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做好应用题教学

2017-03-11叶长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数学

叶长焰

(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中心小学,江西德兴 334200)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实际课堂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的应用题教学。通过科学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1 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旧版教材中十分注意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一道应用题渗透多方面知识,考察多方面解题思维。为了使应用题与其他知识更加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有效结合,教师应当在课件中注意内容的编排是否和应用题之间直接建立起联系。如果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灌输,则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没有自身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注意死板的教学方式,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交流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应用题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并探索新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领悟新知识的概念,并灵活运用于数学应用题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带领学生将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基础概念知识,同时,有效的数学情景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激发。数学应用题教学是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相关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调整,使解题思路更适合学生。

2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能力和创造能力,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一个良好的系统学习方式具有三个特点:(1)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起协同学习应用题,教师带领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后解题。(2)数学应用题的课业作业十分关键,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难度适当的数学作业。(3)通过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分析,来逐步增强数学应用题的难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进行研究,找出学生在数学作业和考试评价体系中面临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能力程度,是他们自行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因素。由于数学应用题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注意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而不仅仅是解题结果。例如行程问题类型的应用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用绘制图像的方式来描述行程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遇、追及,同向而行,反向而行等之间的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路程问题的能力,同时降低题目的难度,形象说明应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教师应该使用将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题目理解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审题,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发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在审题后促进学生们回顾旧知识,并且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之间的有效链接和利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之后,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会有利于学生的解题合理化。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组合和应用,提出一些新的逻辑思维解题技巧。例如在应用题“共有40箱苹果,货车运走了当中的20%,则一共运走了多少箱?”在这个问题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成为“40箱的20%是多少?”这样的简单数量关系的转换,可以让学生对题目当中的数字进行重新的解读,并对已知条件进行概念的转化,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老师带领学生将问题进行合理转化,将抽象问题进行重新解读和理解,是解题过程中的一大关键步骤,为学生数学头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4 思维发散与数学创新是学习数学应用问题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数学课堂教育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解题技巧上。一道应用题可以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解题思路解决未来多种数学应用问题。在有了一定解题思维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创新。老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新课程的方法和理念,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而不是死板套用公式去解决应用问题,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需要学生自身灵活掌握,这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学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学生应探索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并且灵活运用于解决数学应用问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生活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知道解题思路不是唯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策略,不同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让学生找到更多思路,树立一种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应考虑到许多课外因素和课堂因素。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在课程中取得成功,而且有能力克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5 师生相处地位要平等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受历史原因影响,老师的地位较高,师者重也。但在今天这个人人平等的时代,没有那一个人比别人高贵,也没有那一个人卑贱,人人平等才是当今这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的主流。因此,师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是平等的。自然师生间交流也要讲究方法,师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虽然老师比学生懂得多,生活经验丰富,又是学生的长辈。学生应当尊重老师。但是,不平等的关系会使师生关系恶化,老师教学质量下降。可是如果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时,不仅可以提高老师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加深。同时因为师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在学生遇到问题遇到麻烦的时候,更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融洽,老师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现状,课堂氛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6 结语

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出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只是接受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总结一类型题的思考方向,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进行干预,只需要引导和点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方法的探究和研究,不断创新出新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刻不容缓,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当特别注意的。

[1]乔燕,杨威.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36-38.

[2]杨广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29):124,126.

[3]高文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7(17):116.

[4]詹志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60.

猜你喜欢

应用题解题数学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用“同样多”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