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

2017-03-10邓 婷

环球市场 2017年23期
关键词:海绵雨水建设

邓 婷

博乐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

邓 婷

博乐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新型城市的雨洪管理概念,其主要意义是城市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灵活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具备良好的弹性面对各种自然问题,因此也可将海绵城市称为水弹性城市。要想具有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首先要扭转传统城市建设观念。

海绵城市;水弹性城市;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水管理的新理念。与传统的城市快速排水系统相比,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补充城市地下水、减少径流污染、帮助城市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优势。目前,中国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城市,常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急需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目前城市现状

在城市周围的混凝土,一般都采用了特殊的材料,不但不能及时让雨水量在地面上散失,而且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增加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将导致土地流失。在城市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使城市有海绵的特点,雨水汇聚成河,通过通道净化设备,实现城市水循环,保证水的净化和循环一直到地面,让地面上的城市不会出现大面积积水,不会因为临时电力对草原水的供应对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森林水会直接渗入地下。

2 构建海绵城市必要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解决生态水循环问题,可以添加一个新的颜色的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让工作的人,一方面享受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水穿过树林,湖泊到达水库,可提供居住的居民使用,可以用来灌溉植物,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在我国的沙漠地区,地表的干燥表现的越来越严重,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水的供应不足,导致越来越大规模土地硬化。“海绵城市”的理论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建立绿地和植被,水的强大循环利用,以避免大面积的土地硬化,加上透水面积,以提高雨水利用率。城市中普遍存在部分地段地下水严重积聚和地下水位降低的矛盾,“雨水回收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建造人工湖泊、池塘、绿色的自然景观,通过高层地区雨水渗透到地下水技术,让雨水很好的渗透到地下,促进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3 中国不同区域海绵城市创建途径

海绵城市创建概念和技术,比如水,规划和建设、园林、林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其本质是只使用自然系,包括湖泊河流、湿地、林地、绿地、农田等,在降水源头多层次控制,多级分散,保留和减少城市管道集中排放压力。经验表明,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典型的海绵可以保留80%以上的城市雨水;自然禀赋优良的城市,海绵改造任务更多依托城市园林绿地的“海绵”功能,但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形成了很多错误认识,如忽视更根本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只有利用大型绿色海绵使用修改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否定地下管道系统,而是在城市排水系统完善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的附加功能促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水文功能动态平衡,最终解决城市水涝问题。

3.1 暖温带气候区的海绵城市创建

从自然系统而言,应恢复被填埋河道、湖泊等水系,增加城市内外的蓄水空间,以利于降雨与排水错锋;在道路建设中,应在汇水面下游的雨水干管设置雨水收集调蓄池;应统筹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尤其居住小区的雨水收集和基础设施的节水;在雨洪源头处,将过量的雨水引入远离城市的河流、湖泊,增加城市内的排水沟渠密度疏导,利用城市内部的河网、排水明沟或暗渠,及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地疏导和排放;各种综合措施促进雨水下渗及自然净化,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充。

3.2 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的海绵城市创建

城市水网构建应以自然水系为依托,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天然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并逐步开展城市自然组分水文功能的恢复和修复;应综合考虑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绿地乔木植物冠层空间等多层次绿化对于降雨的滞留效应,同时下沉道路局部绿带提高滞水性和透水性,并提升城市土壤的入渗能力;应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级别以应对汛期排水。

3.3 南亚热带气候区的“海绵城市”创建

使用区域优良的水热条件开展城市自然植被恢复,如城市森林、自然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控制土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面积,画出生态土地并增加水用地面积;在道路建设中,改变道路的防渗结构,提升道路两边的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实现集成和连贯性的生态走廊,提高城市生态网络的完整性。

4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4.1 注重生态城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要求和具体出发点是注重生态城市。在城市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和工程沟泵站设施称为灰色,较低绿色的水设施,影响着城市系统的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提高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与环境的效益。

4.2 聚焦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统设计

该系统是强大的,所以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应认真分析城市水循环的环节和设施,现有的水上城市,城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然后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例如,在英国的排水系统,以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为基本前提,以确保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的整体环境系统的协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设计应具有减轻城市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和净化城市水体的功能。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不是具体的施工方法。在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的设计、资源的综合考虑,路面的水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水、雨水的路面上,水资源将需要收集雨水的西部,和雨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以减少径流污染,减少雨水排放的压力,有助于海绵城市建设。

[1]刘家琳,张建林.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J].风景园林,2016,03:35-44.

[2]曲正,苑富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风景园林与雨洪管理及湿地规划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6,08:247-248.

[3]邓中敏.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34-38.

猜你喜欢

海绵雨水建设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绵是植物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