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

2017-03-11周顺杰康秀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化生态

陈 娟 周顺杰 康秀平

(1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2 衡水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北衡水 053000)

随着河北省逐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河北省的发展在总体建设中取得了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就业难与生态环境恶化等,在一定程度上,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城镇化生态建设有利于河北省总体城镇化发展的推进。

1 河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些年,河北省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没有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中

现阶段,河北省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处于战略性研究阶段,相对来说,属于较低水平。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河北省城市所提出生态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当地建设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的脱节行为,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中,导致生态城市发展举措缺乏一定的特色,并没有明确计划充分现代高新技术的作用,导致河北省生态城镇化发展在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体城市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导致河北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政策体系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明显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政策体系,导致河北省生态环境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现象。一方面,河北省对城市经济发展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在加强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大量开发和建设各类开发区、科技园、软件园等,独立规划的现象给河北省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态城镇化建设意识不足,导致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体系缺失,没有加强河北省生态城镇化的绿色发展,导致其生态城市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主要是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地方城市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和试点建设经验,引发城市生态发展的零散性和尝试性,甚至导致生态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法规出现片面化、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具体等一系列问题。

1.3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相应的法规制度缺位

河北省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相应的法规制度,生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行政执法制度,引发了生态城镇化发展法律、法规的零散性,极容易引发生态环境建设混乱,相应的机构设置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行政部门出现执法不力的现象。

2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影响研究

2.1 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

积极推动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积极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在确保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建设中,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河北省采取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有针对性地改善生态环境,立足于实际积极转换城镇化建设方案,从而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化整体进程,秉承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执行监督与执行强度,从而加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

其次,有利于促使国家采取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切实以新型技术为背景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从城镇化发展中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避免城镇化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质量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城镇化进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引导城镇化发展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从侧面推动人们转变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观念,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正因为如此,有利于促进国家政府加大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设力度,切实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采取措施矫正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作用,促进相关部门机构加大执行力度,切实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目的,防止高科技手段应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化。

2.2 生态环境变化对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影响分析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与建设的脚步,通过环境建设消除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比如可以通过能源和资源的优化减轻城镇化发展的压力指数,切实以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为基础,充分发挥城镇化制度的作用,加强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极大程度降低生态环境发展与生存的压力,防止城镇化人口集聚现象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从而以战略性发展的眼光出发加强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治理,在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的同时切实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最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也会给城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会大大增加城镇化发展的治理成本,在削弱河北省城镇化基础的同时降低了城镇化的整体进程,最终影响到该省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再者,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深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会严重制约到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深受环境质量的制约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集聚规模和效应,从而降低了城镇化发展的整体生产效率。

3 促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3.1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统筹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向生态城镇化发展方向积极转变,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统筹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化规划制度,促使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目标,在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下,加大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环保力度,确实在城镇化进程中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尊重自然经济发展规律,加强河北省自然文化和遗产的保护,从而建立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切实优化城镇功能,加大城市规划制度作用的发挥力度;其次,强化城市空间建设,规范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结构布局,切实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试点工作,引导城镇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功能定位,从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出发优化河北省城镇化布局,从而合理规划区域国土和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结合,建立相应的生态评价体系与生态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河北省城镇化的整体环境;最后,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促进河北省生态城镇化建设,加强城镇化发展与自然系统的沟通和融合,立足于实际构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引导作用促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拥有完整的空间结构,从而让自然生态系统在城镇化发展中充满生命力,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循环推动,以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为突破点积极发展河北省生态城镇化建设。

3.2 以绿色转型为基础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秉承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河北省实际情况树立明确的绿色城镇化方向,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基础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首先,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河北省城镇化循环经济;其次,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协调河北省城市空间布局,加大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质量的评价,从时间、空间和结构上实现城镇土地使用的绿色转型,统筹河北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建设,立足于河北省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将生态环境变化真正纳入到城市发展的决策中,推进河北省城市规划切实向绿色方向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统筹谋划;最后,必须优化河北省城镇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大生态环境规划对河北省城镇发展的引领地位和约束作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经济相协调,在加大河北省城镇化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合理降低工业消耗能源比重,严格控制城镇居民生活用资源的数量,防止现代化城镇生活方式造成城镇资源的浪费,促使河北省实现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统筹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转型为基础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绿色转型,最终实现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周忠学;张芳等.陕北黄土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空间协调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10)

[2]姬换英.生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3(6)

[3]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

[4]程志毅.把发展绿色建筑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关于推进建筑“四节一环保”的思考[J].重庆建筑,2014(6)

[5]王志章;刘天元等.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9)

猜你喜欢

河北省城镇化生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河北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