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之我见

2017-03-11谢春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工教学管理师生

谢春松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教学管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规划管理、教学实施管理、教学效果管理、教学文档管理、教学日常管理等。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持。一直以来,多数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将其工作定义为保管、整理、检查、考核。然而事实上,教学管理是在一定科学管理原则下,采取的为实现规划目标,由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及策略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1]。科学的教学管理才能产生合理的教学活动。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某些情况,做了一些思考,期待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些创新思路。

1 教学管理工作上,“管”与“理”并行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很多时候,就是学校管理部门制定教育管理规则,下属单位执行规则,规定多于管理。我们经常看到,在这些规则执行过程中,重点强调“管”,出台详细的教学管理条例,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及考核制度,教学事故认定等;在教学管理制度的目的性上,仅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缺乏跟教工师生互动,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教学的特殊性,重“管”轻“理”,从而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出现隔阂,管理效果不佳。导致教工师生与管理者之间产生没有足够多的信任和沟通与理解,教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2]。这种“管”与“理”没有并行的做法,阻碍管理者和教师潜力的正常发挥。教工师生虽普遍表面上遵守教管规则,但并不真正信服和理解,那这个“管理”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号召力。可想而知,结果必然是各种教学管理与教工师生的行为各行其是、自说自话,并且貌合神离了。

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只是在管制,在下达命令和监督教工行为,肯定是会失去师生的支持的。因此,我们需要讲道理,“理”要有逻辑规律、要有先后顺序、要有制度职责,也要融洽气氛,沟通理解;以人为本的策略,促进教育活动开展。成功的管理是科学的,是以“人”为核心,精管重理。管理有度,以合理通融、可行性为原则;让教工师生能更高效更愉悦、更明确理解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 教学管理理念上,“创新”与“规范”并重

教学管理首先应该是为学校师生的教研学习服务的,教与学的管理都是服务于教工师生的进步发展。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创新思路百花齐放,比如:网络课程、慕课、研究性小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去行政化等新口号重装出场,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突变,一味地讲求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相关的研究,甚至创新研究成为全部。只要是“创新”的相关的内容就非常关注,一路“绿灯”,而同时相关的创新规则制度、创新方案也接踵而至,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由此展开[3]。教师们也响应号召,积极更新,唯恐不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接连“创新”。然而此时,有些新开设课程的教学“规范”却很少顾及,甚至被刻意忽视,还有创新过程中不断变换的教学规范、教学制度也让教工师生惶惶不可终日,朝令夕改很常见。

教育改革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老师们感觉是思路,是观念。传统师者地位尊崇,以身为范,别具一格;现在老师头上都悬着一把“剑”,时刻担心着业绩考核、督导检查和职称评定。由此教师们疲于奔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引发了很多课改的弊端,比如改变最小的肯定是课堂。教育思路不变,教育方法换了,只能是旧貌换新颜,换汤不换药,课堂效果肯定进步空间有限。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来评价,今天课堂就三个字:不规范。传统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教学法规和程序。凯洛夫提出的:备、教、批、复、考[4]。而今天的课堂缺乏的正是严谨和规范。备课相当大一部分是是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直接搜索资料然后下载、直接拷贝,老师直接在课堂上生搬硬套。教学内容、教学容量、难度不均匀。作业方面,布置数量多少不定,作业内容不设计、不挑选、后续作业完成情况不检查、少批改,学生作业多抄袭乱整现象严重。课外辅导基本上是被忽略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都在课堂上,并且少之又少,基本谈不上课外接触,就根本不会有课外辅导了。这就是典型的教学管理环节的不完善。

我们对这些问题应该正确认识,教学管理人员都应该及时自我认识。教学管理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我们必须遵守,教学的基本规范我们再重视都不为过。“创新”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不是颠覆和全盘否定,“创新”是在规范的基础上的创新,我们要有科学发展、科学创新的观念。否则也只能是新瓶装旧酒。

3 教学管理对象上,“教”多于“学”

“教”与“学”的关系上首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主要包括管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的,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重“教”轻“学”现象还相当普遍且很严重。着重管理老师的“备”和“教”,并在过程中不断督导管理,疏于对学生专业的指导。我们经常对教师的教学督导进行规范,如:教案检查、随堂听课等制度,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教师上课都进行了细致管理,但很少去展开对学生所掌握内容的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很难对布置作业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教务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出相关的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及规章制度,尤其是艺术类相关专业。特殊专业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不同技能、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除了日常的教学流程管理还要建立不定期的、多样式的学习检查制度,尤其是专业技能课。其次,要建立鼓励机制体系和奖惩制度,对学生的检查应结合学习的具体情况,突出表扬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惩罚。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不应该只是规章制度指导人进行工作和学习,“教”和“学”的管理应该是科学的、有效的、和谐的互助活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用事业发展凝聚人心,用目标和美好愿景鼓舞士气。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人的管理,而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管理干部、教工师生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教学效率,形成高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张红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的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王军.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变革[N].菏泽日报,2009.

[3]李亚松.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

[4]谷自力.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23-224.

猜你喜欢

教工教学管理师生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麻辣师生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