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定制”育人才
——五年级期中质量绿色评估实践研究

2017-03-11顾若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私人定制评估智能

顾若晨

(杭州市留下小学,浙江杭州 310023)

1 现状——评价方式需转变

案例一:

随着孩子进入高段的学习,各项关于学习评价的问题也达到了顶峰。

(1)孩子普遍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甚至表现出了厌学的情绪,这种情绪在考前又表现得格外明显。

(2)学生对于评价目的的认知有偏差,盲目崇拜分数,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侥幸心理。

(3)家长只把眼光盯在考卷的分数上,在小学高段通过取消兴趣班、课外强制参加语数培训班等方式有意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的小学评价体系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1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但是现有的评价形式依然主要是书面考试,而内容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就、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体和运动状态、心理品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注。

1.2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传统的评价受泰勒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的影响,以预定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常常使用终结性的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由此造成学生获得积极性评价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3 一把尺子量两百个学生

现今我们对评价功能的理解仍然止步于甄别与选拔,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别差异。单纯的标准化评价不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一方面造成对学生的误评价,另一方面又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1.4 我的学习由不得我做主

现有的评价多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2 认识——绿色评价正当时

2.1 多元——我的优点就没有用吗?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看到孩子的优点被家长无情否定,难道除了学习以外的优点真的就不重要吗?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智能的基本结构是多元的,就个体而言,至少存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存在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等。加德纳认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每一种智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具备同等重要性,此外还相对独立的有着不同发展规律。由此可见,在孩子身上任何一方面的优点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应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2.2 评价——分数真的全面吗?

借鉴教育部所颁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中我们应努力尝试用接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水平,将评价与教学实践统一起来。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重视评价的结论,更应该重视如何得到评价结论的过程。在评价性质上,要坚持科学能力的评价和人文素养的评价两者相一致。

2.3 发展——看眼前还是看未来?

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明确在评价方向上,不仅要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更应该努力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观是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改变过去只看结果不看变化的做法。而这样的改变也就能让教育不仅着眼于现在,还能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让教育延续孩子终身。

3 实践——“私人定制”促发展

教育部于2013年提出的绿色评价体系则强调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内容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这就要求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评价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因此本次实践我校尝试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小学高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活动的可操作性,通过多学科合作,构建符合小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绿色评价机制,使评估活动涵盖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四大方面的内容。

3.1 一人一系统

在保证评价效果的前提下增添必选和自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进行评估项目选择,使得评价系统“因人而异”,全方位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2 一人一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对自己进行目标定位。如特长较为突出的同学,可以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选择团体才艺,通过帮助其他同学进步来获取合作分;而组织与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则可以选择作为活动的“小助手”进一步锻炼自己并获取额外的加分。如此“私人定制”,确保了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在活动前根据目标对自己进行操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3 一人一评估

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当场评估”的做法保证了人人享有公平的展示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及时的面对面的指导与评价,让评估不再是教师坐在办公室的“闭门造车”,确保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学生也可以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被他人所关注,逐步实现学习目标从“成为最优秀孩子”向“每天做更好的自己”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4 一人一成长

本次活动的顺利结束,代表着绿色评估体系具有其可操作性,而在活动后我们更是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感悟,让孩子们的成长也显得多姿多彩。

张嘉航:通过本次的才艺展示活动,锻炼了我的自信。通过这次的才艺展示和小主持的机会,让本来畏畏缩缩的我,变得跟从前不一样了,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够展现出自我,秀出风采,秀出风格。谢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

周宇豪:这次才艺展示虽然我们并没有获得佳绩,但至少让我明白了,只要去努力,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4 感悟——收获喜悦伴成长

本次留下小学“西溪雅趣少年”展示活动,不论是在评价方式上,还是在评价内容上,都突破了以往的单维度评价,评估体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且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

4.1 满足需要 得到发展

4.1.1 我的学习听我的

本次活动中涉及到了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多学科,还针对人际交往能力特设了团体合作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一项或多项活动参加,为孩子自主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有了更多学习的主动权,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培养,真正把“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4.1.2 人人都是发光的金子

之前的教学中,无论是比赛还是社团活动都有其针对性,通常参与的都是小众学生,大多数同学在特长方面“默默无闻”。但是教育的责任不是去选拔那一小部分聪明的学生,而是要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智力能力。本次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人人公平的展示机会,因此所有同学都在活动前主动发掘自身的特长并努力训练,让学生收获了学习的成果,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刘小马:以前我总觉得才艺都是别人的,于自己就好像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险峰。但是经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我希望我们每年都有才艺展示活动。

祝佳琪:通过这次活动,我找到了自己的特长,这也让我感受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长和才艺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一件事。

4.1.3 总有一把尺为你量身定做

本次活动在学习目标、评估项目、评估过程等都遵循个性化发展的宗旨,每一个环节在保证实效的基础上都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真正做到评估系统为每一个学生“私人定制”。小学高段是学生人格发展健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大幅提升,正确的自我意识需要得到正确合适的评价,本次活动特别针对这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尺子去评判自己,激励自己。

4.2 学科融合 踏实前进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新课程改革后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次活动在知识竞赛中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进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学科间的教学融合。如:语文和科学联合,从语用角度训练了学生对科学类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基础学科作用;数学课上要求学生针对语文类、英语类阅读小文章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更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让各学科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为教师教学的革新引领了方向。

4.3 师生互助 “琴瑟和鸣”

本次活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编排展示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在训练自身特长时开始寻求教师的帮助,不再对老师抱着畏惧的心态,课间及放学后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围聚在老师周围与老师热烈地交谈。而在集中展示环节,教师则充分发挥了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在发现学生不足的方面时也及时有效地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教师在集中展示环节通过集体背古诗、抢答等环节进行再训练;针对学生的闪光点,则让学生继续训练并在集体前展示,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通过三个阶段的持续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让学生不再惧怕评价,师生双方也能更好地发挥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效改善了师生关系。

5 总结——反思激励共进步

5.1 如何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发展家校合力

本次实践充分发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促进作用。但是该体系的后续活力不仅要依靠学校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充分发展家校之间的合力。因此,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将家校合力有机地融入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5.2 如何针对各个年段特点推广评估体系

此次绿色评估体系在五年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不同,成长诉求也有所差异,因此接下去如何针对各年段特点修改完善这套评估体系,使其能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将是接下去研究的重点。

[1]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赵联普.高效课堂显活力 多元评价促发展—滕州市滕北中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

猜你喜欢

私人定制评估智能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报喜鸟集团 云翼互联 实现服饰“私人定制”
高校首推教师“私人定制”,是创新还是噱头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