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

2017-03-11杨小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杨小岑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

前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是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保障。而大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更是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上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做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下即结合个人从教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展开粗浅的探讨。

1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现状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传统文化教学就是其人文素质教育最为基本的内涵所在。然而目前在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除了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以外,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课正被逐渐边缘化。尤其是现如今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岗位就业率,各大院校更是注重对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们自己也更愿意耗费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上,对大学语文则过于轻视,加之课程标准定为不够明确,也就使得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更加困难。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们的互动与交流,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工作,不仅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更是无法发挥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且过于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内容,也使得学生们对语文教学缺乏学习兴趣。

第三,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文化素质不高。目前部分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呈现出极其不稳定的态势,且教师们的传统文化修成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而要想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大学语文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则是必然前提。

2 大学语文教学做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具体对策

第一,为大学语文课程确定全新的标准。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早已势在必行。然而现如今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缺逐渐被迫边缘化,专业课程缺乏权威地位,处境十分的尴尬。为此,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为大学语文课程确定全新的课程定位,并将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全新标准。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针对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实际内容,已经明确指出了大学语文作为综合性人文素养学科,其在高校之中开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大学语文科学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能够满足当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语文应该以提高学生们的传统文化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作为重点,注重对学生们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们的传统文化责任意识。所以,从国家教育的层面上来讲,以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标准来定位大学语文教学符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需求,也符合大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的基本属性。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赏析,来具体且形象的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领略其精髓所在。

第二,做好大学生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大学语文教师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群体,其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语文运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深厚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还必须要具有开拓的学术视野以及辩伪纯真的判断能力。所以大学教师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各大院校也应该为大学语文教师们提供晋升修养的便利条件,多组织一些进修活动,从而打造一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好的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工作。

第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大学语文教学能力上,大学语文教师们要深入的研究语文这门学科的属性与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做到以研促较的目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以行为导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要多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还要多运用多媒体等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制定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此完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更好的渗透。

第四,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内容十分的丰富,可大学语文课时又相当的有限,所以要想在有限的语文课时内最大限度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做好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要选择好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此,大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与现当代发展特色相结合,对时下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以后,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们进行传递,因为学生们对实事都拥有加强的兴趣,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实事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大学语文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们本身的语文水平,实际的接受能力,选择那些对于学生们而言更加通俗易懂的语文知识,注重个性化教学,并且最大限度的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而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落实到实处。如,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因为他们正处于迷茫期,对于如何能够更好的规划在校时光较为关注,此时大学语文教师则可以运用,孔子谈自己生平时的语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对大学生们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做好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大学们普遍对爱情十分的关心,而在传统文化之中对于爱情的经典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引入古典诗词,让学生们通过诗词的赏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地面对爱情。

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且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实际行动之中,所以,更好的继承、发扬,并且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俨然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目标。基于此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应该做好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重新对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定位,从而使大学语文课堂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1]苏枫.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维度深化探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2)

[2]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周永.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 知识经济. 2016(23)

[4]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11)

[5]王铁良.《大学语文》教学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8)

[6]王立军.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J].语文建设. 2016(35)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