主语、 宾语、 附语, 甚至小句。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5]53把宾语称为“内在补语”(internal complement), 把主语称为“外在补语”(external complement)。 此外他们也提出了谓语补语这一概念。 谓语补语在他们看来其实就是传统语法里的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认为谓语补语与内在补语(宾语)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用形容词来表示而后者则行不通。

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5]59认为附语主要在句中起修饰和连接作用。 此外, 他们指出附语和补语有很大的交集, 认为那些表示地点和时间概念的附语其实都是补语, 如例(8)中的from Berlin to Bonn和例(9)中的in the garden都是补语。

(8)Kim drovefromBerlintoBonn.

(9)I spoke to himinthegarden.

笔者认为哈德尔斯顿和普勒姆对补语、 宾语和附语的界定和分类存在很大问题, 尤其是对补语的界定和分类。 如果一个术语能够包含所有的成分, 那么它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重新对补语、 宾语和附语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作以下3点说明:第一, 补语可以分为主语补语、 谓语补语和宾语补语; 第二, 补语与附语的区别在于, 补语与谓词形成的是离心关系或述谓关系, 而附语与谓词形成的是向心关系; 第三, 补语与宾语的区别在于, 补语可以由形容词担任, 宾语无法用形容词来充当, 且宾语可以作被动句的主语而补语不行。

在go home这个短语构式中, home与go之间是补充说明的谓补关系, 而不是限定语与被限定或修饰与被修饰的向心关系。 此外go是不及物谓词, 所以home在短语中不是宾语而是补语。

三、 Go+N/NP形成的原因及N/NP范围

go+N/NP这种构造在英语中不只局限在go home这一个短语上, 笔者通过使用检索软件PowerConc, 并在智能正则表达式@go #n的辅助下, 查询到CLOWN和CLOB英语语料库中一共包含71个go+N/NP构造。 通过对语料的进一步观察研究, 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名词或名词短语都能跟在谓词go后面, 这类名词或名词短语还是有范围限制的。

瓦力欧里和乔伊斯曾就意大利语中不及物谓词加名词或名词短语的现象作了分析研究, 他们发现这些不及物谓词以及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数量和范围都十分有限。 具体说来, 谓词的范围包括一些位置移动的词。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范围包括以下七类:(Ⅰ)地名, 如:London/Paris等。 (Ⅱ)机构名称, 如:office/hospital/church等。 (Ⅲ)地形地貌, 如mountain/sea/island等。 (Ⅳ)具有某种功能性的场所, 如theater/hairdresser/museum等。 (Ⅴ)谈话双方都知道的处所, 如office/home/work等。 (Ⅵ)城市内的某一地点, 如Vrilisia/Shoreditch。 (Ⅶ)体育游戏, 如tennis/football/basketball等。

笔者对应已经检索出来的英语语料, 基本上能够找到瓦力欧里和乔伊斯所列出来的那些名词或名词短语范围, 除了第三项和最后一项, 即关于地形地貌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和关于体育游戏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其实概括起来, 能够直接跟在go后面的N/NP都是一些表示特定方位或特定地点的名词及名词短语(institutinalised place or location), 范围涉及地名、 机构名称、 城市及其他具有某种功能性的场所等, 且这类名词前不带任何冠词。

在前文的论证过程中, 笔者已经指出在go+N/NP这个构造中, N/NP包含了一个隐性的前置词(介词)to, 该前置词一般暗含动作谓词的发展方向, 并与其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一同做谓词的补语。 至于go+N/NP构造形成的原因, 笔者从语法学视角出发, 做出以下推测。第一, 随着语言的发展, 语法词(功能词)会不断减少, 甚至会慢慢消失。 在go+(to)N/NP这个构造中前置词to的消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二, 语言经济性原理使得那些已经暗含运动方向的N/NP在无宾谓词后面可以直接出现而不用加前置词。 第三, N/NP在这个短语构造中已经语法化了, 它不再是指示一个地点或位置, 而是在指示一个运动事件。 第四, 英语中这种构造的出现也许是受到其他语言如汉语、 德语、 意大利语等的影响, 在这些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无宾谓词加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补语的现象。 随着语言接触的日益频繁, 语言之间会慢慢融合, 共性大于差异。

四、 结论

笔者从语法学视角尝试着对go home这个构造进行解读。 目前大多英文词典及语法学家都把go界定为不及物谓词, 把home界定为副词, 在短语构造中作附语修饰谓词。 笔者不太认同这种界定思路。 在通过对下列诸问题如:谓词分类、 副词与名词的区别、 宾语补语附语之间的区别等进行深入研究后, 最终推论go在这个短语构造中是一个无宾谓词, 作谓语。 home是名词, 在短语构造中作谓语补语。 笔者还认为在go与home之间其实还带有一个表示谓词方向性的隐性前置词to。 为了获得更多的研究语料, 笔者查询了CLOWN和CLOB英语语料库, 结果发现go+N/NP这个构式在这两个语料库中存在着71个案例。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 笔者发现N/NP在这个构式中的范围是有限制的, 一般只局限在表示特定地理位置的名词短语上。 笔者推测go+N/NP形成可能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语言简化、 语法化、 语言融合及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等。

[1] 陈国华.英语教师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CARTER , MCCARTHY. Cambridge Grammar of English: A Comprehensive Guid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GREENBAUM A.Longman English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1.

[4] AARTS B. Oxford Modern English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5] HUDDLESTON, PULLUM.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6] DOWNING, LOCKE. English Grammar: A University Course[M]. London: Routledge, 2006.

[7] QUIRK R,GREENBAUM G, LEECH J, SVARTVI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8] VALIOULI, AGGELIKI. In Studies in Greek Linguistic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Annual Meeting of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J]. Faculty of Philosophy.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1994.

[9] IOANNIDOU, MARCEL. P-drop, D-drop, D-spread[J]. Ms, CUNY Graduate Center, 2006.

[责任编辑 李继峰]

The Interpretation of GO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Constructive Grammar

WU Bian
(ForeignResearchCenter,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With reg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o home, most dictionaries and grammarians considered go as an intransitive verb which functions as a predicator in the phrase and home as an adverb which functions as a modifier to the verb. However, home actually doesn’t modify go, but serves as a complement to go.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struction, it would be better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verb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verbs and noun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bject, adjunct and complement. Basing on the Functional Constructive Grammar, the author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go is an intransitive verb, which functions as a predicator, and home is a noun carrying an implicit preposition to, which serves as a complement to the predicator in the phrase. Besides, the present author has also searched two English corpora CLOWN and CLOB with the aim of getting more research eviden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 71 examples of go+N/NP construction, and N/NP in those examples usually denotes the conception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existence of go+N/NP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elements such as: simplification of language, grammaticalization, language influence etc.

go home; go+N/NP construction; Functional Constructive Grammar

2017-01-17

吴边(1988—), 男, 江西抚州人, 博士研究生。

H042

A

1009-4970(2017)04-00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