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为国家地质公园的思考*

2017-03-10汤尚颖段鹏超

关键词:河谷汉江遗迹

汤尚颖 段鹏超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为国家地质公园的思考*

汤尚颖1段鹏超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汉江河谷地带地处秦岭三系东段,其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独特,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丰富,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山水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链完整,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具备了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基础和条件。根据本区域的地质条件及发展趋势,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为国家地质公园,就要做足申报准备,加强对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的管理,形成以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加强生态地质环境建设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汉江河谷地带;国家地质公园;政策建议

引言

地质遗迹是地球长期演化和地质活动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主要采取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方式,首先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再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建设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独特的自然区域[1]。

地质公园的建立,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1]。我国地质公园进入了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已陆续7批次批准命名了204处国家地质公园和29处世界地质公园[2],一大批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保护段和保护点等珍贵的自然遗产也得到了建设和有效的保护。

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保障丹江口库区的长久性水质安全和工程的持续平稳运行”这一核心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汉江河谷地带开展了岸坡稳定性、土地环境质量、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和加强水土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调查组认为,该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生态地质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景观多样,具备进一步打造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和基础。笔者从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要求入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条件和趋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汉江河谷地带具有打造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基础和条件

汉江河谷地带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丰富,具有建设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基础和条件。

(一)独特的地质与气候条件

汉江河谷地带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河南省西南部、汉江中上游,是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秦岭作为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世界典型地区,典型遗迹众多,地质演化历史悠长,构造极其复杂,地层岩石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类型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当代地质学发展的丰富前沿信息[3]。汉江河谷地带是秦岭造山带科学内涵和地表景观风光的典型集中代表。

汉江河谷地带地处秦岭三系秦岭东段。江北为伏牛山脉东端余脉的横山。江南为大巴山支脉的武当山,地势南北高,属中低山深切割区,岩性为秦岭褶皱系浅变质岩;中间低,属丘陵、平原、河谷区,岩性为浅变质岩与南(阳)襄(阳)盆地沉积砂砾岩。该区域南北高坡陡、高差大、切割深;中部盆地沉积区岩性具有较强的膨胀性,土层松散,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4-5]。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志留系、白垩系及第四系等地层在此区域均有分布,是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有着造山带地质、第四纪山崩地质、新生代断裂构造、地质工程景观及采矿遗址等众多地质遗迹资源。多样的地质条件使这一区域高山、丘陵、平原、裂谷、河谷错落其间;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和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形态完整,类型齐全;天坑、峰丛、洼地和石林等岩溶地貌景观分布其中,峰峦跌宕,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岩裂隙岩溶水等地下水使得本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

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是我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降水较为丰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动植物资源宝库;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及丰富的生态地质环境资源为本区域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提供了地质基础和资源条件。目前,本区域在承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保护功能的过程中,各种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都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却明显不足。这些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还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和潜力。

(二)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本区域现有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1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1个和工程遗迹(丹江口水库及大坝)1个。目前,这些项目运行状况良好,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旅游基地,说明其已经具有建设和运营国家地质公园的丰富经验。积极整合该区域内地质遗迹资源和生态景观,形成更大区域范围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符合区域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汉江河谷地带的行政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湖北省的十堰市和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处于我国南北东西咽喉地带,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区域面积达26 500 km2,涉及人口414.97万人,GDP达1 495.21亿元,在湖北和河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目前,该区域有襄渝铁路,福银、呼北、三淅和内邓高速公路等贯穿其中;即将竣工的十天高速和在建的十房、谷竹、郧十高速公路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而武西高铁的建设、武当山机场的通航和水利、电力、通信等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的陆续建设,也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本区域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国家新一轮现代交通布局中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区域的地质环境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承担国家主体功能区和水源区水质保护功能、职责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本区域的经济社会也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打造成为以武当山、丹江口水库为中心,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旅游、度假、休闲、养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区。旅游业已成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并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独特,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山水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链完整;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并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说明该区域具备进一步打造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所要求的条件、基础和优势。将其建设为国家地质公园,不仅能够开发好本区域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能够全面调动当地政府和居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性,贯彻和落实“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形成有利于本区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地质环境和条件。

二、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是时代的选择

将汉江河谷地带整体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保护本区域独特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的现实需要。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汉江河谷地带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分区的定位中,承担着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只有切实保护好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并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引导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实现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既符合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要求,也是满足本区域承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保护的需要。只有切实保护好本区域独特的生态地质环境,为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条件[6],同时更好地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生态地质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本区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开发利用。

