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教育创新体系支持因素及其机制分析

2017-03-11樊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机制社区农村

樊慧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200)

农村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进而探索创新和机制创新的突破点。

1 农村社区教育弊端和问题分析

农村社区教育环境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责任回归地方之后,各个地区纷纷开始普遍实施“燎原计划”,各地区教育机构通过分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地调动了县(市)、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社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功能的完善和发挥,农村人口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听之任之将会阻碍和限制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1.1 投入相对不足

投入不足目前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社区教育创新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在科学技术推广上拨付的经费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比例和水平。事实证明,中国仍然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和投入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力度。受到农村社区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的影响,社区教育投入不确定性的因素也逐渐凸显。一些乡镇、行政村的社区科技推广组织由于经费不足名存实亡或被迫解散,最终呈现出农村社区业余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被严重搁置的局面。

1.2 教育体制不合理

我国现行农村社区教育机制起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计划经济色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立之初,农村社区基础较为稳健,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业,原有的农村社区教育提示因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农业集中化经营的广泛运行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分置都使得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非农收入比重明显提升,行政和计划为主的农村社区教育机制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并且日渐呈现出部门、条块、地区严重割裂的劣势。此外,农村社区教育机制中存在人员分布不合理、专业化教育人才匮乏的缺陷,在县、区社区教育层面,教育人员队伍相对稳定,但是在乡、村社区教育层面,从教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人心不稳的情况非常明显,这些因素导致农村社区教育供给和需求严重错位。

1.3 社区动员力量不足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之中,农民的社区教育参与意识还有待提升,与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需求之间还不匹配。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教育程度是衡量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社区教育参与意识度较低、对社区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农村居民已经渐渐意识到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事业和公益性事业,但是还没有意识到社区教育和自身生活与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农村居民依然认为教育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联不大。

2 农村社区教育创新体系的架构及其机理分析

2.1 中介参与和组织体制创新

农村社区教育机制创新以构建多元化社区组织体系和精简高效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为目标,宗旨是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创造一个良好、健康和有效的社区教育协调机制。农村社区教育开展需要足够的社会性资源的支持,因此统筹社会各界的力量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开展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农村社区教育机制创新首先要遵循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提升社区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笔者认为中介组织是社区教育机制创新之中重要的基础构成要素,中介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之中要遵循良性互动、彼此需要原则,通过构筑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来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模式,使得社区教育开展实现双方共同的情感满足,最终形成双赢式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政府在中介参与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干预作用,构筑新的运行监督机制和督促机制,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提供更为便利的外部环境。传统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进行干预,但是这种干预机制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因为财政拨款的变动和政策的变动而呈现变动。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干预、实施怎样的干预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的政府干预机制应该是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权威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对本地区的社会力量和组织力量进行统筹和安排,进而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投入足够的资金,并保证其具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举例来说,建立和完善农村知识产权制度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构筑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社区教育机制创新还要注重非正规支持网络的构建,使得农民可以获得及时、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社区教育服务,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现有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积极性,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育收益

2.2 多元财政与投入机制创新

对农村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拨付是体现政府支持农村社会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教育体系和农村社区之间一种重要的资源置换形式。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体制、办学形式、服务对象、教育方向均会因为其所处环境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动态变化,这就导致了农村社区教育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因素的强度会存在强弱多寡的区别。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讲求投入和产出的社会活动,是满足多方受益主体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相反的,国家、社区纳税人、农村家庭、个人等受益主体应当作为社区教育的责任承担者,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比例。在农村市场逐步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社区教育创新体系架构的支持性资源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使得农村社区教育严重依赖政府支持的弊端得到大大改善,同时也使得社区教育具备了各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2.3 良性互动与保障机制的创新

农村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而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改革进入到攻坚时期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机制已经渐渐发展成为农村居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教育机制是联结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时代潮流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农民生产活动可以逐步走上现代化和正规化的道路。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农村社区早已经摆脱单一生产经营结构限制,发展成为农林牧副渔、工商服务综合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这种变化使得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需求,农村社区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将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作为基础,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

[1]於海江.农村社区教育的瓶颈与发展对策[J].读与写,2014,11(12):273.

[2]金明.浅谈当前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与突破措施[J].中学时代,2014(20):23.

[3]严为俊.对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及其课程开发的简要认知[J].中学时代,2014(20):163.

猜你喜欢

机制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