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北京法院十大关键词

2017-03-11

法庭内外 2017年1期
关键词:庭长审判办案

2016年北京法院十大关键词

编者按:2016年,北京法院取得了哪些审判执行业绩?又有哪些工作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司法公开、马彩云、智慧法院……《法庭内外》为您整理了2016年北京法院十大关键词,带您重温过去一年北京法院那些值得深刻铭记的人和事!

审判绩效

2016年北京法院全年收案651614件,同比上升8.3%;结案654666件,同比上升20.6%;未结案107691件,同比下降2.8%,5年来首次降低。其中,审结刑事案件19494件,对21139人判处刑罚;审结民商事案件421465件,包括房屋买卖合同案件14225件,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等案件57643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8812件,同比上升17.3%;全年新收行政案件19403件,同比上升25.6%;加强执行工作,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全年依法执结各类案件156556件。媒体点评:

新华网记者采访北京市人大代表朱建岳,他认为在首都法院案件量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审判质效始终是社会各界关切的重点。年终岁尾,北京法院亮出“成绩单”,以实际行动较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值得肯定。——新华网

员额法官

落实以法官员额制为重点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3月,在北京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北京市三级法院全面启动4项基础性改革。按照中央确定的法官比例限额,北京法院分两批遴选2636名法官进入员额,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4%,入额法官平均任职时间11.9年,平均年龄40.6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8.4%。在遴选员额法官过程中,北京法院严格考试考核程序,所有入额法官都经过包括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组成的遴选委员会的专业评审,突出业务水平和审判业绩在入额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申请入额法官进行廉洁和任职回避审查,对违反任职回避规定的法官取消入额资格。北京市高级法院启动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的工作,确保高级法院法官具备更丰富的审判经验、更高的专业素质。落实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和配套工资制度,完善了法官职业保障。

媒体点评:

北京市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员额制改革就是要顺应司法规律,压缩不办案的法官的比例,减少非办案岗位占用的员额。法官纳入员额管理,实现人员的分类管理,目的是让整个法官更职业化、专业化……这一人员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提高审判工作质量。——京华时报

诉调对接

为积极应对“案多人少”矛盾,北京法院制定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交通事故、物业供暖等5类纠纷试行调解前置,对医疗、证券、保险等专业性较强的案件,立案后委托专业机构先行调解;推动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吸纳22家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在各基层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分流案件68763件,调解成功19046件;完善繁简分流机制,扩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全年适用该程序审结民事案件34535件;继续开展刑事速裁改革,速裁刑事案件5211件,占一审刑事案件的34.3%。

媒体点评:

北京法院把创新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作为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非诉调解力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民主与法制网

院庭长办案

为落实中央关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改革要求,北京法院深入推进审判责任制改革,将院庭长直接办理案件纳入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制定院庭长办案规定,对院长、庭长回归一线,带头办案、带头开庭进行全面落实。要求院庭长直接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并明确了办案数量的最低要求,实现院庭长办案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出院庭长办案在队伍建设、外树公信中的积极作用。2016年,北京法院院庭长全年办案138773件,占结案总数的21.2%。

媒体点评:

在实际工作中,北京法院发挥院庭长审判经验丰富的优势和在执法办案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明确办案任务,加强独立办案,创新办案模式等举措不断深化院庭长办案工作,全面提升了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人民法院报

司法公开

北京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一主线,不断拓展、整合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北京法院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服务内容,完善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共计上网裁判文书63万余份,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308万项,基本做到依法可以公开的全部公开。完成3.8亿页诉讼档案的电子录入工作,自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开诉讼档案互联网查阅,当事人和代理人足不出户即可查阅、下载、打印电子档案材料。以审判信息资源库为支撑,构建12368人工语音、审判信息网、移动客户端和自助服务机等立体化诉讼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手段多元化、服务内容同质化”,多渠道多媒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随机选择陪审员参审,对重大案件,探索组建由2~4名陪审员参加的五人合议庭、七人合议庭,全年陪审员参审案件100477件。

