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竞争力视域下高职示范校建设实践研究

2017-03-10徐丹

关键词:示范校竞争力实训

徐丹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科技与发展规划处,辽宁 沈阳 110122)

核心竞争力视域下高职示范校建设实践研究

徐丹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科技与发展规划处,辽宁 沈阳 110122)

运用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以辽宁某省级高职示范校建设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构成要素以及示范校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高职示范校建设进行实践研究,解决如何管理示范校建设项目和从哪些方面建设示范校的问题,为其他高职示范校建设提供借鉴。

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实践研究

0 引言

示范校建设是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式资助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项目。2013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联合发布《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是:“从2013年到2017年,重点建设65所左右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20所左右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成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1]1本文以辽宁某省级高职示范校建设为研究对象,借助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在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构成要素以及示范校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依托示范校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1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所谓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2]20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和基础,具有独特性、价值性、稀有性、无可替代、难于模仿的特点。这一理论先广泛应用于企业,后来随着高校办学竞争的加剧,逐渐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有别于本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形式的独特之处。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自身独有、难以被模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并融入其内涵中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一种使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3]49。

1.2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解析

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具备持续发展的优势,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将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必须明确并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质是占有、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为我所用、不断发展的能力,即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是核心,社会服务能力是其重要延伸。[4]143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有着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因此,科学研究能力不能做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学校长久发展也离不开研究能力作为重要支撑。其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但并非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导向、培育途径和环境氛围。因而可以通过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特色凝练以及校园文化培育为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再次,专业设置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又次,师资队伍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能力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推进,但资源本身并非核心竞争力,只有院校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才能在院校中体现出来核心竞争力。最后,学校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学校的品牌等有形、无形资产也并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学校的资源优势,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基于上述分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整合各种资源、优势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对核心竞争力起着发展导向、路径形成和环境支持的作用,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培育和运用的源动力。[4]145学校的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

示范校建设强调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高度契合,利用示范校建设的有利契机可以实现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示范校建设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示范校建设是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 示范校建设明确特色化办学理念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为了争夺生源,无论院校原有基础如何、师资配备怎样,只要是热门专业,就争相申报,追求“大而全”的专业布局。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有的专业人才过剩,就业困难;有的专业人才紧张,无人可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低,人才结构失衡,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缺乏核心竞争力,社会认可度低,面临生存危机。

示范校建设重点要明确办学理念,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办学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按照核心竞争力理论,建筑、设备、设施的更新可以改进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因其所具有的可复制性从而无法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唯有特色化的办学理念才能指引学校形成独树一帜的核心竞争力。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从院校发展的行业背景来说,该校原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学校,在银行业、金融业资源比较丰富。同时,从目前的专业发展来看,金融、会计专业无论在招生还是就业以及师资配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明确“打造金融特色院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整合,停招、缓招文秘、商务英语、计算机技术等人才趋于饱合、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同时,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金融技能相关课程,突出学校的金融特色,将金融特色发展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2.2 示范校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运用创造环境和手段

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应科学谋划,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将示范校建设任务与日常教学、管理有机结合,避免为任务而任务的“两层皮”现象,科学制定相关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建设。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针对示范校建设先后建立了《示范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示范校建设项目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等,以制度建设约束示范校建设的具体工作,使示范性项目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 示范校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运用的执行力

示范校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明确之后,推动建设任务的有效实施是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根本。制度是基础,执行力是关键,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项目负责人制,确保责任到人和建设过程的全过程监督。首先,健全体制机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项目规划与审批、项目申报与决策、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招标与采购、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项目验收与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成立了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运行监督小组、项目管理评价小组和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等专项工作组以及各级项目建设团队,对项目实行横向监督、纵向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示范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和细化任务的三级项目责任制。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建设团队的责任。示范校所有建设任务共分为6个一级项目,36个二级项目,128个三级项目。所有项目的开展依据申请→逐层审核专家评审、论证→项目实施→阶段检查→项目评价的工作流程展开。这些举措确保了示范校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广泛宣传,营造示范校建设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舆论氛围,实现全员参与。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更新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理念,明确内涵建设的发展方向。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件学习、专家讲座、 经验交流等活动,深刻把握示范校建设的内涵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建设任务和制度的有效落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示范校项目的管理,明确了办学理念,加强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使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了院校治理结构上的执行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运用创造了条件。

