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演奏能力

2017-03-11王鹔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乐谱钢琴演奏弹奏

王鹔歌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钢琴起源于欧洲,进入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所产生的音色优美,音域广阔,广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调查显示,我国学习钢琴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在钢琴教学方面,无论针对的学生是专业学习还是兴趣爱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一直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深入思考,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1 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之后,对教学的要求更加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能力。钢琴学习虽然没有纳入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科目,但是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学习钢琴越来越被大众所推崇。无论是作为专业学科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还是作为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钢琴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传统的钢琴教学更注重钢琴弹奏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现状,有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对所讲乐谱进行细致的研究,重视乐谱的重要作用,契合钢琴素养教育的目标,因为乐谱是实现钢琴演奏的根本依据和前提。古往今来,无数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通过乐谱流传下来,供后人进行瞻仰以及学习。在弹奏一首钢琴曲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该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以及展现的意境之美。另外,对于演奏乐谱的学习,应进行分段解析。在开始乐谱的弹奏阶段,要着重掌握速度以及表情术语的应用,以了解整体弹奏曲风的类型。研究乐谱,包括对音符、街拍、指法、句法、奏法等的细致研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了解乐谱,钻研乐谱,能够将乐谱熟记在心,才能从作品角度恰当表现弹奏风格以及表达音乐主旨,不断形成对音乐理解的框架结构。以此才能够实现钢琴真正意义上的演奏,而不是单纯的通过指法弹出音乐而已。

2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钢琴临场演奏能力的发挥

其实有些钢琴演奏者在进行钢琴弹奏或者弹奏结束时,出现身体的不适,如口感、头晕等,都是心理紧张的原因造成的。因此,钢琴弹奏者同样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更完美的钢琴演奏。教师在日常钢琴教学中,可以寻找科学的办法,帮助学生加强心理建设,避免因紧张导致的演奏不佳。首先,教师应树立学生学习钢琴的自信心。每位学习钢琴的学生,由于乐理基础、理解吸收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不同,就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差异。面对一些钢琴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语言上的肯定与支持,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要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生学习钢琴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使学生坚持学习,并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生的实际钢琴弹奏练习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临场发挥甚至超长发挥能力,发掘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更多可能。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钢琴。在钢琴演绎事业拥有巨大成就的艺术家,除了夜以继日的坚持付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之外,还因为对钢琴弹奏的无比热爱,才会获得如此巨大的艺术造诣。因此,钢琴教师应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多多钻研,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热爱之情,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钢琴学习,在未来一定会呈现良好的演奏效果。再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钢琴表演欲望的激发。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内心是非常渴望在众人面前进行演出,将自己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分享给大家的,这是每一个学习和热爱音乐的人的特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上台演奏钢琴,在不断向众人展现自己钢琴演奏成果的同时,相信紧张的心理情绪会被慢慢化解。当然,无论在学生业余演奏还是正式演奏中,教师都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导,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最后,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注重钢琴表演环境的营造。此建议与上条建议相关联,通过学生的钢琴演奏,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和改进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钢琴演奏比赛等,在正规的钢琴演奏中,使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教师在这过程中,也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钢琴的演奏能力[2]。

3 注重音乐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需要通过听才能实现其欣赏价值的一门艺术,成功的钢琴表演需要钢琴演奏者能够利用听觉将弹奏乐曲的旋律、节奏等进行完美的演奏。脱离了听觉的指引,钢琴演奏者很难甚至无法实现整体钢琴演奏的协调。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实现钢琴演奏者更全面、深入地感知乐曲,实现更加完美的演奏。教师在日常钢琴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听力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音乐听觉的训练并不是大众普遍理解的视听练耳的训练,而是在视听练耳训练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等方法来实现音乐听觉的训练及培养。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听觉训练的示范,提升学生的听觉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本身的分辨力、节奏以及音乐听觉审美能力的训练。学生经历相对科学、完善的音乐听觉训练,才能够实现音乐应觉能力的提升,应用到钢琴演奏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4 注意音乐的歌唱性

很多音乐领域的专家在研究钢琴演奏相关课题时,对用利用歌唱辅助钢琴演奏的教学方式比较提倡。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通过弹奏而使钢琴发声,歌唱则是人本身发声,如果在钢琴演奏中,加入自己相应的歌“歌唱”那么整体的钢琴弹奏练习则更为生动、具体。在实际钢琴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学习钢琴弹奏只是进行机械的练习,缺乏自我的感知以及情感投入,更何谈钢琴弹奏的表演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歌唱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的弹奏练习中,将内心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通过手指弹奏表现出来,即心里歌唱,让钢琴进行歌唱表达,也就是利用音乐的歌唱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各类乐器甚至我们的发音器官,都仅仅是发声的工具,我们要说的话是内心情感、观念的表达,乐器发声是创作者表达情感的寄托。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必须注重情感的投入。情感来源于弹奏者对弹奏乐曲的情感认知,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歌唱性,挖掘与领悟弹奏乐曲背后的情感,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实现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

5 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是学习钢琴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主要包括曲式分析和表现手段分析。比较大型的音乐作品多采用多乐章套取的方式进行演奏,在演奏中实现音乐情感增强的效果。音乐表现手段则包括对演奏乐曲的旋律、节奏、合拍等的协调运用[3]。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相关训练,通过对音乐作品不断的分析和积累,提升钢琴演奏能力。

结语: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不应将重点放在“演”的方面,只有经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学习,加入学生对音乐深入的情感认知与信仰,才能实验钢琴演奏的真情流露,才是真正意义的钢琴演奏能力提升。

[1]吴敏.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研究[J]. 神州, 2017(34):278-278.

[2]黄越嘉. 谈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J].北方音乐, 2017, 37(10):202-203.

[3]张冬妮. 谈钢琴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音乐天地, 2017(5):52-55.

猜你喜欢

乐谱钢琴演奏弹奏
山之高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乐谱:放飞梦想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基因密码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