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2017-03-09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奉新第五小学王志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书室语感课外阅读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奉新第五小学 王志花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的内容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其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教师也可视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之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三)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

(四)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五)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写两到三篇读后感做为假期作业。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受条件限制我们学校把每周二定为图书室开放日,只能由老师帮助借阅,于是每到周二无论多忙我都会抽时间帮助学生借书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每当看到孩子们拿到了书如获至宝一样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时,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二)班级办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在实践中,开学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学期结束时再归还给个人,新学期开始再更换新书。平时由班干部轮流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架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就采用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的方法,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三)家庭配合创设阅读条件

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并让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家、校结合共同努力让学生阅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所以他们会很支持老师的做法,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这就为孩子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大量阅读,培养语感

重视语言的积累从而生成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要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教师点拨、讲解、解惑外,主要靠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平时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就经常开展“词句接力比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还在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交流精词妙句、百科知识摘抄等;还让学生走向社会,留心生活,开展“广告集锦”收集活动,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找到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朗读形式是齐读、抽生示范读、男女生分读等,这要根据课堂和课文情况而选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并“运用”变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大量阅读,经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会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生动,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感情朗读中,把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从而也促进了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读练结合,培养能力

在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以至透彻。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让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图书室语感课外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