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降”级制教学法在中学跳高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11史学升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日照2768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过杆横杆心理素质

□史学升(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日照276800)

“升、降”级制教学法在中学跳高教学中的运用

□史学升(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日照276800)

跳高,是传统的田径项目,也是学校的基础教材。跳高是技术性,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但由于传统的跳高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掌握的差异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往往使教学工作很难推进。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来阐述“升、降”级制教学方法在跳高教学中的优势及运用。

“升”、“降”级制教学法跳高

前言

跳高运动在众多田径项目中属于技术比较难掌握,同时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的项目。众所周知,在跳高比赛中成绩的好坏是由运动员跳过横杆的高度来评定的,因此在比赛中横杆的高度变化无疑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影响,随着横杆高度的上升,运动员往往会产生惧杆的心理障碍,在过杆时,出现技术动作变形,使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技术动作和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在传统的跳高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培养,对学生的采取一个内容、一个要求、一个标准的教学方法,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对技术掌握的差异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升降制教学法”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在跳高教学中,依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升、降级制变化因材施教,使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跳高运动中来,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技术动作和成绩得到提高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日照市东港区实验学校学生,男生4 0人,女生2 0人,共计6 0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跳高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和掌握“升、降”级制教学方法在跳高教学中的作用

(2)观察法。

通过自己实践,利用观察教学、看课等机会,观察和分析体育教师在中学跳高教学中运用传统教学法和“升、降”级制教学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训内容在学生跳高教学中的效果,并做一记录,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3)问卷调查法。

对6 0位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不记名填写,共发放问卷6 0份,回收5 6份,回收率为9 3.3%,其中有效问卷5 6份,有效率为1 0 0%。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跳高教学方法调查现状的分析

由于跳高动作复杂,要求素质比较全面的项目,在传统的跳高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身体素质和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出现对技术动作不能完全掌握,出现错误动作的可能,据观察,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上课期间,比较容易出现对学生“放羊”现象,学生自由散漫,这样不利于教学任务的进行和完成。在传统跳高教学和练习中,老师往往喜欢把女生放在前面练习,而男同学只能在女同学练习完毕后在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更不利于他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表1 中学跳高教学方法调查现状的分析表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在传统跳高教学中出现过“放羊”现象的学生占到6 1%,从而可以看出传统跳高教学很难提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跳高练习中感到压力很大的学生占到3 8%,在练习中能够保持情绪高涨的学生只占2 6%,在跳高练习中有3 0%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指导,而其他的同学却不能得到老师的指导,这也是学生对跳高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有8 5%的学生希望改变现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从而可以看出传统的跳高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不利于因材施教更不能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升’、‘降’级教学法”是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依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级别分别进行教学,并对不同的教学级别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升’、‘降’级教学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中的集体效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2、“升、降”级制教学方法的优点

(1)“升、降”级制教学法在跳高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升、降”级制教学法在跳高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练习,对不同阶段的同学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一个内容、一个要求、一个标准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升、降”级制教学法的针对性更强。

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对技术掌握的不尽相同,教学内容也随之不同。对一个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深度相对于其他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可能深或浅,但是对这一阶段的学生难度比较适中,是最适合的。

(3)“升、降”级制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升、降”级制教学法根据学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把他们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练习,然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考察,考察中综合成绩靠前的学生可以上升到另一个阶段的学习,考察中综合成绩比较靠后的同学降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采用相对等量交换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升降的调整,这样能保证不同阶段学生人多的相对平衡,也能使不同阶段的同学相互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升、降”级制教学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更有优势。

传统教学中“一个内容、一个要求、一个标准,往往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跳高和横杆产生惧怕心理,使教学进度停滞不前。在“升、降”级制教学法中,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最低阶段开始练习,比如可以先把横杆换成橡皮筋,让学生开始练习,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跳高运动重拾自信心,也可以在高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把皮筋换成横杆让学生渐渐适应横杆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从而消除惧怕横杆的心理,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3、“升、降”级制教学方法在跳高中的运用

(1)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分组。

在进行跳高教学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阶段的小组。教学活动以组进行。

(2)建立“升降”级制。

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会随着教学的开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在跳高教学中,可以把每个月划为一个时间段,在时间段的末期,根据时间段末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实行升降级制度,比如说在比较差阶段的学生通过考察,进步比较快,可以赶上中等阶段学生的水平,可以将比较差阶段的学生调升到中等阶段进行练习。在良好阶段的学生如果骄傲、松劲、不认真练习,可以降为中等阶段进行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努力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毫无保留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3)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良好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技术、学习能力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竞赛、启发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技术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中等层次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强,对教学内容能够比较容易完成,教师采用变换练习法,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在比较差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应该主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对基础动作多加练习,从而获得自信心,教学中可以采取游戏练习法去培养学生的联系兴趣。

(4)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跳高练习中,在较好阶段的同学可以在原有高度上适当升高横杆的高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使技术动作得到练习和巩固。在中等阶段的同学可以保持原有高度,对原有高度进行多遍过杆,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加强心理素质的稳定。对于较差阶段的学生,可以将横杆换为皮筋,进行原地背向过杆等基础技术动作的练习,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

(5)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

如在跳高完整技术考核中,较好阶段的学生考核标准为:助跑流畅、有节奏感、不惧杆勇于攻杆,能够很好完成起跳、过杆和落地等技术动作并成功过杆。中等阶段学生考核标准为:助跑流畅、有节奏感、不惧杆勇于攻杆,能够完成起跳、过杆和落地等技术动作并成功过杆。比较差阶段的学生考核标准为:助跑流畅、不惧杆勇于攻杆,能够很好完成起跳、过杆和落地等技术动作。因此,好的学生因为有更高的要求不敢怠慢,差的学生因为要求降低也会除去害怕及自卑心理。所以,学生越练越有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从文中分析的结果来看,在传统的跳高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培养,对学生的采取一个内容、一个要求、一个标准的教学方法,反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对技术掌握的差异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和目的。而“升、降”级制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依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级别分别进行教学,并对不同的教学级别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升’、‘降’级教学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中的集体效应,更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中学跳高教学中,采用‘升’、‘降’级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达到教学要求,还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的。

3.2、建议

(1)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确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充分体现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2)在跳高教学中急事做好学生阶段的变更,以便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照顾到,不能只专注与一个阶段学生的培养,而忽略其他阶段的同学,对于低阶段的同学更应该做到耐心辅导;

(4)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一定是学生努力学习而达到的,不能过于形式话。

[1]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毛振明,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吕燕.浅谈分层升降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2006,2.

[4]王则珊等.学校体育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5]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

G807

A

1006-8902-2017-(02)-ZQ

猜你喜欢

过杆横杆心理素质
对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那根杆......
体校撑竿跳高教学质量提高探究
背越式跳高的简易练习方法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本性难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让体育课“跳”起来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