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君故里自然人文景观的文学建构

2017-03-10高莉

关键词:王昭君人文景观昭君

高莉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昭君故里自然人文景观的文学建构

高莉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昭君出塞的故事常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类文学活动与历史构筑的紧密联系下,昭君故里成为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旅游景观。通过考察昭君故里旅游景观相关诗文,从文学作品的描写和传播中探求其自然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

人文景观;昭君故里;昭君出塞;文学建构

昭君出塞和番是人人知晓的历史故事。昭君故里旅游景点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里耸立着这个古代美人的雕像,神秘而庄严,让游人流连忘返。昭君故里旅游景观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景观。曾大兴在 《文学地理学研究》一书中提出: “所谓文学景观,就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涵养,多一份文学的味道。”[1]

1 昭君故里旅游景观的定义与类型

自然人文景观的生成需要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学属性。曾大兴认为实体性文学景观包括三类:人文类文学景观、自然类文学景观、人文和自然类的文学景观。在此,根据昭君故里旅游景观的特征将其界定为人文和自然类的文学景观,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人文氛围相映成趣。

昭君故里旅游景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湖北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王家湾。自然景观包括弥漫浮香的橘林、繁花、翠竹、垂柳细杨、绿色梯田,清澈的香溪流经村前,溪水半绕着青山,云蒸霞蔚,恬静清幽,群峰林立,极富诗情画意。人文景观包括楠木井、梳妆台、望月楼、娘娘井、昭君宅、昭君纪念馆、昭君塑像、珍珠潭、长廊碑林等一系列景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自然,仿佛人间仙境。两者相互呼应,共同形成了浑然天成的自然人文景观。

(2)深厚的文化内涵。

几百年间,昭君故里旅游景区往来游人无数,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分为诗歌、散文、游记、联语等。而且昭君故里景区内还耸立着具有和平、多元、开放、包容、爱国、民族友好等象征含义的汉白玉的昭君塑像,更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意历史,深远悠久。

(3)在古今游人中影响广泛。

昭君故里旅游景观是湖北名胜古迹中文献记述最详细、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它不仅吸引了东汉史学家班固、范晔的目光,也在唐代、宋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张仲素、吴雯、欧阳修、王安石中备受瞩目,明代、元代的李攀龙、马致远、陈与郊等名人大家也欣然前往游览留迹。各代文人对昭君的赞誉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昭君故里旅游景观以自然风景结合历史建筑,同时以文学作品给予其文学意蕴和历史价值,是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完美统一,属于人文和自然类的文学景观。

2 文学吟咏与昭君故里旅游景观

从晋代以来,吟咏王昭君和番的诗词就有很多,其中为人们所知的有:唐朝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宋朝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王安石的《明妃曲》,明朝李攀龙的《和聂仪部明妃曲》等。

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的是王昭君,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这样评价道:“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王安石的《明妃曲》以思想家的理解和见识重写王昭君。他赞扬王昭君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抒写昭君出塞与单于恩爱相知使其获得新生。诗的描写焕然一新,使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由一个普普通通的悲剧人物转化为一个有胆有识、刚毅勇敢的爱国女子形象。而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以渲染和挖掘悲剧内涵取胜[2]。作品中王昭君的乡思、出塞的苦楚、哀怨溢于言表。李攀龙的《和聂仪部明妃曲》只写了昭君出塞的一个片段,怀抱琵琶、不舍汉宫的昭君形象被那广阔草原、鹅毛大雪、雄伟天山、呼啸北风、寒冰冷月生动地衬托了出来。

以上这些诗词把思汉的昭君描写得楚楚可怜、令人疼惜。但是自宋元以来,文人们则把史实、传说、想象相融合,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而感人的和番故事。

以王昭君和亲为题材的戏剧有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汉宫秋》、元代无名氏的传奇《和番记》、明代玉阳仙史陈与郊的《昭君出塞》等。

马致远的《汉宫秋》写的不仅是一个皇帝和宫女的爱情悲剧,更是一个民族悲剧[3]。全剧分四个阶段,即毛延寿添笔造假美人图;呼韩邪单于看图求美;王昭君葬身黑水间;元帝汉宫秋怨愁。作者把汉元帝写成一个爱情受到伤害、被人同情的角色。而昭君形象最感人的地方不是蒙受宠爱,而是她英勇殉国的爱国举动。昭君的形象愈加丰满。佚名的《和番记》与马致远的《汉宫秋》故事相同之中有相异[4]。《汉宫秋》的主人公是汉元帝,《和番记》的主人公是王昭君。《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是因为毛延寿主动向单于献出美人图后被动出塞的,最后跳江而亡;《和番记》的王昭君则是为了安定汉室社稷而自愿请求和番,最后也是投江,但是她的性格更加刚直不屈,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陈与郊的《昭君出塞》是仅有一折的短剧。前写元帝宣召昭君,后写护送昭君出塞,全剧抒发出一种哀伤幽怨的纤细感情。

3 昭君村旅游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在长期的口口相传过程中不断地被丰富、演绎。古今文人墨客基于王昭君出塞的史实而创作出各类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震撼人心的文学经典。昭君村旅游景观也因此浸润了文化气息。游人在昭君村旅游景区可以对昭君出塞故事、出塞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1 关于昭君出塞故事的版本

