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03-11林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探究性数学课堂

林敏

(江西省贵溪市天禄中心学校,江西贵溪 335400)

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更好地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合作的力量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也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展开探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在课堂导入阶段的有效运用

在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很多教师提到了要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收获更理想的导入效果。就以圆形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几何性质。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门见山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并且为什么要将它设计成圆形?”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充分投入思考,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你来我往当中,使课堂立马活跃起来,学生也因此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这时,学生对于这样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会思考下一步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过渡到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导入阶段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收获更理想的导入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课堂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限,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难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开展,让学生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难题。就以牛吃草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在这类题型中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到“巧设单位一”的数学思想,有的学生会因为数学思想理解的问题而难以正确解题。于是,教师可以以“巧设单位一”的数学思想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以实际的例题作为参考对象,对例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锻炼到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以其中的数学思想为引导,借助实际的参考,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从而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且让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小组实现取长补短,取得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讨论环节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探究性学习,实现事半功倍。就以奇妙的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并且懂得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在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几何性质的运用进行探究,让学生能够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实际案例运用到了这些基本性质,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能够借助生活化学习的观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借助实际的案例,知道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圆形的对称性等几何性质的实际体现,提升了知识的运用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显著提升了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4 在习题练习环节的有效运用

引导学生完成习题练习,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然而传统的题海战术不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习题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就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完成习题册上的练习,并没有锻炼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学生取得进步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练习之后,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解题模型的构建,从而锻炼个人的总结能力,让数学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以经典的例题作为总结对象,一步步地对题设背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且,在自由讨论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让解题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再将这样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有效的解题模型,能够让学生在下次遇到同类题型时更快地解答习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习题练习环节,以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解题模型的构建,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总结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5 在课后学习阶段的有效运用

学生往往因为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不同,造成学习成果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后学习阶段以学生的差异作为引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尽最大可能地缩小差距。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交叉分组,以其中优秀的学生代表为组长,带领其他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主要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能够在每天的课后学习中主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会根据当天的教学安排,为学生额外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选取,并且在小组内实现帮扶和监督,更好地发挥个人的长处。同时,有困难的学生需要在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的引导下克服困难,提升个人的学习成绩,从而让差异合作学习模式的理念得到有效体现,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后学习阶段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取长补短,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6 结语

总而言之,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创造更好地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也让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宽广的教学思路,全面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展开研究,探索科学的运用策略,让这样的模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24-225.

[2]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6):121.

[3]许娟.趣味学习注重改革——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构建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2016(5):30.

[4]顾云娟.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150.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