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7-03-11戴培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认同感主观幸福感

戴培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步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专业方面,一个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观幸福感就相对较强。如果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较低,那么主观的幸福感也就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选好自身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主观认同感,进而为今后的就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1.1 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主要指的就是大学生是否对目前所学专业看好,简单来说也就是大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是否对自身是有益的。这种专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专研的态度。专业认同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同时专业认同也能够激发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关与金钱身份与地位,只是在其专业领域成为一个永远的学者,为我国的学术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1.2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可以说是一个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说一个人或者社会的心理指标。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的就是在大学生活中的生活质量,这种生活质量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再通俗的说,也就是在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大学生而言是否是快乐的,是否是幸福的[1]。

2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在短暂的大学生涯中,大学生对专业的是否认同决定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从专业认同这个层面来说,如果大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也就是说明大学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去进行学习,哪怕处于十分痛苦的状况下,也会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从主观幸福感的这个层面来说,想要大学生拥有幸福感,最简单的就是内心是满足的,是开心的,而且这种幸福感是油然而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可以理解为成就感,在完成一件事情过后,主观的幸福感也是大大提升的。那么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主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2.1 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主要问题。那么作为大学生自身来说,选一个好的专业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另一方面,选择一个适合大学生自身的专业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简单来说也就是当大学生对所选专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时,那么作为大学生本身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将得到加强,所呈现的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时,主观幸福感就强呢,可以充分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兴趣使然。简单来说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时,也就说明了大学生对此专业是有一定兴趣的,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存在一定的兴趣,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他才会进行接下来的探索与研究。对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是一样的,当步入学校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兴趣,那么他才能对专业产生一定的认同感。那么主观幸福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当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时,这种独立选择之后带来的快乐也是一种主观幸福感。此外,当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那么主观的幸福感更会有所体现[2]。第二,行动自觉。一般来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也就是说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时,他就会做出一系列的行为是有益于专业认同的,这种积极主动的行为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愉快的心理,进而主观幸福感就会显现出来。当一个人所作的行动是积极主动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这个人是认同这个行为的,在这种认同的心理作用下,人所产生的情绪更多的愉快接受,同时这种愉快的接受也能够使得人的幸福感增强。因此,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能够证明: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时,主观幸福感就强。

2.2 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弱时

试想如果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时,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首先,对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弱主要可以是以下的几个原因:第一,家长逼迫。当高中选择志愿时,总有一些家长喜欢参与学生,将他们的“为你好”想法强加给孩子,这种“为你好”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独立选择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难以更快的成长。所以,一些学生的专业根本不是自身选择的,而是家长选择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专业认同的,产生专业认同的是他们的父母,不是他们自己。当大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弱时,是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也就是说他们很难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那么幸福感也就不会产生了[3]。第二,跟随社会发展选择专业。相对于父母选择专业,还有一种情况是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选择专业,相对于父母的选择,跟随社会发展进行选择更加理智一些。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也就是说,社会的热点不一定是学生所喜欢的,如果对所选专业的不感兴趣,那么再好的专业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来说也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不用谈主观幸福感了。

因此,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弱时,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那么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无从得知,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失去了最基本的热情时,那么主观是不会体现出幸福感的。所以,当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弱时,他们的幸福感也将有所减少。

3 如何加强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面对现实的种种情况,要想加强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学校的方面来说。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大院系的调换机制。也就是说,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专业的调换。学生可以通过半学期的专业学习,分析自身是否对此专业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就可以申请调剂。其次,从老师方面来说。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对于陌生环境的学习多少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那么作为老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专业的专业学习也要给与更多的信心,及时对学生们进行鼓励,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从学生自身来说,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陌生环境的孤独寂寞是一定存在的,但是作为自身要积极乐观的面对,及时调节自身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提升幸福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继而得出了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强主要就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进而才会对所学专业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并且在这过程中使得主观幸福得到提升。那么专业认同感弱主要就是家长使得学生丧失选择权,从而可能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主观幸福感减少。因此,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是呈现正相关的,希望可以对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1]吴雪连.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0):170-171.

[2]海里千木·阿布的热木.浅谈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赤子(上中旬),2015,3(20):316.

[3]艾热提·吾斯曼.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8(20):308.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