距离昭君年代最近的关于她出塞故事的记载是成书于后汉和帝时期《汉书·元帝纪》的记载,皇帝下诏说:呼韩邪单于不忘汉朝的恩德,恢复朝贺的礼仪,愿意守保边关,令边疆长期和平[6],赐给单于待韶掖庭王昭君为阏氏。《汉书·匈奴传》关于王昭君的记载如下:单于在竟宁元年再次入朝,礼仪赏赐和开始一样,增加了衣服,比黄龙时多。单于说他愿意和汉氏和亲,元帝把昭君赐给单于。通过《汉书》的两处记载,可知王昭君当时是宫女,被元帝赐予单于和亲,以交汉与匈奴之好。

范晔的《后汉书》中对昭君出塞和亲一事略微有了不同的记载[7]。《后汉书·南匈奴传》中道:昭君入宫很多年没有被皇帝召见,于是就主动和亲。昭君倾国倾城,帝见大吃一惊想要挽留,然而答应了单于,于是不得不给了匈奴。范晔的《后汉书》比之前的《汉书》有三个进步:写了昭君出塞的原因,对昭君外貌进行描写,特写元帝见昭君美貌后的心理细节。这个出塞记载比以前的版本丰满,特别是昭君的姿色通过元帝的“大惊”和“欲留”呼之欲出。范晔的这一段记载与最早《汉书》的记载不同,可能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加工。

3.2 关于昭君出塞的原因

对于王昭君出塞的原因,直到今天仍有不同看法。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西汉葛洪《西京杂记》中的《画工弃市》之说:王昭君主动提出去匈奴,汉元帝原以为她不是美女就同意了她的要求。此时王昭君的人物性格又比《后汉书》中更进一步——自视清高,不拘泥于陈规陋习。故事情节中又刻画出好色的元帝,多了一个贪图金银的人物角色画师毛延寿。民间也流传了另一种元帝好色版本的昭君出塞说。毛延寿怕汉元帝贪恋王昭君美色,于是设下救国计策,有意将昭君丑化,元帝见昭君美貌出众也只能放她去和番。

4 昭君故里自然人文景观成因探析

昭君故里旅游景观声名远播,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览,成为湖北乃至全国极富盛誉的游览胜地,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湖北开发的重要契机与显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昭君故里地处山明水秀的好地方,且是明清时期华南几省的要冲。同时,文人、官员途经此地,在此专心做学问,发展教育文化,为湖北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加之政府重视文化承继,组织撰写各地方志,有关昭君故里的资料才得以大量保存。1979年以来,昭君故里幸得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重建了昭君宅,新建昭君纪念馆、昭君塑像等。加之湖北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发展变化,又遇湖北昭君旅游文化公司大力创建昭君文化博览园和十里画廊风景区的大好机遇,举众人之力,昭君故里旅游景观得以呈现在众人眼前。

(2)文学作品的附加价值。

贵州明代著名诗人王训认为,山水的美丽是要通过人的发现才能显露出来。自然界的灵山秀水,经过文人墨客反复不断的题诗品读才能让它的美盖过千千万万。正如曾大兴所说:“山川、溪水、林木、温泉之类的自然景观大多地处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地,很少有人知道,必须等待游人的到来,特别是文学家的吟咏,它的美丽和影响力才能被人们知晓。”昭君出塞的故事正是这样被一代又一代的墨客骚人题诗吟咏而丰富了人们的记忆,增加了它的辨识度和魅力,令昭君故里成为远近皆知的旅游景点。

5 结语

昭君故里这一自然人文景观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内有昭君故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外遇湖北旅游开发的良好契机,加之各代文人不断题咏。经年累月,一步步铸造了内外兼美的昭君故里,使其成为湖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昭君出塞的故事散发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令昭君故里这个旅游景点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昭君故里的声名从发现到兴起有赖于文学作品的描写和传播,借历史故事的奇特演绎更显独特。文化是旅游的伴侣,旅游是文化的实体。加大旅游与文化的深层融合,使昭君故里这一颇具文化气息的景点成为宣传和展示湖北文化的阵地,让游人既有美景欣赏又有爱国精神的熏陶。

[1]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李世忠.论唐代的昭君诗[J].咸阳师院学报,2005(5).

[3]可永雪,余国钦.王昭君[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5]王季思.全元戏曲·汉宫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6]李中合.简论《汉宫秋》的悲剧主人公及其意蕴[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

[7]胡小成.马致远《汉宫秋》主题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3(2).

责任编辑:富春凯

Natural Humanities Landscape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of Wang Zhaojun′s Hometown

GAO Li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550025, China)

The story of Wang Zhaojun has often been intoned by all previous dynasties scholars,and leav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Closely linked to the activities in the human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zhaojun′s hometown has becom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human tourism landscape. Through inspection zhaojun′s hometown of tourism landscape poems and literature, we explo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natural human landscape.

Cultural landscape; Wang Zhaojun′s hometown; ZhaoJun departs the frontier;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12

2017-03-16

高莉(1983—),女,河南潢川人,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F590.3

A

1674-6341(2017)03-0033-02

猜你喜欢

王昭君人文景观昭君
昭君
昭君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明妃王昭君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昭君别院
长歌一曲昭君怨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