3 核心竞争力视域下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其提升需要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与示范校建设要求不谋而合,可通过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完成实现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1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专项资金明确要求“主要用于支持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5]1,以专项资金支持方向限制高职院校的扩张式发展,强化内涵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分析了辽宁省以及沈阳市在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职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规划,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确立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保险实务、会计、电子商务4 个重点建设专业[6]1。以4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规划形成了财经类、商贸类、信息技术类3个专业组群。这样的专业布局更加契合辽宁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金融自贸区建设等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助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以往的学期制培养方式,在学时安排上更加灵活,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等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律的培养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同时,通过专业整合和专业群的建设,在课程建设、师资配备、实习实训安排方面更有针对性,能够资源共享,实现了“宽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2 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先后两次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来校进行项目化课程培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7]5。通过对未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明确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能力目标对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紧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3.3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既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何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原有师资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匹配度差,年龄偏大,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几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师资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如此,但“出校门、进校门”的高学历人才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与职业院校的要求不适应。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利用示范校建设的有利时机,注重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搭建各级各类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兼职、挂职参与企业实践。学校出台了《专业教师企业挂职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等制度,要求每名专业教师必须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同时,注重企业工匠型人才的引进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使用,多措并举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4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实习、实训基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持续建设。示范校建设为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提供了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应在明确实习、实训基地发展特征和建设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首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企业共建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教学基地,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沈阳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辽宁省分行、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等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北京中天嘉华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真实工作岗位的校外实习基地。其次,充分考虑实训内容的融通性。实训基地建设既可按照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建立实训基地,也可以设置跨专业的综合实训基地。再次,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职业仿真性。高职教育是职业导向型教育,实践教学更应体现职业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展现职场氛围和职业要求,学生在仿真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训,有助于学生将来向职业人的转变。学校建立了模拟仿真的金融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室和国际贸易实训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最后,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区域服务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既依赖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在科学分析区域内行业、产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设置实训基地,承接企业员工上岗培训、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为地方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体现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

3.5 全面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进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在科学分析区位优势、自身特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办学发展格局。即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为两翼。

高职教育是立校之本。学校通过专业整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金融高等职业学校。在继续教育方面,一方面与中职院校积极合作,探索中高职衔接、对口升学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另一方面与本科院校以及国外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专升本”以及国际教育、国际交流的人才培养通道。这样,在继续教育方面,破除了“上、下游”的障碍,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培训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在金融方面的优势,积极与金融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以及岗位培训等互利合作项目。

在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基础上,随着示范校建设的深入,学校的教学设施、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服务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学校相继建成了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巡查考场,先后承接了一级建造师、一级注册消防师等大型考试任务,并成为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金融和国际贸易技能比赛的承办单位。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随着示范校建设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 结语

示范校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利契机和重要手段,如何完成这项庞大工程需要建设院校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从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的情况来看,在顶层设计上要明确办学理念,凝练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具体实施上,既要有制度、体制、机制做保障,又要将特色化办学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提升管理上的执行力以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只有明确自身定位,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确立科学的建设路径,才能通过示范校建设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基础进一步夯实,逐渐步入内涵建设、内涵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进而打造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示范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辽教发〔2013〕127号)[Z].2013-6-25.

[2]朱玉广,王敏,孙硕.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20-22.

[3]陈晔武. 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核心竞争力研究[J]. 科技视界,2015(34):49.

[4]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43-148.

[5]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确定“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辽教发〔2103〕194号)[Z].2013-10-25.

[6]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Z].2014-12-19.

[7]李彦.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实践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2):3-7.

责任编辑:卢宏业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Scho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competitiveness

XU Dan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hengyang 100122, China)

On the theory of core-competitiveness, a provincial higher vocational in Liaon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practical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elements of the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schools to enhance the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schools, to solve how to manag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demonstration schools and how to build demonstration schools proble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monstration schoo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demonstration schools.

Core-competitiven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school; Practice research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28

2017-04-26

2017年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核心竞争力视域下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研究”(LJZY2017108)的研究成果。

徐丹(197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副译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汉互译、教育管理。

G642

A

1674-6341(2017)03-0080-04

猜你喜欢

示范校竞争力实训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日本竞争力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