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视阈下对时间伦理的审视

2017-03-10吕晨晨

理论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义生活工作

吕晨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0)

市场经济视阈下对时间伦理的审视

吕晨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0)

我国自上世纪末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的时间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己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对这一观念的深刻认同,人们制定时间表计划一天的时间安排,拼命地在与时间赛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匆忙的脚步一直在奔跑,忙碌的大脑就遗忘了休闲、遗忘了思考、遗忘了休闲的教育,以至于在空闲时间只会用游戏、吸烟、吸毒等极端的娱乐方式排遣压力,放空自我,这不但有损身心健康更让自我无法感受生活最真切的意义。故而,适当的休闲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休闲本身就有其不可估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休闲之中放空自我、思考生活、升华情趣。

市场经济时间伦理休闲意义

一、市场经济视阈下时间观

(一)时间功利化

自上世纪末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的分配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计划经济下的平均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这就意味着多劳多得,即自己所收获的财富往往与自我的努力与付出呈正相关关系,无疑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创造性与激情。但是,与之相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信奉的金科玉律。当然,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珍惜时间值得赞扬,但是如若把这一观念推向极端,赤裸裸的把时间与金钱化为等号关系,这就需要反思了。曾几何时,空间里描述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儿子想要爸爸的陪伴就天真的问爸爸如果工作一个小时可以得到多少工资,爸爸回答20美元,孩子拿出了自己所有存放的零花钱,问爸爸用这些零花钱可否买爸爸一个小时的陪伴,这虽是生活小小一幕,但无疑揭示了时间功利化这一真实存在的现状。

培根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观点的本意应该是激励人们珍惜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每一瞬间,把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每当走过一段旅程停下来沉淀回忆时能够无怨无悔。然而,市场经济的切入催使人们把时间功利化、金钱化,把时间当成金钱的刻度,用时间计算金钱成本,这就使人们失去了珍惜时间享受生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虽然我们加班有工资,超出预期有奖金,我们的努力给社会创造了财富,我们的平民工作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但是从某个时间,某个角度,看时间功利化的我们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大家都去一样的地方,重复的做着类似而又不尽相同的事情,迈着快慢相似的步伐,脸上不约而同呈现出一样类似的表情,挤在公交车、地铁上的上班族都一样的低头划手机。

(二)时间奴役化

当然,人们的时间观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在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大自然十分贴近的时间规律,这时是人类活动记录着时间,而不是时间记录着人类活动。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机械化的生产应该是解放了人类,机器工作代替人工作,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事情或是休闲娱乐,不幸的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并没有缩短人们的劳作时间,反而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更加拼命地工作,抽象的时间神奇的与生命隐晦脱离关系,直到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才知道健康的不可取代。从而,时间像金钱一样成为一种异己的排斥力,不是人根据需要支配时间,反是人受控于时间的安排,人们可悲的成了自己创造物的玩偶。

而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行走脚步匆忙,整天处于在和时间赛跑的状态之中,进而整个社会都洋溢着紧张和压力感,这些紧张和压力感没有性别、年龄及地位之分,男性有男性的压力,女性有女性的烦恼,大人有大人的心酸,小孩有小孩的苦难,富贵有富贵人的难题,贫贱有贫贱者的难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碌着。这些忙碌着的奋斗者没有精力浇灌亲情,没有时间放空自我,没有时间反省人生……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得到了财富,但也在忙碌中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健康,迷失了自己……因为也许他们在与时间赛跑时只记得自己要跑在时间的前面,却忘记了自己最初为何追逐。因此,把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乐趣也最终埋葬在了时间里,时间不再是我们计时的工具,我们聪明的开始为时间服务。

时间奴役化表现在学校当中,则为家长在空余时间拼命的补课或者报培训班,这种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尤为明显。据调查显示:近多半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八小时以下,有些甚至低于六小时。由此可见,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时间的紧要,就这样被时间一天天奴役着长大,失去了本应快乐的童年时光。时间奴役化表现在社会当中,则为工作受时间的限制而没有娱乐休闲时间,没有思考放空自我的时间,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现象己屡见不鲜。

