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教学三步骤-“发现、探索、交流分享”

2017-03-09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二幼儿园孙亚慧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玻璃棒静电气球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二幼儿园 孙亚慧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纲要(试行)》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克服了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这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新要求。坚持通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需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实验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和喜悦。我们可以看出探究的重要性。然而要充分挖掘探究的过程必须要在发现的基础上去探究,然后再在探究中得到交流分享。结合近期我园组织的科学领域科学教育研修活动,我以中班科学活动《听话的气球》为例,来阐述科学活动中“发现、探索、交流分享”三步骤。

一、第一步:发现,确立主题内容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所以在探究之前,发现是前提。只有是幼儿发现的才是关注的也是感兴趣的。例如,在《听话的气球》活动中的内容就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通过玩气球引出静电,让幼儿用气球摩擦头发、身体,感受摩擦起电。从而探索静电的存在,不仅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更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了,善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幼儿对于科学活动有着更多的热情和更强的持久性。但是这类幼儿仍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善于发现但探究不够深入,有的幼儿不够敏感但探究深入持久,有的幼儿只能追随他人的脚步。例如,在《听话的气球》活动的第三环节,制造静电:皮毛与橡胶棒摩擦、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由于幼儿在摩擦的过程中自身的力气大小、手的干燥程度不同,制造出的静电也不同。在实验没有成功的一部分幼儿中,大多数幼儿没有放弃,或是自己继续探索实验,或是求助他人,或是求助老师。这就体现出了“善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幼儿对于科学活动有着更多的热情和更强的持久性。”

二、第二步:探究,推进主体发展

科学活动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探究状况,所以探究形式更要灵活多样,孩子们要在探究中充分参与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材料的互动中发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表现在探究形式灵活多样,例如,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通过将摩擦后的气球贴近墙面,认识静电,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 给每个幼儿一个充好气的气球,让幼儿感知、体会静电现象。其次,表现在探究材料广泛。《指南》中提出,在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因为幼儿需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探究现象、发现联系、建构经验。为此,我从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在选择材料上尽可能广泛,例如,在《听话的气球》中,我选用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气球,由气球引出其它材料:玻璃棒、橡胶棒、丝绸、皮毛、碎纸屑、碎泡沫、硬卡纸、毛线、羽绒等材料,都体现了涉及材料的广泛性。

三、第三步:交流分享,实现经验提升

《指南》中提出,“交流分享过程是教师帮助提升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交流分享过程中需要幼儿用语言再现操作和思考过程,这是一个让幼儿从此岸过渡到用语言讲述到彼岸的过程。例如,在《听话的气球》中,制造静电环节,首先,提出问题: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产生静电?(幼儿自由回答)出示玻璃棒、橡胶棒、丝绸、皮毛,介绍它们的名称。(再次提出问题)你们猜一猜玻璃棒和橡胶棒能不能带电?其次,验证,在幼儿操作以后,让实验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再由失败的幼儿也到前面来演示,让其他幼儿帮助完成实验,并说一说为什么会失败。最后,让幼儿记录、验证,交流: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这就体现帮助幼儿在探索中更好的交流分享。

总之,科学活动应体现幼儿自主发现,探索并交流分享的过程。这就是我在这次科学教研过程中学习、总结的一点经验。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安慰。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在活动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让孩子都获得成功,得到最大的发展。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系统性玩教具对幼儿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玻璃棒静电气球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电荷常见易错题两例
静电
纯弯状态下高硼硅玻璃棒级联断裂的条件研究
超级英雄静电侠
消失的玻璃棒
找气球
静电魔力
答案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