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学研究

2017-03-11喻四银

中学课程资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喻四银

摘 要: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又最难的一部分,研究该部分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图示解释学生原有概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组织小制作活动等方式来促进浮力部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浮力部分 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是初中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兴趣点。从整体上看,该部分的知识点具有抽象性强、综合性强和运用广等特点,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新课程改革以后,浮力部分仍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研究浮力部分的有效教学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定性和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教学大纲要求

1.教学目标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能够指出浮力的方向,并能利用相应的工具来测试浮力大小,分析影响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并能掌握控制变量等方法,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实验法辅助教学以外,每节课还要贯穿一两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隐性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解题的过程,最后再提出相应方法的名词。

3.课程标准方面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教学,还要将学科教学、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的提出与信息的处理等能力。在学习内容方面做了详细的划分,对学生要了解、描述、说明、解释等部分的内容做出了更为具体的编排。

二、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学的标准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有效的物理教学要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让学生学,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而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大脑知識体系的构建,促进对原有知识的正向迁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其次,从课堂管理角度来看,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管理课堂。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稳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管理来加以引导。最后,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认识事物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物理知识的规律与他们的认知规律保持一致,逐渐渗入教学中,从而实现有效的物理教学。

三、阻碍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学的因素

1.生活理念的影响

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由于在他们头脑中没有相关的概念,常习惯于用生活中的一些理念来替代教材上的相关概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例如,学生看到铁块沉入水中而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就会认为“轻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而漂浮,重的物体就不行”;他们看到轮船在大海中行使,而在小河中却看不到,就会认为“水多的地方浮力就大,水少的地方浮力就小”,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知。

2.思维定式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尝试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思维定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而消极的思维定式则会严重阻碍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将小球A分别放在浓盐水和清水中,待小球静止后发现,小球在浓盐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而在清水中则会沉入水底,那么,这个小球两次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容易受阿基米德原理解题训练的影响,利用ρ液和V排的关系来讨论,其实只需通过物体的沉浮就可以判断出所受浮力的大小。

3.相似知识的相互干扰

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概念之间会相互干扰,容易混淆。例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学生的原有知识是:液体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学习“浮力”时,也会误认为“物体所处的液体中的位置越深浮力就越大”,将ρ液和ρ物,V排和V物的概念混淆。

4.教学方法的选取

受教学实践的影响,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在教学上更加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由于缺乏过程的分析和物理知识规律的探究,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数学生都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来推导分析,再机械记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

5.感性认识不足

物理概念是抽象的,但它源于客观现实,掌握充分的感性材料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如果仅仅强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将它们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会阻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利于物理规律的掌握。例如,船从大海驶入大江,它的船身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都是通过理论来分析的,学生没有看到相关的现象,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

四、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学策略

1.利用图示解释学生原有概念

在学习“浮力”部分内容时,学生一些原有的理念会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影响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直接否定他们的想法,而可利用图示,将原来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进行规划分析,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以建立新的图示,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发放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错误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仅仅依靠抽象的语言逻辑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经历了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后,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浮力”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将科学的方法渗透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情景创设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创设的情景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联系实际又有时代气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欲望。例如,在浮力概念的引入部分,很多教师都通过观看图片、分析问题来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被动地听讲。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做出以下调整:播放一段动画片,片中的小孩正在玩皮球,但皮球掉入了树洞中,小孩胳膊太短,够不到。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旁边正好有一个水龙头,大家想一想该如何帮助他将皮球拿出来?这时学生会回答:“往树洞里灌水,让球浮起来。”教师继续追问:“皮球为什么能够浮起来?大家还见过什么能够浮起来吗?”这就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回答了。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铁球掉入树洞中,采用相同的方法,它会浮起来吗?它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这样,通过孩童时期的故事,提出递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组织小制作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学生在课下制作相应的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引导学生制作浮沉子、密度计、潜水艇等。

参考文献:

[1]陈刚,舒兴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易其顺,蒋志年.物理学科中“浮力”实验教学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12).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物理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