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论析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探讨

2017-03-10洪涛张苗苗

理论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洪涛 张苗苗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论析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探讨

洪涛 张苗苗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新的技术、新的媒体不断涌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效果的强化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弱化、教育环境的复杂化、教育模式的故步自封有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进教学模式,建立主题网站,积极开辟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所在。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迅速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融入在一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合理的利用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抓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解决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新媒体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来源于教师和书本,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书本,许多方面的知识获取则是来源于网络资源。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大学生可以快捷高速地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具有更多的信息选择,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校无线WIFI的迅速普及,大学生中使用移动端、客户端获取信息的比例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通过新媒体上海量的信息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搜集课堂知识的延伸内容,能够了解世界发展的总体格局,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大学生还可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新媒体中所包含的内容是海量的、多样的,同时,它的传播又是高速的、实时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的传播途径,快捷迅速的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过去,国家的新政策或提出的新理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层层传递,才能抵达真正的执行者,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政策和理论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覆盖互联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鲜活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保障。

2.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校园报纸、理论宣传栏等,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例如,QQ、博客、微博、微信、手机、易班等,都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进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单调的教学方式,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新媒体提供的这些手段方便、快捷、实效性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播各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直接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得教育更加深入和便捷。

网络是一个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为一体的传播载体,能够极大的刺激和激发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可以自发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使高校把学校的各种信息、实时动态、重要通知等在网上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机结合。例如,开通校园微博、QQ、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交流,双向互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步。因此,高校要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领域。

3.新媒体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育模式单一,容易造成呆板说教的形象,课堂上教学内容的“满堂灌”,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时间长了甚至逆反心理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网络信息的传播双向性、互动性,促使大学生成为课程真正的参与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的入门学习很简单,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轻松应用,这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阔视野,锻炼自我学习能力,接收各种思想荟萃,撞击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新媒体还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对话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深度辅导,消除学生对于谈话的抵制心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网络的平等性和共享性也有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促使大学生认识并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大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新媒体的发展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新媒体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理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岁月沉淀的人文历史知识和多年的人生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望尘莫及的,享有一定的知识权威和地位。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网络是开放的,管理是松散的,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是无约束的。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师教的,书本学的,对老师的依赖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大学生正是精力充沛、勇于探索、好奇心强的阶段,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探索未知的新鲜的领域,他们成为新媒体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大学生自发自觉的在网络上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各类信息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学习。随时浏览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密切关注身边的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跟踪各种舆论走向,探求各种奇闻异事,对世界的认识更宽广、更深入。

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却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固守陈规等不足之处,处于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劣势。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优势被打破了,教育者的权威性被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更加困难,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信息时代重新拿回主动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和加强提升的关键部分。

2.新媒体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网络上的信息芜杂繁多、良莠不齐,对于涉世不深、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科学的分析信息的真假利弊,容易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迷失,受到其中不良信息的诱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导同学们分辨是非黑白,避免受到有害信息的侵害还是一个难题。其次,新媒体所营造的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不分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无边界的领域,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形态在网络中相互碰撞和融合。

大学生沉浸在网络环境中,这样无疑会对他们原有的观念产生冲击和矛盾,出现两难的局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辨别是非和抵御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干扰。某些西方国家试图以新媒体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媒介,他们不断通过新媒体向我国传播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有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信息随着新媒体发展不断涌入我国。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政治方向迷失,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受到冲击,社会责任淡化……这些错误的价值观的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新媒体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的,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再适合故步自封了。单向的理论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平等的进行讨论与交流,缺少师生之间应有的互动。许多以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已经黯然失色了,例如,教育灌输、榜样示范、物质奖励等。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本上能获得同等的学习资源。

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每个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网上学习;网络的交互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多方位的交流;网络的匿名性更是让学生在网络的海洋里自由的徜徉。网络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于一体,雅俗共赏、内容丰富、传播快捷、自由开放,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学生对之趋之若鹜。渐渐的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厌烦和反抗。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了,需要创新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积极寻求创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入手,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开发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它是我国的国体所决定的,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收效并不理想,因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偏离生活和抽象的理论讲授过多,难以产生兴趣;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照本宣科,方式单一,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厌烦和排斥情绪的产生,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上老师自导自演、自言自语,讲台下学生自娱自乐,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做其它作业等行为见怪不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采取新的措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第一,积极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把书本上的文字,用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影片等的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出来,使得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具有立体化特征,便于同学们理解掌握,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电脑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尝试推进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教学方法是在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案例式教学法中的案例既可以选择视频案例,也可以利用PPT制作图文并茂的案例。尤其利用新媒体技术,更易于大学生接受,并能深刻体会教学内容。〔1〕(96-97)第三,鼓励体验式实践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大力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社区劳动等,寓教于行,使大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百态,深化对社会的认识,领略理论的真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又称“德育”网站、红色网站,是高校按照网络运行规律和法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为主体的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2〕“红色网站”目标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3〕(P124)由此可以看出主题网站具有主题鲜明,思想性强的特点,传播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等;其次,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网站设置的内容包含实事、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心理、法学等多方面内容,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需求;最后范围广泛,服务性强,网站涉及的范围广泛,绝大多数网站具备了教育、服务、娱乐功能,出现了一批有特色、服务性强、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站。〔4〕(P156-158)但也有一些主题网站在实践中的建设和推广却是不太理想,存在学生知晓率不高,关注度较低、认可度不高等问题。〔5〕(127-129)为了使主题网站发挥它的功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提高主题网站的知名度,增加宣传,由辅导员和班委负责,由点及面,逐渐扩大影响力;增加网站中时效性强的内容,扩大吸引力,牢牢把握住同学们的关注度;构建网站科学的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科学化运行,达到长期发展,经久不衰的目的。总之,力求真正发挥主题网站的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3.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载体层出不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一是建立“QQ”交流平台。QQ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QQ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信息平台。〔6〕(P392)由于QQ使用者的广泛性和高粘度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群基础,QQ的隐蔽性和平等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交流提供了理论讲堂。抓住QQ的特性,建立QQ群,关注学生动态,精心设置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二是建立“三微一端”平台,即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在2011年12月,团中央学校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启动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搭建由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校级团委官方微博和班级团支部微博四个层级构成的微博体系。〔7〕(P193)微博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的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三是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已不单单是一种通信工具,随着移动数据通讯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手机的功能大为拓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凭借着自身的便携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征迅速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用户数量激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总之,新媒体是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开发可用资源,积极引导,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教育的新平台。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王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传播效果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高媛,王晓玲.微变革,微创新: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星闽〕

书讯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张云飞撰著的《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致力于科学回答生态文明的本质、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该书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唯物史观在生态文明研究和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同时,该书运用唯物史观的对象化活动、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有机体理论等,深入研究了生态文明的起源、历史演进、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

洪涛,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张苗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