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故事艺术

2017-03-09魏丽娟索燕京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奥斯丁爱玛小姐

魏丽娟,索燕京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故事艺术

魏丽娟,索燕京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通过探究《爱玛》中写作艺术大师简•奥斯丁的故事艺术。奥斯丁的故事虽则平淡,但是以现实性的场景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圆型人物的塑造成功完成了爱玛的成长故事,其作品描绘的绝不仅仅是爱情婚姻故事,而是更具普遍意义的生存和生活智慧,《爱玛》并不受限于年代,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爱玛;情节;圆型人物;生活智慧

简•奥斯丁享誉中西方,是一位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被视作文学经典,既被学术界深入研究,又在普通读者中得以广泛流传,无论是从学术地位还是从流行的角度来看,都得到了高度的赞许。其经典作品《爱玛》被多次改编为同名电影,人物惟妙惟肖,深入人心。相比较而言,西方对奥斯丁的学术研究和娱乐转化成果都非常丰富,可是国内对这位女作家的关注还不够,国内学者对奥斯丁的研究或停留在对其爱情观、婚姻观和女性主义的探讨,或倾向于对其反讽的写作技巧分析,多止步于奥斯丁作品中所描写的19世纪的英国乡镇嫁女儿这样平淡琐碎的背景之下,往往认为奥斯丁的作品缺乏恢弘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缺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赏鉴的兴趣和决心,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奥斯丁得以与莎士比亚齐名必有其深刻的原因。

奥斯丁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奥斯丁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写世态人情,描绘人间百态。[1]38正如《爱玛》中爱玛亲口所说,不结婚并不一定会陷入悲惨的境地,失去经济保障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老姑娘贝兹小姐陷入可笑的境地主要是由于她生活贫困,而爱玛有丰厚的家庭财产,才不必盲目步入婚姻。因而,奥斯丁的作品描绘的是有关经济和社会地位保障的系列人物和故事,并不受限于年代,而是超越时空、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恒久魅力。[2]6

作为一部成功的作品,《爱玛》必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写作,而故事作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常常被称为邀请经历分享的一封请柬,成功的故事,有一种魅力,可以使读者自然融入故事之中,从所在时空进入故事的另一个时空世界,叙事的功能就是使得读者听见声音,进入场景,参与情节。[3]26要达成如此效果,则故事场景、情节和角色必须要生动有趣,合理建构故事,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部分就《爱玛》中故事场景、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分析,探究奥斯丁作品的高度故事性。

一、写实性的故事场景

故事的场景是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首先就文化背景而言,奥斯丁创作的是写实性的作品,她对夸张失实的传奇故事常常嗤之以鼻,一再强调故事要避免失真,因此奥斯丁创作中的地点和时代都是真实的。

《爱玛》中故事的背景依然是19世纪的英国的一个距离伦敦16英里的乡村——海伯利,这个村庄规模接近城镇,既保留封建主义的内容,又接触新兴的资本主义成就,可谓有历史有改革,有较为丰富真实的社会背景。19世纪的英国,仍然具有较为严格的阶级意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步入舞台,社会交往重视的不仅仅是阶层,经济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奥斯丁在《爱玛》中一如既往,关注的是乡绅阶层的生活状态,这个阶层不必辛苦劳作,每日里的活动比较琐碎,就是邻间交往和探亲访友。但是,这乡镇的三四户人家值得认真观察,他们之中既有有钱有地位的乡绅奈特利先生,也有有钱但地位不高的暴发户;既有深有城府的埃尔顿先生,也有单纯的哈利特小姐;既有年老絮叨的伍德豪斯先生,机智伶俐的爱玛小姐,富有才华内敛敏感的简,自私傲慢的弗兰克,也有绅士体贴的奈特利先生,这形形色色的人物,宛如我们现实大社会,具有普遍性和代入性,读者稍加思索,就可以和周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

