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体系的构建

2017-03-10吴梅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吴梅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体系的构建

吴梅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必然诉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精髓,能有效促进校园内“类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还让学生求学期间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早日形成未来职业人必备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论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工作机制,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提供参考。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入 ;工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贴近企业,与社会、市场有全面、密切联系的特殊教育类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朝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研究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领域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1 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体系

1.1 全程化——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1.1 招生宣传中植入企业文化基因

当今,高职生源危机,招生形势严峻,争取好的生源,做好招生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参与招生宣传,并在其中植入企业文化基因,不失为有效对策。企业人员与院校人员共同组建招生宣传队伍,不仅让考生对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有深入了解,同时企业可将自身形象与使命、价值观等展现给考生,考生可能因院校而选择企业,亦可能因企业而选择院校,二者相互促进影响。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生源基地。校企双方可通过冠名、赞助、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在生源基地举办素质教育或招生宣传活动,使学生在入学前就同时涉猎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生源基地考生可优先录取,优先进入企业订单班、优先推荐进入合作企业就业,从而增强学院招生吸引力。

1.1.2 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根本尺度,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通过订单培养、“学校+公司”等多种培养路径,将企业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办学理念。要根据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合理设置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增设新专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建专业资源库;要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将企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纳入课程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营造仿真职场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逐渐熟悉真实岗位要求,不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有效促进对企业文化的积极认同。

1.1.3 德育教育中渗透企业职业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职德育教育最关键的是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其中。学校可开设职业道德等人文课程,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还可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职业道德因素,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领悟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规范的管理机制、先进的经营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意识,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1.4 学生日常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

学生日常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管理文化,如模仿企业的员工管理办法,采取刷卡上课制度,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等; 学生顶岗实习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岗位职责、安全工作规范、劳动纪律、考核标准等实习实训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矫正和规范,在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根植企业文化;班级管理可引入企业先进团队的管理理念,藉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各项活动,对活动方案设计进行招标、投标,对活动主持人进行公开竞聘等等,切实把校园环境打造成学生将来须适应的企业环境的练兵场。

1.2 全面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

1.2.1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精神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前奏,企业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延伸。”[1]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在继承传统校园精神的同时,要积极融入企业所崇尚的诚信观念、创新意识、效率意识、质量至上等企业精神,不断丰富和提升校园精神内涵。学校要选择优秀企业文化,一方面加强对其研究力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来校讲座,帮助师生理解、感悟企业文化内涵;通过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让企业精神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企业文化的认知度进行评判。

1.2.2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中

学校和企业正常运转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近年来,高职院校进入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发展阶段,想要在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需要积极引入企业的质量管理、竞争机制、品牌管理等机制,丰富学校制度文化,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如可引进企业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培育高职质量文化;可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引入企业评估监督与反馈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引入成本管理和经营机制,开源节流,提升办学效益。

1.2.3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物质文化中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2]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要有别于普通高校建设模式,不仅突出“高”,更要凸显“职”,要主动融入行业因素、职业元素、企业特色。比如,在校园醒目处张贴国内、国外著名企业家画像;实验实训室悬挂优秀企业工作理念横幅;教学楼里张贴知名企业家的励志名言;校史馆里精心设计文化长廊,着力宣传企业界精英、杰出校友;宣传栏里及时发布职场需求、就业动态;校园里的楼宇、道路、绿化带等可以合作企业的杰出企业家及知名校友进行命名。除此之外,要引进企业资源,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立具有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实训与生产一体化功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职业环境,又促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入,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职场意识。

1.2.4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活动中

高职院校校园活动要突显“职业”“技能”等特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职教论坛、企业家讲坛、招聘会等,让校园浸润企业文化,让学生学习对接企业需求;校企联手,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比拼,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职业体验,深化岗位认知,强化核心技能;将企业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校园品牌文化生活中,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校园文化节等,发挥品牌的辐射效应和放大效应;组建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入社区,结合专业,发挥所长,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组建一些创业、就业类实用型社团,在仿真的微型职业实体中,进行工作尝试、岗位适应,全方位培养职业素养;利用学院官网、公众号、官方微博、广播站等媒介,为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助力。

1.3 全员化——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师生、企业人士共同参与。

一是请进来。高职院校要主动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充实学校师资力量,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邀请企业一线行家里手来校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向学弟学妹分享就业和创业的感受,让学生树立努力方向和职业信心。这样,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

二是走出去。高职院校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既能实际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又能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通过“专业认知”“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迈出校门,进入企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2 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应把握的原则

2.1 要学会“拿来主义”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时,切不可全盘移植,要学会“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努力克服文化惰性,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企业文化;要选择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协调的先进企业、注重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汲取企业文化中有利因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要坚决扬弃企业文化中追求最大化利润、功利等文化因素。

2.2 应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切不可盲目,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学校自身育人原则与标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吸纳企业优秀文化元素,营造“类企业”文化,并根据学生不同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需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2.3 要循序渐进

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融入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先选择一些同区域或近区域,同行业或近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吸纳其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这样可以避免跨区域、跨行业所引起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校企文化冲突,降低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难度。此外,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过程中,可优先选择有长期合作基础的项目,例如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引进等,以此为切入点,分段推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2.4 重视校园文化输出

目前,校企文化融入单向性倾向明显,高职院校往往忽略将校园文化精髓输入企业,一味重视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吸纳。高职院校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使研发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直接变成产品或商品,在各个层面上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色彩;通过学生展示学校文化风采,学生的蓬勃向上、渴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都深深烙下校园文化的印记,必将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企业文化吸收新的元素,不断提炼升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既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的技能提升需要,又让企业员工感受高职校园文化求真、向善、唯美的魅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学校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也需要企业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只有校企双方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更出成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出更多学校满意、家长放心、企业认可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1]丁彦.刍议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企融合[J].煤炭高等教育,2011(1).

[2]刘增安,张小菊,刘立红.论高职院校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8(7).

责任编辑:卢宏业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s Integration

WU Mei

(Anhui International Economy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t is the inevitable pursui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The esse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formation of "class enterprise culture" in campu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Not only the campus cultural connotation can be enriched, but alsostudents are allowed t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during their study period. The students′ value judgment and orientation necessa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be formed sooner or later,and giv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

Campus culture;Enterprise culture; Integration; Working system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33

2017-02-27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36)

吴梅(1974—),女,安徽安庆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教育教学管理。

G647

A

1674-6341(2017)03-0096-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