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2017-03-09四川省蓬安县相如二小唐晓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篇目大纲古诗

四川省蓬安县相如二小 唐晓丽

古诗词,中国民族文化的闪光沉淀,它源远流长,灌溉着华夏广袤的精神家园。从“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的《诗经》开始,至今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课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包括大纲推荐背诵篇目),无疑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领会大纲的精神和编排者的意图,把握好小学古诗(或词)的教学,这无疑是每位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古诗审美情感类型

课本所选的古诗和大纲所推荐的古诗词都是古诗词的奇葩。有的境界闲和静穆,态度天真自然,富浓丽于冲淡之中,有的高昂激越,想象瑰丽奇特,蕴哲理于山水之间。从一个角度来讲,课文中的古诗抒发了这样几种审美情感:一是直接描写了大自然的瑰丽风光,例《望庐山瀑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畔独步寻花》《舟夜书所见》《古朗月行》《暮江吟》《宿建德江》《梅花》等。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美丽画卷,留下了千古佳句。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二是在叙事中的独特感受。例《寻隐者不遇》《江上往渔者》《蚕妇》《山行》《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等。通过叙述一件平常的事,来抒发一种独特的感受。发人深思,令人回味。例: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本意是写拜访的人不在,事本平淡无奇,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从墙角伸出的一枝红杏突发奇想:“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样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三是寓景中闪现出哲理的灵光,例如《题西林壁》《登鹳雀楼》《小池》《草》等。白居易的《草》在写了大自然的自然桔荣后,意境急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种抗争、一种希望便跃然纸上。四是于诗中高扬民主气节和爱国精神。例《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壮豪迈情情,激荡着读者的心。五是于诗中抒发了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例《赠汪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嚼慢咽诗中的每一句,那友情、亲情、乡情象月下一壶酒,清醇悠长,挥不去,化不开。

二、古诗的教学思想

搞好古诗的教学,深刻体会《大纲》精神,改革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就古诗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感知美,培养审美情趣

蔡元培先生特别提倡审美教育,他认为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呼醒“浑然之美感”,达到净化心灵,陶冶人格的作用。鲜花总要凋谢,而诗人笔下的美却永保青春。古诗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其中对自然的赞美占主要篇目,学生要体会诗人寓情寓景的激越情感,反复玩味,读出哲理味道。另外不少的篇目也贯穿了亲情、友情、爱国情,读后陶冶了小学生的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诗歌内容,设计、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可行的语文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惑知美之所在。让学生感知到古诗之美,这是学生从感情到理性最重要的一步。

(二)加强阅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古诗要讲究韵律,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一定通过不同形式来加强小学古诗的背诵和阅读,要读出诗味,读出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情思飞动,凝思遐想。一代美学宗师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有这样一段话:“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深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波的音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美带来的情结原来是如此绚丽和美好。

(三)通过师生互动,弄清古今意义相异之处,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学教材上的古诗,情感上跨越了时空,而语言教学却需斟酌。教师要认真读准每个字的音,搞清每个词的意,弄懂每句诗的义,要带着深钻细研的精神,研究古诗中的问题。如“床上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多少教师都讲的是睡觉的卧榻。然而有一位教师却敢于质疑:“既是睡床,怎么屋里会怀疑月光似霜呢?”意应为“井栏”。仅止一例,说明古诗博大精深,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或钻研诗中意思,进而给学生授之与“渔”,教给他们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四)注意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课本所选实乃沦海一粟。语文大纲也给学生推荐背诵篇目,明确了阅读的任务。广泛利用生活中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深热爱。在进行小学古诗教学的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课外阅读的知识、产业共鸣,激发情感,来达到教学古诗的良好效果。

(五)鉴赏美、创造美

学生要在古诗引起共鸣的基础上,感悟出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哲理,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以致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目的。诗中带来的美感往往是玩味无穷的,例如《咏柳》诗中的“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一句是诗人的疑问,引起了踏春、寻春的欲望。一阵轻柔的风吹在诗人的脸上,他顿然醒悟:哦,是春风裁出了柳树的细叶,也裁出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创造美,不是说要求学生写诗,而是产生创作的欲望,能够在作文课中用笔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亲情、爱国情的切身体会。这样便达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古诗,诗苑中的名胜。对古诗教学的研究,便是进入到了诗词教学中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融一份诗情于讲台,掬两份感悟于学生,古诗教学,其乐融融。

猜你喜欢

篇目大纲古诗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拟古诗”之我见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品读古诗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