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学机智 收获精彩课堂

2017-03-11郭晓红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机智春雨课文

◎郭晓红

运用教学机智 收获精彩课堂

◎郭晓红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控制和被控制转变成为平等、对话,而新课程的课堂表现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这种生机和活力是教学艺术的本真,是“纯粹的”“自然的”教学之美。但是,教师们在努力构建“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时,普遍存在着具有共性的“两怕”问题:一怕,“预设”小于“生成”;二怕,课上“突发事件”的处理。

事实上,在某些公开课、评优课等重大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失败也往往是因为课上的“意外”处理失当。当然,也有些教师的成功是因为巧妙地处理好了课上的“节外生枝”。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所言:“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教育机智,他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也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可见,做“好教师”就要具备过硬的教学机智,这也是新课程的需要,是人本主义的需要,是课改能否走向成功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招架”好课上的“意外”,使课堂在“意外”下生成意外的生命精彩呢?在省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策略研究与实践》中,本人与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运用教学机智收获精彩课堂的成功案例,整理如下,以此见证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这门艺术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要先谈一下什么是教学机智。对这个概念,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即“能力说”“实践说”和“艺术说”。本人认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不断积累起来的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变”,做出快速、恰当、正确的反应,并能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有教育意义的行为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更是教师通过实践升华而成的教学智慧。诚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意外事件的处理是有一定规律和方法的,从下面的案例中就能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

一、将错就错,巧妙施教

课堂上,教师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点小失误,一旦出错,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改错,有时将错就错还能出现意外的奇迹,生成更加别样精彩的课堂。

比如,我校有位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紧张,把“干燥”写成了“干躁”。一位学生站起来吃惊地说:“老师你写错了,‘干燥’的‘燥’是‘火’字旁。”其他同学也相继喊起来:“对,那是‘急躁’的‘躁’”……骚动的课堂让老师有些局促,但很快她就平静了下来,她看了看自己的失误,然后神情自若地说:“我要表扬这位同学,他看得很仔细。平时在书写时,有不少同学会和老师犯同样的错误。”接着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干燥’的‘燥’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缺水才干燥呀。老师点点头说:“对,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说着,还着急似的跺了跺脚。“相信,同学们以后不会犯和老师同样的错误啦!”同学们都笑了。

就这样,这位年轻的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很好地化解了一场课堂危机,既挽回了自己的“面子”,也使教学在将错就错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因势利导,适时引发

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识也比较广,为此,常常能听到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有些冷僻的问题,还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解答。但是,教师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能含糊敷衍,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处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本课题组有位教师在上《武松打虎》一课时,学到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时,老师问:“你们从这些动作中能体会到什么?”很多同学都纷纷表达出对武松的敬仰和崇拜,都说武松是一位了不起的打虎英雄。这是课文要表达的。但一位同学却发出了另外的声音:武松很残忍,他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这与教师的预设,甚至与文本的意图都是背道而驰的,更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想出了很多解决老虎害人的办法,针对老虎伤武松也议出了不少脱险但不打死“大虫”的妙计。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而是因势利导,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打虎”也打破了唯教材是准、唯教参是准的狭隘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教学效果自然大不一样。

三、尊重个性,保护自尊

“爱表达”是一年级学生的最大优点,一些学习成绩稍落后的孩子同样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可惜很多时候,老师并不相信他们,也不愿在他们身上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如果老师能多关注这样的孩子,说不定就会收获精彩的课堂呢?

课题组教师在讲一年级语文课《春雨的颜色》时,老师问:“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根据课文里小动物们的回答,说出了春雨是红色的、绿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站起来,指着同学们大声说:“你们被骗了,春雨是没有颜色的,哈哈。”一阵大笑打断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其他同学也不示弱,争辩说,课文就是那么写的。

在一场争吵即将上演时,老师走到小男孩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你说,我们被骗了,是怎么回事?”小男孩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课文把我们骗了,雨水是透明的,根本没有颜色。”教师继续追问:“那课文为什么这样写,你知道吗?”他搔搔头,老师没有放弃,而是让他读读课文,想一想再回答。只一会,小男孩就惊喜地说:“我知道了,春雨落在桃花上,桃花是红的,看上去春雨就是红的了。”

由于教师能以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自尊为准则,不断地引导后进的同学深入地读书,给予机会,才有了课上精彩的瞬间,才能曲径通幽地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方法。

四、幽默纠错,组织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少,好动、好玩是天性。数学课上,老师正在教学枯燥的竖式加法,有个胖女孩可能是觉得没意思,也坐不住了,就在下面自顾自地玩起来,时不时地还发出“咯咯”的声响。讲得正起劲的老师急中生智,她整整衣襟,突然说:“xxx,你看老师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漂亮吗?”胖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漂亮。”“老师漂亮吗?”“漂亮。”“那就向老师这看。”课堂一阵笑声之后,很快地步入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个胖女孩听得也格外认真。

课堂上批评不注意听讲的同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予理睬又会助长学生开小差的坏习惯,甚至危及到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幽默法,组织课堂纪律,让搞小动作的孩子重新回到课堂还不至于影响学习情绪。范梅南认为:“幽默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友好、轻松、开诚布公、相互体谅的气氛的奇妙策略,幽默感是有益于重建和平衡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力量,幽默的机智能创造新的可能。”这位教师面对搞小动作的行为以幽默纠错,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课堂井然有序,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情境。

(作者单位:营口市站前区长征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机智春雨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机智闯关
背课文的小偷
机智的斑马线
春雨
春雨
机智的警察
背课文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