(二)保护现有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需要

本区域是一个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自然景观非常独特的地区。这一区域地质断裂、石灰岩等独特的地形地貌分布广泛,是地质学研究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保护,风化、侵蚀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明显,已对部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造成了损毁、坍塌甚至消失等不可逆转的影响,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本区域虽然地质遗迹资源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但长期以来处于天然的状态,开发、利用、保护明显不足,影响了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

目前,本区域的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与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共同建设的力度,并尽快取得成效。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准备要充分

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涉及的内容多、领域广、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投资大、要求高,汉江河谷地带覆盖面积巨大,不仅跨市还跨省。为此,湖北十堰市和河南南阳市要整合相关力量,协商建立专门的组织和实施机构,对生态地质环境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梳理,掌握本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演变过程、主要规律和特征,制订出开发利用方案,为申报和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提供生态地质环境资料支撑;要通过两地共同谋划、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做好整体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前期准备、筹划和建设工作。

(二)加强对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的管理

要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武当山、丹江口水库为依托,以山水、农业、中医药、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人文、道教文化为主要内容,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确立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4类主体功能区,并对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布局,使其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支撑,形成有利于区域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一体化建设和开发的格局,为建设国家级地质公园创造条件。

(三)形成以地质资源和景观资源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要在全面掌握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区域资源,完善旅游、养老、休闲和服务业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延长旅游、养老、休闲、生命健康等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生命健康和服务产业,形成以旅游业、生命健康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和地区产业分布体系。

(四)加强生态地质环境的建设力度

要以汉江为重点,加强江河湖泊的综合治理,加强汉江防洪大堤加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边坡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区;要以汉江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为纽带,串连湖泊和山脉,打造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构建一个以水源生态、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和农田生态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形成有利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7]。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

第一,要做好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可考虑在现有监测点的基础上,按照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类型,建立和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重点开展水库蓄水后的库水位涨落对汉江库岸的地质影响和变化的动态监测和预报,防止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加强矿山及已关闭矿山尾矿、废渣和环境等的监测,以提高灾害预测、预报的水平和质量。第二,要建立和健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在国家重大灾害应急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灾害的成因、类型、频次和程度,建立和健全本地区重大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预案,并在物资、人员、资金和设备上建立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第三,要积极开展减灾工作。在全面调查本地区灾害隐患的基础上确立本地区灾害类型、地域范围,并通过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施工,加强水源区护坡、边岸、崩岸和滑坡体的建设,全面消除灾害隐患。第四,要设立专项基金。全面完成尾矿和废渣的治理、关闭矿山的环境恢复和耕地复垦工作;科学制订和落实石灰岩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通过综合的防治、持续的投入和共同的努力,全面完成石漠化治理工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减轻调水对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的减灾和应灾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汉江河谷地带正凭借其优美的生态地质环境和良好的水质,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保护的功能和职责,日益显现其在全国的生态功能区的地位。将汉江河谷地带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将以多姿多彩的生态地质环境为支撑,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主要内容,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1] 陈安泽.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与现状[J].文明,2010(10):8-9.

[2] 国土资源部.我国已有240处国家地质公园和29处世界地质公园[N].中国经济网,2014-01-18.

[3] 唐志华.秦岭南麓山水环境与住区形态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 十堰市国土资源局.十堰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2016年版)[OL/N].(2016-07-19)[2016-09-29].www.shiyan.gov.cn.

[5] 尹恒.十堰市地质灾害及其降水因素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6.

[6] 汤尚颖.区域融合与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33-37.

[7] 郝翔,成金华,汤尚颖.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12)[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Suggestion of Integrating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to Build a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in Hanjiang River Valley

TANGShangying1DUANPengcha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 Hubei 430074;2Research Center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 Hubei 430074)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ling Mountains, Hanjiang River Valley boasts good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of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with unique regional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abundant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and natural landscape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s,especially the Taoist culture and the landscape culture, convenient traffic, complete infrastructure,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complet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combs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g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making preparation for declar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resources,forming a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resources as the main bod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tensify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Hanjiang River Valley;national geological park;policy suggestion

2017-09-07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丹江口水库南阳——十堰市水源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1610011。

汤尚颖,教授,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区域资源环境经济。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6.008

F423;K928.7

A

2095-4662(2017)06-0038-05

(责任编辑陈咏梅)

猜你喜欢

河谷汉江遗迹
汉江春晓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汉江之歌
河谷里的精灵
方外观遗迹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