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花香四溢
——浅谈“有教无痕”的语文教学策略

2017-03-11赵万文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葫芦蚜虫品味

◎赵万文

润物无声 花香四溢
——浅谈“有教无痕”的语文教学策略

◎赵万文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有教无痕、灵动课堂、感悟品味”,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的课堂景观。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经验的共享、视觉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只有把语文课堂看成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才能听到自己与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听到花开的喃喃细语……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

一、倾听花语,一“字”一“词”品韵味

对于字词的教学,我们不应孤立地为教词而教词,为教字而教字,我们应设法融三位于一体,融视觉听觉,意义语感,力求运用至浑然一体。有时拿到一个文本,粗粗一看,语句平淡朴实,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读读,品品词句,换一个词语,换一个句子,换一个顺序,才发现没有课文中来得精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带领学生体味字词呢?

例如人教版入选的丰子恺的《白鹅》中有这样一段话: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师:读读这几句话,找一找哪个词连续出现了三次?

生:“一样”这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

师:老师常常教导你们,用词不要重复,一个文学大师是不是在这里出现了用词重复的错误?(学生一段时间的沉思。)

师:去掉“一样”我们读读看,味道哪个更好?(学生比较朗读)

生1:我觉得还是加上“一样”要好一点,因为这里作者似乎在特别强调白鹅吃的是这三样东西。

生2:分成三个短句讲,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鹅下饭非这三样东西不可。

生3:鹅就是吃这三样特别简单的东西下饭,但他还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所以常常使我们发笑。

生4:这样简单的东西下饭,鹅还架子十足,还得有人在旁侍侯,真是高傲的动物。

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由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意会,品出了文章中的味道,同时也领略了文学大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讲究。

二、品赏花姿,一“空”一“白”意犹存

读书要“从无字句处读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空白,只是需要发现,挖掘。教学时,我们可以让空白处活起来,满起来。让学生通过想象,透过表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景,诱发孩子们说话的欲望,对文字情景进行“再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

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

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留白”,学生就会多一些自己探讨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文本的深思和感悟,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三、品味花香,一“品”一“析”悟真知

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句句鲜明的句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倾情交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多角度思考这些字、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蕴含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比较、品味,通过用眼、用口、用心,去琢磨文中的典范语言,学生在反复吟咏、潜心会文后,悟其神韵,获其语感,使静止的语言“活”起来,让课堂弥漫浓浓的情趣。

例如《燕子》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为了让学生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可以紧扣文本中的两个动词“斜着”“掠过”,一个拟声词“唧”进行品读与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掠过”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吗?

生:轻轻地擦过。

师:那为什么不用“擦”呢?把它换成“擦过”,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擦过”用的力大,重重地接触;而“掠过”表示动作很轻。

生:速度不一样,“掠过”速度很快,“擦过”慢慢经过,有一个过程。

生:它们时间的长短上也不一样,“掠过”更短,一眨眼;“擦过”要长一点。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生:“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生:“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飞得真快呀!

生:从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不然会一头扎进水里去的。

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经验,结合文中的字、词、意境,感悟到这么多,感悟得这么透。看来,只有去品味隐含在文本中的言语智慧,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能让安静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精灵,让学生在潜心涵泳文本中充分感悟语言的魅力。这样,文本的现实意义会得到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葫芦蚜虫品味
“葫芦镇”上喜事多
品味年画
写意葫芦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品味桂峰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