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古诗的意境教学

2017-03-09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城内小学张水鱼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桃花潭水诗境边关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城内小学 张水鱼

大家都知道,领会古诗的意境既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又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抓典故进诗境

古诗中诗人常用典故来蕴含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碰以此类古诗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明典故的出处,明确典故的场景,从而体会用典故所需表达的不尽之情意。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此首乐府旧题诗曾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前人曾评价此诗“发兴高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教此诗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飞将是指汉代名将李广,接着讲了有关“李广射虎”的小故事,然后讲李广守卫边关几十载,横刀扬鞭英勇善战,与守边士兵同甘共苦,赫赫战功深受士卒的爱戴。匈奴闻名丧胆,不敢南山而牧马,孩童不敢夜半啼哭。这在《史纪》《李将军列传》中曾有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月儿高高照边关,边关的战士们为何怀念飞将军?诗人在此用典的原因又何在?学生讨论后联想:江山依旧在,明月依然皎洁,月光仍照临的是秦汉时的边关,戌边士兵们对月亮深思:现如今胡马为何经常举兵南侵度过阴山?现在的边关将士们只知道吃喝玩乐,玩忽职守,致使敌军入侵,边境不宁,战乱不断,自己何时才能归故乡?由此想到了使敌人闻名丧胆的飞将军李广,如果那位英名神勇的李广飞将还在的话,戌边战士们万里长征终会还。这月下思念飞将军之情正是诗人用典之意。学生理解至此,方可进入诗的意境,身临其境:和士卒们一同在月下守卫边关。产生一种怜士卒之苦,愤守将的腐败无能的思想感情则油然而生。

二、画图画进诗意

有的诗中每句都写景,彼此之间相互并列,靠这些景物就构成了一幅画或是一组画。比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共四句四景,有动亦有静,在教学时,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诗句来作画。从低处的黄鹂枝头鸣唱,到高处的白鹭直飞云天;从近处的船只到远处的皑皑白雪。以及这些景中所带有不同的颜色:黄、白、翠、青,则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丰富的画面,学生们边画边想象,就会产生如在画中游的感觉,会被美景所陶醉而进入诗境,从而引发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会与“诗圣”杜甫产生共鸣。

三、变换角色进入诗境

唐代诗人喜漫游天下,赠别诗因之空前繁荣。在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每一位诗人都写过赠别诗。在那些传唱不衰的唐诗中,有许多都是别离之作。南宋严羽在《论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戎,乡旅,迁谪,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是啊,从古至今,友情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吟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们又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比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学生初步了解李白与汪伦的关系之后,我让学生们摇身变做千年前的“小李白”“小杜牧”来体会并表演诗人在与朋友离别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并体会诗中是友情深还是桃花潭水深。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若说汪伦之情比喻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语只在一转换间”,后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把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四、抓线索进诗境

由于古诗在结构上有跳跃,省略及语序颠倒等许多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没有呼应之联系,所以古诗的诗境也较难体会,但如果能抓住古诗的线索的话,这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如学习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学习此诗时,我抓住了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抓线索,体会诗境:

一是诗中写哪些景物?二是诗中叙了一件什么事?三是诗中抒发了什么情?四是诗人为何写景、叙事、又抒情?经学生讨论后得知:诗人写了城春、草木、春花、春鸟等景;叙了国破、烽火等事,抒发了花溅泪、鸟惊心、盼家书、愁搔头等情。而此景、此事、此情一切皆因“安史之乱”,京城沦陷,草木丛生,一片荒凉。司马光曾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此时诗人乃借物抒发内心凄怆之情。此情给无情的花鸟也染上感情色彩:见盛开的花朵触景生情而落泪,听到鸟儿的叫声竟心烦意乱。盼家书难上加难,愁搔头则不胜簪。这种忧伤别愁的情感贯穿于全诗。只要抓住这一条线索“烽火”和忧国命,思家人的感情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从而产生共鸣。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抓典故,画图画,换角色,抓线索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诗境,使诗中景象如在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与诗人感情相通,体会诗文的不尽之情意,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启迪,从而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桃花潭水诗境边关
佘景峰
诗境
情通万里外, 形迹滞江山
边关的雪
赠汪伦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边关月(独唱)
桃花远去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边关巡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