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2017-03-11吴祖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区农村建设

吴祖明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200)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社区教育开展现实问题分析

1.1 地方政府缺乏足够认识

新农村建设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新农村建设在物质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依然非常明显。很多地方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匮乏,业余生活以麻将、赌博等低俗生活习惯为主,将“人的新农村”和“物的新农村”统筹协调、开展同步建设和发展势在必行。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单元之一,农村社区教育自然在新农村建设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但是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地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都口头表示开展了农民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但是细问到具体工作开展的时候,大多会以政策学习为借口进行搪塞。一些地方在上报新农村建设材料的时候,往往会把文化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成就放在其中,并通常以“建设了学习中心”作为总结建设成就的陈词。事实证明这里所说的建设大多是指基础设施层面的建设,具体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如何是不得而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地区仅仅将农村社区教育当作是一项国家的政策,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其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丧失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正确价值认识。

1.2 管理体制失衡

任何一项事业和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都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而一旦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那么事业和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首先,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大多数农村社区教育的负责人是原来村里从事相关工作的行政村委会等组织机构,在新农村中心村建设的过程中,原有村委会中的教育宣传工作的部分职能被划分到了中心村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一方面,村委会的宣传教育功能因为和时代发展潮流脱节而渐渐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新的中心村、合并社区或社区带村等基层行政管理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长效管理机制,这就导致了实际社区教育工作出现分工不均、衔接不当、相互推诿的情况,最终使得农村社区教育陷入在原有机制上退化或者很久不能成型的困境之中。其次,农村社区自治功能严重退化。现代社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社区自治,社区自治主要是指社区内居民根据自身意愿做出集体决策,依法进行社区管理的运行机制。农村社区自治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的自由资源进行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一直延续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教育自我管理机制的运行。我国当前农村发展任务繁重,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达精神的层面,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指导和监督,导致了社区教育开展中行政主体意识缺失,并出现自制力单薄的情况。

1.3 社区教育物质资源匮乏

农村社区教育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果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将会寸步难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阶段,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同样地,不管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组织经费来自于上级政府拨付,大多数农村社区组织没有自身的集体资产,在筹措运行经费上难上加难。而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是农村社区组织转移支付而来的,由此可见最后分到农村社区教育之中的经费会有多少。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难以像义务教育那样获得特定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和机制,加之受到部分地方政府边缘化处理的影响,农村地区社区教育最终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局面。

2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2.1 实现从教育到服务的跨越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的重点将转向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和培养农民终身学习理念之上,进而引导农民更多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全面提升农民的精神境界,实现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此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农民接受的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局面,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剧烈地转变着农民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也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需要从教育模式转变为服务模式。传统农村社区教育非常重视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在扫盲运动初期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发挥很多的作用,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果依然延续单向信息传授的教育模式,对于作为成年人的农民来说未免太枯燥了。新时期农村社区教育要引导农民从多种途径正确地获取信息,帮助其获得准确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笔者认为实现单向教育到多向服务的跨越,需要社会和网络两个平台的支持。只有政府支持和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普及才能实现,而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充分的学习、测评、答疑和帮助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得农村社区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

2.2 倡导文化为特性的教育形态

未来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和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构筑社区性的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社区教育一方面要构筑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则要突出本社区的特性。鉴于每一个社区都有独特的自身状况,农村社区教育还要设置特色学习项目。要针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如一些地区发展新农村的特色旅游,就可以针对这个地域特色开展一些旅游业务的培训。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教育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避免陷入僵化的陷阱,最终突出一地一品,实现农村地区特色发展。

此外,农村社区教育还要充分进行教育资源整合。首先需要整合教育系统内的资源。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等的校舍在没有上课的时候都是空余的,这种空余在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资源,农村社区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开展相关教育,并且可以在中小学图书馆内建设相应的借阅机制,为农村社区内居民进行资源共享提供广阔的平台。其次需要整合的则是社会资源,农村社区教育需要跳出固有思维,主动地寻求自身的发展。比如一些到农村地区设置工厂的企业,农村社区教育可以争取其支持,改变农村社区教育现存的被动局面。

[1]吴锦程,刘海燕.城镇化进程中福建省农村社区教育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6-40.

[2]张明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困境与突围路径分析——基于河南四市农村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3):8-14.

[3]曾青云.中国新城镇化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J].职教论坛,2013(36):42-46.

猜你喜欢

社区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