故事虽则发生在很久之前的英国小乡村,但是它透过婚姻喜剧真正揭示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争夺、误解纠纷和世间冷暖,具有生活经验的普遍性,包含了广阔的天地,事态的人情,人生的参悟和智慧,正如柏拉图所说,喜剧是生活可供借鉴的镜子,具有反映人生、针砭时弊和鞭挞境界的作用,因此,《爱玛》可谓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其中蕴含的经验智慧,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个个事件的叙述,强调的是时间顺序。而小说的情节也是关于事件的叙述,但是它强调的是因果关系。[4]69(福斯特)福斯特举了著名的“王后死了”的例子:“国王死了,王后随后也死了”,这样的例子是故事;而“国王死了,王后随后伤心而死”,则强调的是情节。相较而言,情节比故事需要更多的智慧,关注故事的人需要的是好奇心,而关注情节则更多需要的是智慧。(福斯特)《爱玛》中的故事如《傲慢与偏见》和《劝导》中均相似,不外是未婚的小姐觅得如意郎君,若读者关心的止于此故事,则绝无耐心精读细品,唯觉故事淡而无味,但若读者欣赏的是情节,重视的是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头脑去思考其中的因果与联系,则会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或会心一笑,或读罢回味。《爱玛》开头的一句“爱玛•伍德豪斯小姐端庄儒雅、才思敏捷、生性欢乐、家境宽裕,仿佛上苍将最美好的恩赐集中施与她一身了。她在这世界已经生活了将近二十一年,极少遭遇到苦恼或伤心的事情。”与《傲慢与偏见》的开篇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奥斯丁用一句话就勾画出了女主爱玛的轮廓,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青春少女,但是果真如此吗?奥斯丁的话风紧接着一转:父亲无原则娇惯,母亲早逝,唯一的慰藉和依靠——泰勒小姐马上就要出嫁了,用奥斯丁的话来说,“悲哀降临了”,这哪里是集所有美好于一身的女神,明明就是缺少母爱和教导的幼稚的少女(女神经),奥斯丁通过点出这么一句反语,奠立了全文的反讽基调,引出爱玛的一系列可笑的行为和一大群可笑的人物。而这一理解需要读者用心体会才能够乖觉领悟。

情节还有一个要素,它需要读者用头脑来对待,不单要把事情孤立分析,更要与其他事情联系起来,看透其中的纵横交错,这一统领全局的观察被福斯特称为 “推理”。这一因素蕴含神秘感,不是又一个“然后”,而是“悬而未决”的神秘感,需要用心思去思考,即是说,读者的一半心思在阅读,一半心思在思考,通过前后呼应,解决一个一个的谜团,最终才能攀到居高临下的地位。这一要素在《爱玛》中绝不缺乏,恰普曼曾经说过,《爱玛》可以称为精妙的侦探小说。其中确有多处挑战读者智慧之神秘事件,有的需要读者和爱玛一起捉摸,如孤女哈丽特•史密斯身世之谜,究竟父母是何人士?富兰克•丘吉尔来到海伯里意欲何为?他和简•费尔法克斯有什么神秘的关系?爱玛经常像福尔摩斯一样,进行侦探和推理,区别只是在于福尔摩斯琢磨的是案件和凶手,她思索的是世故和人心。有的需要读者站在小说之外冷眼旁观,如爱玛的婚事如何?是如其所说终生不嫁吗?还有最微妙的谜团,即爱玛亲爱的家庭教师泰勒小姐,她到底是否称职?在爱玛的成长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奈特利先生为何又说她一点也不适合做家庭女教师呢?她到底隐瞒了什么?是否真的如奥斯丁在开头所说的那样:泰勒小姐是杰出的家庭女教师,给与了爱玛母亲般的关爱与教导?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要不断挑战奥斯丁的“字面意思”和隐含之意,加深对人物和人心的认识。

三、圆型的人物

人物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圆型人物和扁型人物。圆型人物,比较复杂,优缺点并存,经历有沉有浮,追求的自然的刻画,不局限于一种素质;而扁型则不然,又被称作类型形人物,只具有单独的概念或素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追求的是漫画式的效果。奥斯丁在人物的刻画手法上非常高明,其人物似乎渺小,却组织紧密,趣味盎然。[4]69奥斯丁的人物都是圆型的,自然纯真,绝不令人感觉生搬硬造,而是有其自身生命力,似乎可以走出小说,生活在作者的控制之外。

