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典音乐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浅谈古典音乐的教育模式

2017-03-09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冼婧婧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莫扎特音乐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冼婧婧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的美、道德关系的美、劳动的美。人借助音乐不仅可以认识周围世界的美,而且也可以认识自身的崇高、壮丽和美好。音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由此可见,音乐对于提升当代学生情商就像水对于生命一样重要。笔者认为,其中古典音乐更是所有音乐中最有营养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天真与童趣总能在莫扎特的音乐里找到,听他的音乐是一种享受,能领略到生活和自然之美,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他所创作的旋律有如行云流水,优美自然、灿烂绚丽、清澈而又清新、轻柔而又敏捷,是娓娓细语、轻声吟咏,“完美的建筑”和“永恒的阳光”是人们对他音乐的评价。

无论是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的音乐呐喊还是莫扎特含着眼泪微笑,用华丽细腻的管弦编织出的那张回忆童真的网,他们的音乐都能带给人力量,激励听众去认真认识人生,思考生活。而这样的音乐对于处于心智尚示完全成熟,正需要各种文化养料滋润的青年学生而言,不谛于“心灵鸡汤”,对青年学生的心灵有强大的感染力,它那独特的艺术形象对听觉、记忆、兴趣、想象、感情、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形成,有积极的潜移默化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发达,当代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比之改革开放前有了天壤之别。君不见,大街小巷、地铁公交里,许多学生戴着耳机旁若无人。但很不幸,“耳机音乐”的绝大部分为流行歌曲。笔者称之为音乐“可乐”,因为这种流行歌曲特别是摇滚音乐,因其张扬的个性而使听众能得到一时的情绪渲泄,就像冰冻可乐,喝时很“爽”。正如可乐本身也许没有问题,但如果只喝可乐,对于人体就可能营养不良一样,只听流行歌曲而不去欣赏古典音乐的学生,也会缺少点文化素养。这就是时代给音乐教师们出了一个命题:如何让学生自觉选择“心灵鸡汤”——古典音乐。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教授2005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艺术教育对提高在校学生全面素质,包括活动能力、心理素质、性格情操等方面,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学校教育没有很重视音乐教育,而现学校音乐课一般是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几乎是普遍的做法。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实践证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而非描绘,尽管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向我们展示了明媚无限的春光,但更多的古典音乐抒发的是音乐家的个人情怀。有许多音乐评论的文章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内涵,但音乐是音乐家主观意识的写照,赏析音乐也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因此,古典音乐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积累音乐文化,提升音乐欣赏修养、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较高审美情趣。音乐教师的这项工作讲得大一点,关系到民族情趣、品质、修养的树立,有意义,有挑战,可塑可造,任重道远。

让我们先来看看莫扎特效应的启示:1993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的弗朗西斯·劳舍尔(Frances Rauscher)在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页纸长度的论文后,全世界随即刮起一股莫扎特效应的旋风。劳舍尔先是找来36名大学生随机分组,在测验前先让一部分学生听10分钟莫扎特D小调奏鸣曲,其他人听放松的音乐磁带或保持安静。然后进行一些能力测试。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空间推理能力增强,表现为空间感增强,折纸、辨别事物等任务完成得也更好。若运用数字来评价,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其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得分比其他学生高3分,若换算成IQ值则高8分。劳舍尔作出结论称,莫扎特音乐能增强人的空间推理能力。

听莫扎特能否让人变聪明,暂时还未有定论,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享受觉醒”效应,关键在于听众能否能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者,获益更多。毫无疑问,提高听众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就能充分享受古典音乐的魄力所在。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几百年的时光,可以压缩成一场音乐会;几个世纪前的音乐家,情感和思想永远地留在一张黑胶片或CD中。这也是生命延续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几百年前,还是几百年后的今天,莫扎特、贝多芬仍然活在我们中间,每当急气躁的时候,他们总会跨越时间空间,来到身边,为疲惫的心提供一个清凉的港湾。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提兹所说:“音乐使我们感觉更加精力充沛,充满自信,增强我们的自尊,帮助我们用更为正确和乐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音乐教师要建立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解读音乐之高雅,不仅仅在音符、旋律、节奏中,更多的是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的精神力量、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时代的缩影。音乐教师要围绕西方音乐为主线展开一个丰富的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画卷。通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把学生引进高雅艺术的殿堂。要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青年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青年学生从古典音乐中体会音乐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莫扎特音乐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轻浅不是莫扎特
音乐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音乐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