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能力

2017-03-09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刘苗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学生会探究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 刘苗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维是由问问题开始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能力。

现在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中问问题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基本上提不出像样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基本不提问。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而且大大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

要解决学生身上的这个“顽疾”,我们就要找到病因,采取正确方法对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乐于思考,不乐于问呢?分析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1.长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已经习惯等着教师的答案,懒于思考和提问。

2.教师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知道怎样做,让学生思考提问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3.学生的胆怯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肯问,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的问题是不是很可笑;问得对不对,会不会挨批评?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能力。

一、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

1.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首先,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的例子用此来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时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国家要发展,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而言。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善于提问,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2.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首先,恰当地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那些基础差的、胆子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帮助其分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好问但抓不住重点的同学,不讽刺不挖苦,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其次,碰到冷场,教师应该说一些鼓励的话。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善于利用不同的事物及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物理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疑问。这样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原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应重点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1.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物理现象入手

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我们在讲到“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录自己的声音,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听录音机放出的声音,教师可以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呢?”学生马上就会提出:“为什么录音机放出的声音和自己听自己说话的声音不一样呢?”再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做手影表演,教师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呢?”学生们会提出:“手影是怎么形成的呢?”

2.实验是物理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做用纸锅烧水的实验时,学生会提出:“纸为什么不会被点燃?”在做覆杯实验时,学生会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呢?”

3.亲身体验实验或参加活动,会让学生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

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学生拍桌子后会提出:“手为什么会疼?”再如,讲“双耳效应”时,让一个同学蒙上双眼,另一个同学击掌,让这个同学找击掌者的位置,然后把蒙上双眼的同学的一个耳朵塞上棉花,再让他找击掌者的位置。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赌上一只耳朵就找不到击掌者了呢?”

三、不仅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

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很多,但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没什么意义的。因此,就要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提问。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为什么,怎样,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什么。如:在做“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实验时,当将酒精灯移走,水停止沸腾。根据现象提出:“为什么停止加热水就停止沸腾?怎样才能让水再次沸腾?向外抽气后能否让水重新沸腾?这是怎么回事?

其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点评。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的差异,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那个问题更有价值。

四、作业布置上也要引导学生去想、去问

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社会和大自然,让学生自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视觉去洞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亲身参与实践去感受真实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去完成一个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鼓励他们提出来一起解决。在讲到“功和功率”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估测自己平时做功时的功率和自己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必定会涉及实验原理、工具的选择、数据的测量、结论的得出。在数据测量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究竟有没有做功?我们测什么?误差大不大……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和设计,体力和脑力相结合,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收获一定不少。

总之,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能力是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学生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