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四读法”

2017-03-11崔新月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读法工具书

◎崔新月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四读法”

◎崔新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诗文的教学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文言文教学可采用“初读、精读、品读、美读”的“四读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教学环节。文言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之门,享受古典文学之美,带领学生由“文字—文学—文化”。

课标;初中文言文;四读法

一、基于课标要求的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共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诗文的教学提出了下面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以此为指导,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达成共识:

(一)重视诵读

文言文教学同古诗词一样,也应重视诵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同时,由于古今汉语在音韵和节奏上的差别,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有效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文言文语言图式,进而达到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养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的良好习惯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习惯。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思路、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论据、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写作手法和表达特色,等等。要理解这些,必须让学生养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这也是语文学习必须养成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提倡并切实督促学生,阅读时积极参照注释,积极运用工具书,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方法和技巧,面对注释以及工具书纷繁的阐释应能有所选择和辨识。当然,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阅读经验,增强感悟能力。

(三)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积累,是指在学习中积累基本的文言语汇和语法规则,认识文言文中丰富的语言现象,积累文言文厚重的语言营养;感悟,是指对文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所体会;运用,是指在表达和交际中能援引文言文中的经典语汇以增加文采和感染力。

(四)提高欣赏水平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即通过丰富的积累,促使学生提升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质和档次,进而全面提高审美能力。

二、文言文教学“四读法”

基于以上的解读,文言文教学可采用“初读、精读、品读、美读”的“四读法”。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听读、练读、互助、互查的方式达成“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教学目标。听读,指学生听教师或多媒体课件的范读。练读,指学生在听读之后自主练习朗读。这时,可以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和生生互助互查的作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确保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二)精读:解词译句,读懂大意

在精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达成“解词译句、读懂大意”的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疏通文意

学生的自主阅读是充分接触文本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之间交流合作质疑解难的基础,也是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前提。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文字的障碍,进而理解文本大意。

2.交流合作,质疑解难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看法,共同释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利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探究,突破文字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3.检查落实,基础过关

经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合作,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弄清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进行检查和落实,确保字词句这些基础知识的过关。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保证,更是丰厚学生古典文学修养的需要。

(三)品读:把握主旨,探究笔法

在品读环节,为了达成“把握主旨,探究笔法”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

1.主问牵动,突出重点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方法的时,最忌面面俱到,泛泛讲述,而应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以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例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与朱元思书》一文,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就可以作为本课内容理解的“主问题”。“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如果能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再如《马说》,可以参照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2.精要点拨,突破难点

文言文距离现在时间久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可能存在着一些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常常讲深讲透,以至于课上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满堂问”。对于难点,教师的点拨必须做到“精炼扼要”,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迅速突破难点,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充分阅读积累,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四)美读:积累语言,沉淀语感

这一环节有两个层级的要求。

1.体验感情、熟读成诵

在能够流畅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熟练,最终成诵。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2.创设情境,鉴赏运用

对于一些基础较好、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创设情境,将所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或者表现手法运用于自己的语文读写实践中,以深化“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下面的练习:品味诗人在文中通过“闲人”一词所折射出的微妙心境,写一篇鉴赏小论文;运用学习本文过程中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自主进行类文的拓展阅读分析;发挥想象,补充细节,用现代汉语把本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引用或者化用文中的词句写一段话;体味文中的意境,用诗歌的形式改写本文。这样的练习还可以有多种形式,此处不一一列举。

(五)运用“四读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四读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克服只重视字句串讲,忽视思想内容和写作技法;或者只重视课文分析,忽视文言语汇积累的倾向。避免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导致积累不足的现象,避免文本解读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的错误做法。同时要注意防止忽视初中生接受能力和学业要求的片面拔高。至于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应该根据学生需要,在出现疑难需要资料援助的时候再进行,而不是按照某种模式和套路,在新课伊始将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一股脑儿兜售给学生,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文言文教学,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之门,享受古典文学之美。做到这些,也便做了一件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意义的大事。“文字—文学—文化”,正是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关注点,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意义。

[1]石向实.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3).

[2]江琦.浅谈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J].太原:新课程(上),2012(3).

[3]陈玲.文言文中的美读教学[J].武汉:文学教育(下),2009(7).

(责任编辑:李阳)

崔新月,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读法工具书
“0”的读法和要领
更正说明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怎样读零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