在《爱玛》中,哈丽特•史密斯是一位面容甜美、柔顺无知的少女,对爱玛充满依赖与崇拜,几乎是言听计从,在爱玛的影响和误导下,渐渐蔑视自己的阶层和归属,拒绝农夫罗伯特•马丁真心爱慕,误以为获得牧师埃尔顿先生的青睐,甚至转而意欲攀附奈特利先生,这个人物看起来似乎是扁型人物,她的口号是:爱玛小姐说的对,我配得上更好的丈夫。她始终恪守这一准则。可是到了最后,事实的真相得以揭示,牧师埃尔顿意在爱玛,而奈特利先生对她只是同情和帮助,而爱玛也最终醒悟了对奈特利的爱情,那么哈丽特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呢?书中的描写非常有趣:哈丽特起初还有点苦恼——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但是,她一旦承认了过去的异想天开、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之后,她的苦恼和困惑似乎立即消失了,于是她也就不再留恋过去,而是对现在和未来满怀喜悦。[5]221

这些话说的非常轻快,它甚至使人觉得奥斯丁是否在写作时太过马虎大意,这样的事实在爱玛心中一定引起了一切可能会产生的苦恼,然而奥斯丁有没有权利让那位柔顺天真的少女焦虑不安呢?如果那样的话,就显得生硬和造作了,哈丽特岂不应该正是这样乐滋滋的汇报她和罗伯特•马丁的约会和晚餐,然后幸福的结了婚。

同样精彩的人物还有老姑娘贝兹小姐,她被奥斯丁塑造的栩栩如生,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与她每一点都相符的具体个人,但是整体看来她又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唠唠叨叨的妇人十分相似。她的口号是:我感恩,并因而热心且滔滔不绝,外甥女简又来信了,简是最优秀的女孩。可就是这样的人物,也有她自己的处事哲学和智慧。在面临经济贫困要搬家的时候,她劝服自己的母亲把简交由坎贝尔上尉抚养,劝解母亲只有在坎贝尔上尉那里简才能够享受到教育,她还告诉简一定要做到各方面的优秀,最终事实证明,她这一决定是对的,兼具美貌与才华的简最终成为尊贵富有的丘吉尔夫人。贝兹小姐生活困顿,依靠乡邻接济度日,因此也以自己的热情回馈乡邻,尽力成为有用的人,但是唯有在称赞外甥女简这方面,显得令人讨厌,尤其是受到爱玛的嫌弃,难道敏感的她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她一定是敏感的,但她这么做难道不是为了树立简的美好形象,为她的未来做打算?奥斯丁的这位贝兹小姐虽则愚钝,可也是有自己生存的谋略。

从根本上说,奥斯丁的魅力在于其作品中的故事性,故事性赋予作品魅力,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切身故事中的起伏蜿蜒,乐于通过故事进行亲身体验,与作者和人物共鸣,如同赴约,欣然前往。《爱玛》的文化背景不仅为整个故事创造氛围和基调,而且通过细节化的描写,烘托故事的发展,循序渐进,具有主题含义。故事情节真实自然,引人入胜,使读者宛如置身其中。而圆型人物的塑造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背景、情景和人物品鉴奥斯丁著作《爱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驾驭奥斯丁独具匠心的故事艺术。

[1]Teachman, Debra. Understanding Pride and Prejudice [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

[2]杨绛. 有什么好?—读小说漫论之三[J]. 文学评论,1982.

[3]Perrin, Norman. 认识圣经文学[M].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8.

[4]E. M. 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Austen, Jane.Emma[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4.

(责任编辑:李俊丹 校对:苏红霞)

On the Art of Fiction in Jane Austen’sEmma

WEI Li-juan,SUO Yan-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056005,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art of fiction inEmma. Jane Austen’s fiction may be simple and plain, but it successfully depicts the growth of the heroine Emma, by means of real situation, attractive plot and the shaping of round characters. Her fiction is not only of love and marriage, but also delves into the survival and wisdom of a general living in the society. Therefore,Emmaand Jane Austen’s charm last for ever.

Jane Austen; plot; round characters; wisdom

I561

A

1673-2030(2017)02-0064-03

2017-03-05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哲学视域下的简•奥斯丁作品研究”(项目编号:HB16WX005)

魏丽娟(1978—),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索燕京(1979—),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奥斯丁爱玛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爱玛
2020电影版《爱玛》女性主义解读
缺牙小姐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等一下”小姐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保险起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