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探析

2017-03-10孙慧明

理论建设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律理念发展

孙慧明

(河南工程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1191)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探析

孙慧明

(河南工程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119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有意义重大、指向鲜明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一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蕴含着唯物论的理论品格;二是对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两大特征和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的自觉运用;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自觉运用,具体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认识论的特点;四是对唯物史观的切实贯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观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向更大的发展和飞跃。

五大发展理念哲学底蕴人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具有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指向鲜明的突出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本文就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唯物论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1]p280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会议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表现为:一是长期向好没变;二是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三个特征没变;三是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没变;四是,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没有发生变化[2]。这个观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的高度概括。尽管我们总是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前进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既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又对现实问题不盲目地乐观,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这就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最好体现。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将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我党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创新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国内发展状况看,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导致部分行业产能有些过剩,企业效益出现下滑等现象,因此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发展不仅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也是国际形势的大势所趋。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3]p4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中国模式创造了中国奇迹,也出现了所谓的“快乐的烦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的战略开端和冲锋号。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状况需要绿色发展,我国环境形势需要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绿色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可以说,坚持绿色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历史启示,既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的客观要求,也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在共享方面仍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一些问题依旧很突出。比如,贫困人口规模还是很大,民生改善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有待实现等。因此,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生活的更幸福,让发展体现出一定的温度,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真正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时和势是有利于我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着。综合判断起来,“十三五”时期,总体的情况有利于我国,目前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既面临着有利条件,也有不少风险和挑战。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总体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其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辩证法的特征和规律的自觉运用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辩证法的实际运用,也是受辩证法指导的结果。五大发展理念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历史方位,确定了“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发展问题,擂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这是辩证法与时代特征深刻结合的集中体现。

1.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恩格斯在谈到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透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4]。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处在一张普遍联系的大网之中。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五位一体”布局的具体化和全面展开,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的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提升。五大发展理念构成了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此,要对它们进行统一贯彻,而不能出现纰漏和疏忽。创新发展就是要注重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益。坚持创新发展,将会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更均衡、更环保、更优化、更包容。创新发展对其他四个方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协调发展要求做到均衡与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将会推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进程,也意味着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社会保护。绿色发展就是注重环保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与幸福指数。实现绿色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绿色发展将会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高品质的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优化和融入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将会增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开放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而且将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更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坚持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是实施其他发展理念的目的与归宿,同时贯彻共享发展也是完成其他发展理念的助推剂。五大发展理念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如果有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那么整个发展进程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5]。因此,我们不仅要把这五个理念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贯彻,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大踏步地前进。

2.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和动力,良好的发展理念将引领社会取得巨大的进步,相反,不良的发展理念将导致发展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是写在书本里的教条,它体现的是时代的精华,它要丰富和发展就必须与具体的国家、具体的时代以及具体的实践过程密切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党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变化,而且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觉地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不仅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而且还用新理念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前进方向。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有了某些新的变化趋势,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和发展。国内情况也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发展动力等方面同过去相比都呈现了显著的变化。面对新的变化,如果我们依旧走老路子,实现旧方法,显然是行不通了。新变化要求我们要树立起新的理念,走出一条新路子,实行一些新方法。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协调的音符、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平与正义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也很明显,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我们在前进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短板,五大发展理念旨在补齐短板,不能有的长、有的短,不仅强调发展的过程性,而且强调了发展的整体性,未来的“十三五”规划,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协调是发展的重要方法,绿色是发展的主基调,开放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国情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契合,它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我国将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反映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它们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本质,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最一般的规律。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三大基本规律描述和展示运行的过程,因此要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把握好事物运动的基本过程。

