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2017-03-10闫志海

环球市场 2017年23期
关键词:配电可靠性检修

闫志海

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闫志海

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攀升。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基础管理成为了满足国家及社会电能需求的基础,加强此项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电能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电力部门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本文就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实现供电系统有效运行和发展的目的。

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1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现状概述

伴随着用户供电需求的日益发展与提升,在区域配电电网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和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背景下,要求电力网络系统要重点研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分析。由于配电系统位于电力网络系统的末端,是电力企业与用户相联的关键性环节,一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中断,会给电力用户造成直接的影响,造成电力用户的经济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因而,开展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力供应中断而带来的损失,较大程度上对电力资源实现了节约,满足了电力用户对于用电的需求。我国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集中侧重于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和模型方面,引入了电力市场理念,并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一致的问题。

2 配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简述

智能电网的提出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单元,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依据系统内设置的自动修复模块实现对设备线路的故障自动处理,有效减少了故障停电范围,切实保证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概况,特别是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为配网线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能够保证供电单位科学、合理地控制用电负荷,改善供电质量,进而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是供电可靠性保证的基础。

在2000年左右,受我国对电网层面的政策因素以及技术发展的限制,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一度停滞,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提升供电可靠性的作用。90年代的配电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发展不成熟,配电网架设计不合理,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发展程度不够等都是限制配电自动化发展的技术因素;从政策、管理层面上看,电网规划建设标准不规范、未针对早期配网系统进行自动化技术的优化等问题突出。

3 供电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配电系统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是电力系统中最能体现供电质量的部分,对于供电可靠性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时,既要对现有的配电系统进行历史可靠性的分析,还要对该系统未来的供电可靠性进行预测。目前来说,评价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主要有四个,即AIHC-1、AIHC-3、R S-1、 R S-3。其中AIHC-1指的是统计期间,供电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3指的是在不考虑系统电源不足进行限电的前提下,供电用户的平均停电小时数。R S-1是将用户停电的小时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R S-3指的是将限电原因剔除之后的供电可靠率,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电网的综合管理水平。

4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和主要的供电网络相比,配电网络的很多支架结构都比较薄弱,虽然经过了多次的电力改造,但是受到变电站分布位置的限制,很多配电线路都存在供电线路过长、供电面太广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配电线路都是单电源结构,线路的开关数量不足,所以只要线路上出现一个故障,就会导致整条线路停电。

首先,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中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故障,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其次,配电系统的结构不合理,布线过程中,电缆的使用率不高,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影响了可靠性的指标。再次,供电线路缺乏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及时开展状态检修,对限电的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对于停电的故障处理能力较低,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最后,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实现了自动化,那么当故障出现时,就能及时进行故障隔离操作,和手动操作相比,时间会大大缩短。当然,电网中负荷上下级的提升空间和周围的环境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5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5.1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基础管理水平评估

5.1.1 确保数据的积累和运行准确及时

根据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供电局需要对基础资料进行更为高效的积累和整理,详细记录整个生产运营中的基础资料,完成管辖范围内的线路和设备统计。加强日常运行资料的管理工作,每个月度对基础资料进行一次更新,及时入账,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处理好生产资料和营销间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资料的流转制度,避免各班工作人员漏报或错报运行数据。充分做好供电可靠性管理、现场真实数据管理、生产营销管理和农电生产管理的统一工作,有效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5.1.2 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故障分析

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中,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题分析。可靠性分析不仅是数据的统计汇总以及上报,而且需要对上月、上季度的供电可靠性完成情况和主要完成因素进性具体分析,找出可靠性运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和意见。除此之外,还要对可靠性完成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方案,制定相应的停电计划。供电可靠性不仅要分析供电可靠性指标,故障检修和重复性停电方案,而且还要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在供电过程中切实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5.1.3 改进停电计划管理制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供电企业计划停电在停电类型中占有巨大的

比例,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停电管理制度,加强各项维护检修,使停电计划能够科学合理。在停电计划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停电放宽期限的习惯,进行“先算后停”,平衡检修计划,合理安排停电工作,凡是有关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各项停电,都应该严格遵照程序进行。如申报月度停电计划由设备运行班操作,农配部则召开维护检修计划的平衡会议,做到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对能带点作业的项目不给予停电,能配合操作的多个项目若进行单项操作不给予停电。在停电计划中,应该避免停电时间宽放却没有充分利用,以便减少重复性停电以及缩短停电时间,加大临时检修、重复检修或超时检修等各项指标的反复考核力度,使供电可靠性得到强化。

5.1.4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目前,随着城市及农村电网改造的推进,供电网络中许多老旧设备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设备装置。如10KV的出线开关被替换成真空开关,线路总开关转变为各段分设开关,增设双回路线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在新的供电设备具有严格的质量保障,基本都是高可靠性、免检免修的设备,减少了因为维护检修开关设备等必要停电的次数。在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不能松懈设备运行的管理工作,应该对辖区内的设备、线路等方面加强巡查力度,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处理,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2 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技术管理水平的评估

5.2.1 对供电系统配备装置予以定期更新

如今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速度加快,所以系统设备装置需要通过科技来实现更新与完善。将不具备出线的开关装置及时淘汰,对没有保护装置的分接箱以及对接箱进行及时地更换。此外,应当对电网运行的方式予以合理调整,转移电网负荷,实现停电发生的几率的有效降低。

5.2.2 对状态检修予以全面推广

要想实现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其中,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对重负荷线路以及重点区域、线路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能够及时地发现漏洞以及缺陷,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降低非计划停电的次数。

5.2.3 对电网进行全面改造

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分析需要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对重点用户供电系统予以适当地整顿。与此同时,针对用户设备所导致的线路故障停电要予以规避和积极消除。此外,针对管辖区域投运的情况,对配电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供电运行方式的有效完善。基于此,重新分配负荷并提高线路绝缘化投入的力度,尽可能将线路停电的问题降至最低,有效地增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升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不仅要在可靠性评估计算方式予以创新,同时,也需要通过基础管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两个方面予以合理评估,以多角度评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全面优化系统运行。

[1]程红丽,唐开成,刘健.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J].高电压技术,2007,07:166-172+185.

[2]银璞.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J].科技传播,2014,21:126+119.

[3]马义松.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李琳.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配电可靠性检修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检修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