媒体点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法院系统要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北京法院构建的这种“全流程”“立体化”的司法公开格局,主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能够及时消除公众误解,弘扬司法正能量。——新华网

向执行难宣战

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深化执行工作改革的重大举措。北京法院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增强司法公信力的意见》,向执行难宣战,制定全市法院工作纲要,明确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善北京法院执行工作规范体系,实现执行案件全部网上运行,做到全程监控、全程留痕、全程公开。完善执行联动机制,与银行、工商等部门共享信息,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生活消费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开展“年底六十天执行会战”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的执法办案任务,取得解决执行难阶段性成果。2016年,北京法院全年新收执行案件154939件,同比上升11.4%,执结156556件,同比上升26%,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银行账户、房屋产权等相关信息190余万条。

媒体点评:

北京法院加大罚款、拘留措施的适用,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采用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等多种举措,打击、震慑了一大批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彰显了执行工作的威慑力。——千龙网

强化监督

监督是公正司法的有力保障。2016年,北京法院依法接受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对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逐条研究落实;积极配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了贯彻实施律师法工作情况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整改情况。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结政协委员提案10件。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举办各种联络活动48场,共邀请代表、委员473人次走进北京市三级法院旁听庭审、现场见证执行、参与调研座谈,便利代表、委员深度了解、监督法院工作。制定法院内外过问案件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上线运行过问案件信息登记系统,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完善立审分离、审执分离、审监分离,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办案,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审级监督,审结二审案件52355件,依法改判、发回重审4135件。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统一法律适用,通过召开法律问题研讨会等形式积极研究解决类型化案件中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问题,依法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媒体点评:

北京市法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对干预司法活动和过问案件的情形进行从严规定,明确规定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非涉及国家秘密和审判秘密的相关书面材料一律附随案件正卷归档备查,体现了自我加压、从严要求的决心和信心。——人民法院报

马彩云

马彩云,生前系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人民法庭法官。2016年2月26日晚,马彩云同志所审理案件的当事人持自制手枪来到马彩云家中行凶未果,为防范、避免无辜群众受到伤害,马彩云追赶歹徒并与其搏斗,英勇牺牲,年仅38岁。马彩云同志于200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并进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在15年的司法工作中,马彩云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心系人民群众,为审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为马彩云追记个人一等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追授马彩云“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誉称号。2016年6月,马彩云被评定为烈士并追授“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媒体点评:

她在15年的基层审判工作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真挚情怀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敬重。——人民法院报

法警大比武

为加强北京法院司法警察实战化训练,提高司法警察执法能力,提升北京法院司法警务保障水平,北京法院举行了司法警察技能大比武活动。2016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北京法院司法警察技能大比武工作总结会暨部分训练课目汇报演示,全市法院23个法警支队、大队开展了警棍盾牌操、实战防卫与控制、擒敌拳、警用钢叉应急处置演练、防暴队形、应急棍等6个训练课目汇报演示。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万明强调,全体司法警察要筑牢忠诚警魂,牢记职责使命,苦练业务技能,加强规范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明确警务工作标准和规范,严格依规履行职责,将严格管理贯穿到司法警务工作各个环节,确保警力不被滥用,确保在保障庭审、参与民事执行、采取强制措施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各项工作中体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文明,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

媒体点评:

北京法院司法警察们一边坚守岗位,保障法院工作正常进行,一边苦练技能,围绕处置突发事件和强制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保护法官和法院干警的人身安全,展开了擒拿格斗、一招制敌、警械具使用等单警技能的训练,以及枪支使用、处置突发事件、反恐防暴等实战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了单警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法制日报

智慧法院

建设“智慧法院”是信息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是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北京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和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为支撑,研发上线“智汇云”平台,推进首都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网上证据交换和在线调解,努力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

媒体点评:

北京法院整合司法审判、人事、行政、共享数据等多类数据资源,建设应用了“智汇云”平台,这是北京法院对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有力探索和实践。——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庭长审判办案
法院副院长和女庭长因“马虎”获罪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院庭长办案制度定位与运行模式重构
——基于对C市部分法院院庭长办案情况的实证分析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家庭“法院”
消失中的审判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