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就要把握好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固有的一对基本关系和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的结果。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就要做到眼前和长远的统一、全局和局部的统一、渐进和突破的统一、横向和纵向的统一以及上下和左右的贯通。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要把握好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质和量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质量互变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由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复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要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就不能急功近利,还要克服急躁情绪,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努力做改革和发展的促进派。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就要把握好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甚至有倒退现象发生。要允许探索不同的途径,宽容暂时的失败,“风物长宜放眼量”,建立起鼓励创新发展的纠错机制。要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准备曲折,不怕反复,以“好事多磨”“事缓则圆”的心态,敢于自我否定,自我革新,浴火重生[6]。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我们掌握和运用认识论的目的在于使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然后成为指导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指针。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运用地结果,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认识论高度发挥着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作用[7]。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的论断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并将其置于其他发展理念之首,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行为贯穿于全行业领域,使创新成为受社会大众推崇的行为。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的动力,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因此,只有发展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支撑力。世界各国都谋求发展,谁不发展、谁不进步就要落后,就要被动,这是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所形成的共识。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价值取向。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其他国家,蕴涵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传播着中国的发展哲学和思维方式[8]。

2.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中国的创造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否迸发出国家的发展优势,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在贯彻和落实它的过程中又将总结出新的经验,创造出新的中国式的奇迹,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的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其之所以可行性原因在于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五大发展理念既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也是对新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发明,这五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五大建设应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不能有的长、有的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着眼于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活动,理论工作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关于发展目标、动力、布局以及保障措施等的新思路。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道路,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总结和升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思路。

2.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念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协调是发展的客观需要,绿色是发展的主色调,开放是发展的主渠道,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为何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大问题的回应,是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新理解,是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创造和最新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每当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都会及时地提出新思路,以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党的几代领导人,他们先后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科学发展观的升级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唯物史观的切实贯彻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契合了民生福祉,深刻揭示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取向,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切实贯彻。

1.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人的生存、需求、利益以及发展,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全面体现,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全面展开,充分彰显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最终发展目标的执政理念。人是发展的主体。一切发展的具体内容都是人的自觉活动的产物和主体素质的客观显现。五大发展理念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鲜明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主旨,始终聚焦于对人的关注、处境关怀以及对整个人类前景的展望。人是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其特点是要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和层次渐进性需求。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维护人和满足人,把人相关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一切部署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都是致力于让人民拥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2.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按照马克思的预言,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不仅是发展目标的确立者和发展模式的探索者,而且也是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发展任务的完成者。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民应当参与、尽力以及共享的程度亦越高。五大发展理念展示了一幅全民向往、参与和共享的宏伟蓝图,把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意在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参与、鼓励全民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激活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积极性,把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做好[9]。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1]p129。

3.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今几十年过去了,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切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五大发展理念与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吻合。中国梦是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的梦想,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也离不开人民群众。因此,我们所做的工作应该是不断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现实成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必须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迈进。如果我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伟大成果,那么我们将会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收获:既有助于实现人民群众所热切渴望地社会公平和正义,也将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内容的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新阶段、新趋势和新问题的回应,开启了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五个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又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自觉地将五大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之中,并以此为指挥棒引领社会发展行动,我们就要学会善于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争取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获得更强的能力。综合起来说,我们要做好开拓创新、注重协调、描绘绿色、仅抓开放、切实共享的新篇章,开创出一个气象非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EB/OL],(2015-11-18),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512/01/t20151201_7215972. shtml.

[3]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5.

[5]五大理念的内涵和联系[EB/OL],(2015-11-12)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5/1112/c40531-27806226.html.

[6]曲青山.辩证法: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N].光明日报,2016-04-06.

[7]汤荣光.五大发展理念焕发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6-04-09.

[8]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EB/OL], (2016-03-02)http://www.wenming.cn/djw/ll/201603/t20160302_3181136. shtml)

[9]岳亮.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看五大发展理念[N].学习时报,2016-06-20.

〔责任编辑:梅林〕

《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简介

作者:[法]雅克·泰克西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姜志辉

出版年:2012-2

内容简介:

民主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并不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第二位的(我不说次要的)问题,他们的思想根本上是一种革命的思想。作者用详实的文献资料,细致地区分各个精确的时期,找出了使我们抓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的本质的著作。更确切地说,作者要谈论在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和在1848年革命前夕开始形成的思想。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发现,作为一个历史的明显事实,在19世纪,试图考察与革命问题无关的民主问题是完全无意义的。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底蕴”(项目编号:16BKS020)的阶段性成果。

孙慧明(1964-),河南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规律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巧解规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