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的基本时代精神、传承规律及价值探析

2017-03-10刘建平衣少娜

理论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

刘建平衣少娜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红色文化的基本时代精神、传承规律及价值探析

刘建平衣少娜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形态,它是革命和建设时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蕴含着特殊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重要的传承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社会功能。

红色文化时代精神传承价值

红色文化的内涵。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实际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丰富、积淀深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但具有社会价值、当代价值、现实价值也有个人价值、历史价值、理论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着十分宝贵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

红色文化的成长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同呼吸、共命运,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接近百年的风雨洗礼,红色文化呈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的反映。主流红色文化从生成到发展,再到转型与整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内容繁多,系统庞杂,抓住其演进过程中的典、型内容是重点。

1.“五四”运动为红色文化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的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红色文化的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文化运动当中的先进人物和工人阶级成为了推动红色文化萌芽的主力军。[1]动时期体现了反帝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是五四精神的精华,也是红色文化的萌芽。

2.“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1921年到去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走向成熟,其重要标志就是指导思想的日渐成熟。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的生成。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大革命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反动军阀的革命实践推动党不断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孕育、萌芽于此时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对革命的性质、中国阶级成分、农民运动、领导权、武装斗争等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些内容构成了大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2]

3.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1927年至193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掀起了土盒暴。这段时期叫土地革命时期,也是十年内战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刚成立的时期,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问题。一方面由于自身处于成长、摸索阶段,经验不足,对国情分析不成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也犯了一些错误。[3]国共产党对各种错误和失败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另一方面,共产党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过程中,被迫进行了长征。这一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核主要表现为革命精神。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和“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軔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好军队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革命根据地和建立统一战线,积极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抗战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主旋律就是抗日精神。[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构成可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起始点,同时也是解放战胜的指挥中心。抗战胜利后,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此时期形成的的红色文化主要有: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为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不危艰险、坚守阵地、发展革命的精神以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以“敢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民主精神和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

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灭戻创业、建设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文化思想与价值体系。红色文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减灾精神以及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理想、信仰、道德追求、奋斗目标、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

二、红色文化的传承规律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对于红色文化传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红色化的价值决定红色文化传承力。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深挖红色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存在的根据,是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标志,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

红色文化的底蕴深,品味高,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价值性大,符合社会需要,传承的概率也高。[5]当代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党的自身建设。

2.政府主导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动力和保障。政府主导是主流文制保在社会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文化必然受到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共同价值取向的影响。[6]作为人类维系其社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纽带,要实现文化在未来的延续,采用一定的强制手段是必要的,这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相伴随,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红色文化,继承了红色文化,创造了红色文化,创新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文化,是代表中国先进阶级的先进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义务传承红色文化,因为它不仅会主导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决定着各个时期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中华民族要振兴,就必须首先要有文化觉醒,即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中华民族文化的觉醒就必须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是文化自觉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需要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助,这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动力和基本保障。

3.从具体感知到抽象领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必然途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是通过人脑介值判断而做出理性选择。红色文花是甲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红色文化传承也必然经由从表层到深层,从感知物质文化到领悟精神文化这样一个过程。[7]通过观瞻、触摸、感知器物文化,从而去联想、深思凝结在这些器物文化上的伟大红色精神、感人事迹、动人故事。要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具体感知从而上升为抽象的领悟,让人们在领赂、感受红色文化中,是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升华。

4.情感认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理想状态。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纪邑叉花逐领首更适应大众的文化基础和心理需求,只有是内容符合大众的心理需要,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情感认同对红色文化的形式和方式,提出了要求。红色文化可以以各种方式将革命年代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传达给当代人,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这种转化。红色文化的传承要把握对象,有的放矢,采取最佳的方以取得好的情感共鸣。

5.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辐射和渗透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必然。辐射和带动作用,存在这主流征服非主流的规律,处于高位的文化总是向位于低位的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最后取得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繁荣富强,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红色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地位,具有优势扩散功能,有较强的传播力。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是既具有跨时代性,又具有继承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我们一定要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弘扬精神品质,让优势、先进的红色文化来影响和熏陶国民。

6.传媒的影响力决定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传媒使得时间和空间虚拟化,人类生存的空间超越了过去地狱的限制,要进行文化传承,就必须重视媒介传播。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应注重通过主流媒介进行传播。[8]为了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必须以主流媒介为主,整合各种媒介资源,构建立体的红色文化优势媒体传播网络平台。大众传媒应当承担起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责任,同时充分组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作为红色文化的媒介,和大众传媒一起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的价值探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吸纳了人类先进文明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现实价值。

1.政治方面。红色文化自从诞生起,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政治性是红色文化一大特征,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为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见证和历史支撑。[9]在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通过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可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体现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今天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驾护航。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髓,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号召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早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10]

2.经济方面。首先,发挥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经济体质深化改革。[11]红色文化建设为市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建立先进健康的舆论环境、诚信互利的道德环境和安定祥和的社会心理环境,营造有利于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代经济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2]尤其对于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来说,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可以改变很大程度改善当地落后现状,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13]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有效排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能有效抵制西方资本腐朽落后思想对中国先进文化的侵袭,能很好地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1]贺平海.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成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魏本权.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宄与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管仕廷.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传承,2012,(13).

[5]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06)。

[6]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宄[D].长沙:湘潭大学,2012.

[7]金民卿.红色文化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张绍荣.高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9]夏慧,汪季石.发掘红色文化的审美价值促进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一一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新闻知识,2015,(04).

[10]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J].求实,2008,(05)

[11]钟利民,曾敏资源的经济价值浅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

[12]祁程.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功能转化[J].理论建设,2015, (04).

[13]李容容.红色文化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契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责任编辑:王星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JDSZK021)。

刘建平,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文化、红色旅游。衣少娜,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