(三)时间特定化

所谓时间特定化,简而言之就是特定的时间做计划做的事情,其中时间表是人们惯常使用的一个手段,比如上班时间、受教育时间、上课时间等等就是把时间特定化,在规定的时间里确切的做某事。当然,时间表毋庸置疑的把人们纷繁复杂的生活变得有条不紊,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时间表做最为迫切的事情,否则不仅可能会把自己搞的身心俱惫,还有可能一事无成。时间表的出现可以让人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可能性的事情之上,可以让人摆脱沉重的负担,卸载下不必要的生活压力,这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是,倘若时间过度特定化,在某事某刻必须做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剥夺了人类的自主性自由性。

由于时间表的规定,老师在上课时间只能讲课,适龄儿童在受教育时间只能受教育,工人在上班时间只能无限制的重复机械的动作……前几天,网上爆料了王健林的作息时间表,一天时间竟精确到了分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我想不止是王健林如此,李彦宏、俞敏洪、马化腾、刘强东等等这些社会界的精英应该都有着精确的时间表。但是,试想我们这些普通人虽说没有像他们那样过着时间精确化的生活,但我们又何尝不受时间表的束缚呢?

二、过度珍惜时间的结果

(—)遗忘休闲遗忘思考

时间表所营造的紧张气氛无形之中就对人起到了一种鞭打和督促作用,催促上进的人们奔跑在路上,一直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停歇的结果就是被超越,哪怕不知道自己奔跑的方向,也要在路上不做在路边鼓掌的人。就像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面的跑车,即使不知目的地在哪,也不能放松油门,这是对人们忙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虽然,在人们内心深处对忙碌有股莫名的恐惧,但由于竞争的压力,人们又不知所以的甘愿忙碌,这种状况被习性学家洛伦茨称为“忙碌的恐惧”。

如果说遗忘休闲付出的是健康代价,那么遗忘思考遗忘反省的后果更可怕,匆忙的脚步走的太快遗忘了休闲,高度的压力催生了疾病,如心肌梗塞、失眠、动脉硬化等都是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出现的后果。然而,脚步的匆忙也剥夺了思考、感悟、反省生活的心境,俗话说“博能生辉,静能生慧”,只有当心静下来时,才能深刻的反省自我、感悟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否则,就像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财富也为人类带来了烦恼,核能可以产生无尽的能量供人类使用,但其威力也足以摧毁地球。因此,我们不能追逐着时间奔跑,我们不能让时间的鞭笞给成年人或未成年人留下身心上的伤痕,我们要学会在忙碌之中休闲自我、放松自我、反思自我,这样才能让生活记录时间,而不是时间记录生活。

(二)休闲教育缺失

紧张而又匆忙的时间观,可有可无的休闲观,这两种观点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休闲的遗忘,还有由于忽视休闲而缺失的休闲教育。而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忘我工作、忘我学习的精神,企业会选出当年的工作模范给予奖赏,学校会评出本学期的学习模范加以表扬,媒体更是对这些工作模范大家宣扬,企业学校的倡导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忘我的精神就成为了我们大家学习的精神。生活在这样的舆论氛围当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不敢休闲,因为我们害怕被社会抛弃,被社会视为不求上进的异类,即使在休闲玩耍的时候也有一种内疚感、负罪感。这种心理在学校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却被老师冠以贬义词的称号,试问有哪个孩子不贪玩呢?又有哪个孩子乐于给人留下懒惰的印象呢?久而久之,出现的有趣的现象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敢休闲,害怕被冠以懒惰的代名词,结果只能是休闲能力丧失。

再者,休闲能力如同工作能力一样都需要培养,但是我们往往花费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精力来培养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力求工作能力日益渐进,却不愿意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培养休闲能力。舞蹈、瑜伽等不仅可以作为专业来学习,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来培养人们的审美,享受生活的心境,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这些恐怕多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使自己多才多艺以便为以后走上社会的自己增加砝码而学习。一个有趣的调查活动,假如有两个月的假期,在此期间无人干涉,也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请问在假期里你将干什么?包括成人和未成人不知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还是发自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很多人都选择睡觉、玩游戏。当然,这个回答反映了人们工作学习太累渴望有一个假期,但也揭示了成人与未成人都缺乏休闲的体验和休闲教育。

