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话交流 掌握所学知识

2017-03-11陈海婴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乙方甲方数轴

◎陈海婴

基于对话交流 掌握所学知识

◎陈海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并把课堂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

一、从交流中理解概念

课堂上,教师既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也应善于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深入讨论的问题,并提供给学生交流互动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如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中,引导学生讨论“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时,学生们争着要求发言,还没等教师指名汇报,一个学生急着站起来说:“我认为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那么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我们已经知道除数不能为0,如果比的后项为0,就相当于除数为0了,这样就不行了,所以,我认为比的后项不能为0。”掌声顿起,在一片掌声中,另一位学生“噌”地站了起来:“同学们先停一停,我认为比的后项可以为0,一些体育比赛中,常常出现几比0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比的后项可以为0。”顿时,学生都怔住了,又开始积极思考。一位同学站起来打破了宁静:“我觉得这两个比有可能不是一回事,到底是不是,我还说不出道理。”

教师因势利导:“那好,请同学们一起思考这两种比是不是一回事?”教室里安静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两个比确实是两个概念,我刚查字典证明了这一点。”另一名学生说:“我也认为这两种比是两个概念,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一队对另一队的比赛,各得多少分,如甲乙两队得分比是4:3表示甲队得4分、乙队得3分,没有甲是乙的几倍或乙是甲的几分之几的关系。我们学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关系。为此,这两种比应该是两个概念。”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来了。在交流互动中带动了学生的个性的思考和声音,萌发出了独特的见解,又让学生在对话和交流中相互启迪。所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就学得扎实,记得牢靠。

二、从交流中掌握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是核心。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说明理由,讲清方法。如“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一节课,教师先出示:48( )53。

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

生1:我用数数办法,先数48再往后数5就是53,所以48<53。

生2:我用拨珠子的办法,48在十位拨4,表示4个十,53在十位上拨5,表示5个十,4个十小于5个十,所以48<53。

生3:我是摆小棒的办法,48可摆4捆又8根,53可摆5捆又3根,4捆小于5捆,所以48<53。

生4:我是将48与53添上单位元,那48元是由4张拾元与8元组成的,53元是由5张拾元与3元组成的,4张拾元小于5张拾元,所以48<53。

这节课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经历了对两位数大小比较这个具体问题的“思考—交流—反馈”,探索出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能够注意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出了学习潜能。

三、在交流中引向深入

实施新课改,在教学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信。课堂也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变得更加自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但是透过这活跃、自主、独特的背后,我们也应注意到:数学课堂缺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缺少了实实在在的挑战,思维不够深刻。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时,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之后,有位教师出示以下几个信息:

书包 篮球 裤子 上衣 钟表

38元 51元 42元 77元 48元

师:如果让你挑选两样东西,你准备选什么?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元?

显然,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回答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生1:我选书包与篮球,大约需要90元;

生2:我选上衣与裤子,大约需要120元;

生3:我选篮球与钟表,大约需要100元;

生4:我选书包与钟表,大约需要90元;

生5:我选篮球与裤子,大约需要90元。

学生畅所欲言、意犹未尽,教师遗憾地宣布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只能到此为止。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反应是强烈的、情绪是高昂的、回答是多样的。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经历的是同一层次的思维,答案的多样是同一思维策略外在形式的多样,学生的活跃只是表面的活跃,而缺乏的是更深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学生进行估算之后,应筛选一两个问题,如估算书包与钟表,再估算篮球与裤子的钱,思考为什么同样是90元却只能买到书包与钟表?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38比40少一点,48比50少一点,所以加起来就比90少一点;而51比50多一点,42比40多一点,加起来就比90多一点。显然,相对于前面的教学,这样就不仅仅停在表面、肤浅的数学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思维深刻训练。因此,教师要学会对新课程理念理性思考、对课堂教学方式要不断探索,让数学课更多地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提升数学思维的品质。

四、从交流中达成共识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常有不同的理解,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舞台。当课堂中出现不同的看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定夺,而应当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鼓励学生进行争辩,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完善结论,形成共识。

例如,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针对学生易混淆的负数的大小比较,出示:-7大于-5吗?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甲方自信地说:“7大于5,所以-7大于-5。”乙方:“7是大于5,但-7应该反而小于-5。”甲方:“原因呢?”乙方底气不足,说不出来。甲方更咄咄逼人:“-7在数轴上距离0有7个单位,而-5在数轴上距离0只有5个单位,当然-7大于-5。”不料,甲方的一席话却启迪了乙方,让乙方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在数轴上-7与0的距离确实比-5与0的距离大,但-7在数轴上在-5的左边,数轴上越往左边的数越小。”乙方乘胜追击:“气温中零下7摄氏度比零下5摄氏度更低,所以-7小于-5。”甲方心服口服:“我明白了,虽然在数轴上-7与0的距离比-5与0的距离大,但-7是往左边拉大距离,反而更小了,这与7和5的大小比较不同,数轴上7是在5的右边,所以7大于5。”这时,教师从幕后走到台前:“祝贺乙方同学,同时也感谢甲方同学,是你们的启发使我们发现了根据数轴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争辩的结果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勤于思考,勇于发表看法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几句简单的鼓励,让胜利者的脸上洋溢着体验成功的欢乐;让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

学生在争辩中互相启迪,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勇于挑战、学会倾听、接纳与欣赏的习惯。在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证;在补充中,知识得以拓展;在争辩中,结论得以完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融西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乙方甲方数轴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数轴的作用
做生活的甲方很奢侈吗?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少林秘宗自卫术
少林实用防卫制敌术
数轴上的小数
家庭劳动小岗位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