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挑战应对

2017-03-12陈如敏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政治

陈如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 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挑战应对

陈如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 江苏 常州 213164)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入手,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多元化、途径多样化、育人协同化等挑战,同时对今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脉络;挑战;任务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通过对一种文化和价值的选择作用于人的性格和道德形成的有意识的文化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教育目的性。[1]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历程都很短,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在宣传思想领域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尊重和运用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来解决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积极应对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

近十几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围绕适应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主动融合阶段;以“丰富内容、构建载体、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为特征的积极探索阶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阶段;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个世纪末到2004年。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融入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阶段,着力解决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决姓“高”的问题。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许多方面经验缺乏,因此,基本上是运用本科院校的办学规律来解决高职院校的实际问题,软硬件共建,“抓、管、防”共举,被动适应以看齐本科,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缺少主动引导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时效性较低。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至2010年。这个时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提升时期,也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时期。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这是新时期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结合新情况和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途径以及在队伍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主要做法。这一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进入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4年。这个时期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培育特色的阶段。2010年,中央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一新要求。正是这一年,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两个重要的发展契机:一个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实施,另一个是召开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一阶段,“科学化水平”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词,围绕这个目标,高职院校纷纷进入了“深入探索、寻求突破、力求实效”的阶段。

随着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2014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适逢“中央16号文”颁布十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10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重申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要求。以此为标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回归育人、转型提升”的新阶段。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问题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回应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才会不断进步。[2]当前受两大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交织。一方面是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马立诚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当前我国存在的八种主要社会思潮,其中包括了自由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对主流价值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风起云涌,颠覆和再构了传统的传播观念。因此,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加强通盘考虑和谋划,以创新的思维和手段,重新审视和把握学生的特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必须摆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二)途径多样化

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课堂途径受到了挑战,网络的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微课、慕课等大规模的、开放的网络教育资源冲击着教师的课堂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只局限于老师、课堂、课本上了,教师职业的内涵、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定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平等选择的机会。过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形式单一,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交流方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手段变得寸步难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途径挑战。

(三)育人协同化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还存在“两条腿走路”的现象,也就是过分强化对专业技能技术的关注,而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第一课堂不重视专业与素质的结合,忽略了文化育人的最大载体和施教平台;第二课堂与专业目标联系不紧,缺少与第一课堂的互补融合。教学层面只讲教学的事,管理层面只讲管理的事,老师只讲老师的事,行政人员只讲行政的事,这些教育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协同育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

1.坚持“两个统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育人实效。统筹“两个课堂”,第一课堂体现秩序和规范,要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二课堂体现自主与创新,要强调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3]在第一课堂上,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尤其要重视的是,现代的第一课堂不再以新知识的传授为主要课堂形式,传统课堂已经逐步演化为问题释疑和学习成果分享,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成为教学的重点。[4]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专题式讲授、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教学等方法,注重师生对话,强化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实践养成。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特点的规律,实现全过程育人。

2.统筹“两支队伍”,发挥队伍的育人合力。一方面专业教师要转变理念,强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提高既“教好书”又“育好人”的意识和本领。专业教师要明确:在育人的目标和方向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一致的,都要参与到育人的全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做学生思想上的“朋友”、生活上的“导师”,创新工作手段,把握现代学生身上的时代印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实践感知,积极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志愿服务、技能节、社团活动等校内文化活动载体,开展实践教学。

(二)把握规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活力四射。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周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人数达80%,超过七小时的人数达46%。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是“浸泡”在互联网中长大,在学习中崇尚个性化学习,具有浓厚的自我主体意识,在兴趣驱动下对课程学习及教师教学的喜厌情绪不掩饰,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善于依赖互联网去求解。[4]新媒体蕴含的巨大能量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启示我们: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功能,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发挥网络快速、便捷等优势,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同时研究网络传播规律,研究制定网上信息发布规程,把握时、度、效,做好网上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工作。[5]及时介入学生所在的新型虚拟空间中,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诚信和网络伦理道德。

(三)引领思想,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文化的,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增强文化生态意识,以包容、和谐的视角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文化育人的视野,既要合理看待当代文化思潮多样性与多层性、差异性与特殊性,又要深刻认识每一种文化思潮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以一种尊重多样、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文化态度和方法,构建以主流文化和主旋律教育为导向,以多样文化为补充的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注入文化的新活力。[6]要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程,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从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学院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确立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建设方向,进一步加强学院文化育人载体建设,进一步培育学院优秀文化建设品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1] 蒋旋新,蒋萌.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代文化思潮互动战略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47-49.

[2] 冯刚.加强整体设计 注重协同推进 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4-9.

[3] 甘霖,熊建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J]. 中国高校科技,2014(4) :51-52.

[4] 邱开金. 用好互联网+,读懂“95后”高职生[N].中国教育报,2016-04-26(7).

[5] 冯刚.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4-6.

[6] 蒋旋新.当代文化冲突中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职教通讯,2014(3):86-89.

[责任编辑 孟蕴华]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Grain and Tend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Ru-min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hich are unavoidab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grai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present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diversity of problems, variety of approaches and coordination of education etc. Meanwhile,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explores the primary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grain; challenge; mission

2017-03-17

陈如敏(1982-),男,江苏省连云港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宣传思想教育。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4.005

G711

A

1671-7864(2017)04-0014-03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