(三)放松方式走向极端

由于缺乏休闲的体验和休闲教育,有些人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选择了沉沦于娱乐游戏,有条件的人选择吸毒来充盈人生,只因其没有休闲的能力,就很容易在休闲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最终走错了方向,后悔不已!沉迷于游戏、吸毒、酗酒等,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错误的时间观和休闲教育的缺失也难逃责任,正因为人们缺乏休闲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才丧失了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才在空闲时间里不知如何追求精神享受,从而给这些不良行为以可乘之机。可想而知,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过着紧绷绷的生活节奏,突然之间闲下来就不知该千什么了,喝酒、打游戏、吸烟就成了其自然而然的选择,从这一意义来说未成年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误入歧途,是自身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结果,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又何尝能够撇清责任呢?

因此,如何在休闲中使自己本性中正能量的东西得到扩展,进而使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增值?如何在休闲中避免极端的放空方式侵蚀自我,使自己在享受中获得情感体验,逃离本性中负面东西的牵制防止自我陷入生活无聊无味的深渊?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予以解答。我们越是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越要沉着,在沉着之中方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免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己,这就需要教育的正向引导。

三、休闲的意义何在

(一)休闲以更好的工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我们最常说的依据俗语,确实没有了身体一切也就没有了,就没有资本去谈其他,显而易见这句俗语的本意是让我们在生活中爱惜自己的身体,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假设。故而,为了提高人类本身的价值,就要在忙碌的工作中适当休息,人不是机器一天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即使是机器,也有生命年限与保质期。而今,人们都愿意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努力的付出是与收获为正相关关系,但实际向我们证明的是,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想收获一定要努力。以这一观念为指导,工人加倍时间工作以求获得更多的回报,家长加倍的给孩子补课加长孩子的学习时间,以求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他人的孩子。无疑,一定的时间付出确实有效,但是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是不能透支的,超过一定点就会身心疲惫,这就意味着双倍的时间不一定可以得到双倍的收益,适当的休息,适当的休闲或许可以让自己在短暂的停歇后更有前进的动力。

(二)休闲以放松自己

倘若仅仅从工作角度来看,适当的休闲毋庸置疑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休闲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丁作的积极促进作用上,休闲本身就有价值。休闲并不单纯的意味着可以得到休息时间,休闲更意味着渴望结束工作憧憬美好未来,人们可以利用休闲时间来思考、来放空自我,发挥自己创造的潜能,这才是休闲最为重要的意义。设想颠倒了休闲与工作的关系,休闲只是为了工作,那么工作就会成为生活的全部,休闲其本身的意义也被掩藏了。现如今的状况却是,很多人明明已经有了极为丰富的财富,还在为追逐更多的财富而努力工作,明明己经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休闲时间,却不知在这些时间里应该何去何从?事实上休闲同工作一样,都是给生命一次实现自我、拓展自我的机会,其本身就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休闲以升华人生

休闲意味着此时此刻没有必要做的事情,让自我感到最自由最具有自主选择的时刻,这时人们既可以选择发挥自己的潜能,丰富业余爱好,又可以选择无所事事,在无所事事中堕落。何以出现如此尴尬局面呢?休闲时,人们脱下了生活紧张的外衣,使真实的自己得以释放,本性中善恶成分也在自由的释放,如果正能量压盖了负能量,休闲给予生命的就是升华,如果负能量占据了有利地位,休闲给予生命的就是风险,关键是在这个十字路口个人会如何选择。再者,紧张中快节奏的我们会被所指定的制度规定所束缚,但这种束缚也对人起到了保护作用,使人不至于误入歧途,但处于休闲之中的人,脱离了这种外在规则的束缚,也失去了外在的规则的引导。最终,两种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充满积极态度的休闲使自我陶醉于闲暇之中,获得了生命中最为真切的感受,而在休闲中不知如何的人就会走向堕落的深渊,体验的将是人生的无味。总而言之,休闲在给以人生升华机遇的同时,也埋下了走向颓废的伏笔,我们要向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就不可忽视休闲教育的意义,也不可忽视休闲的本身意义!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高德胜.学校时间观念的反思与批判[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

〔责任编辑:王星闽〕

吕晨晨,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

猜你喜欢

意义生活工作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不工作,爽飞了?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诗里有你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