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别具一格的诗体家训

2017-03-09陈延斌

畅谈 2017年2期
关键词:陆家教子做官

陈延斌

在南宋的家训中,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堪称独树一帜。不仅他的家训文章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特色,而且他以诗教子的诗体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传清白家风的《放翁家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曾著《放翁家训》,是了解他家训思想的重要文献。《放翁家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于乾道四年(1168)五月十三曰,时年陆游44岁;后一部分他自述“吾年己八十”,故可知当写于开禧元年(1205)前后。

陆游44岁时写的前一部分家训,仅六百多字,主要追述陆氏家族的历史,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陆游历数陆家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陆家在唐代“为辅相者”就有六人,他们“廉直忠孝,世载令闻”,五代时因为不愿“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于是弃官不仕,举家东徙,沦为平民。即便为百姓,陆家也是“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朝建立以后,陆家“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然而,这样一个显贵之家,却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家风。陆游的高祖陆轸出入朝廷四十多年,但一生没有超出日常用度之外的财产;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可生活极其简朴。

陆游撰写这部分家训时,正值因极力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而被罢官在家,因此他在家训中谆谆告诫子孙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勤劳节俭、为官清廉的美德,他说陆家虽是世家显族,但自己所忧虑的正是子弟的奢侈,他认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二是保持高尚的节操,陆游谈到自己之所以写此家训,是担心子孙受不良习俗的影响,怕优良的家风不能传之后代,他告诫子孙要远离世俗的影响,以屈志从人求富贵、用市侩手段谋利为奇耻大辱,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陆游还在家训中就处世之道对子孙进行教诲,其主要内容一是要子孙为善,“使世世有善士,过于富贵多矣,此吾所望于天者也”;二是要子孙力戒懒惰,抓紧时光干些事情,免得“至老必抱遗恨”;三是要子孙不可为饱口福而滥杀动物;四是要子孙不可贪得无厌;五是要子孙力戒与人争讼;六是要子孙平等待人,他告诫子孙“有与吾辈行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己虽官高,亦当力请居其下”。

别具一格的教子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以诗教子、训子,且数量最多者,非陆游莫属。据统计,现存陆游9300多首诗中,专门训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200首之多。陆游的教子诗,与他的《放翁家训》一样,是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苦口婆心的嘱告,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个慈祥的父祖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深深爱意。

陆游的教子诗,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内容极其丰富,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出生于“廉直忠孝,世载令闻”的仕宦之家的陆游,从小就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抗金爱国、恢复中原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这不仅是陆游的毕生信念和为之奋斗不己的人生目标,而且体现在他对儿辈一以贯之的教育之中。

陆游殷切地期望儿辈要关心国家大事,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乾道元年(1165),陆游因大力宣传和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获“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去隆兴府通判职务。即便是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陆游仍不计个人得失,教育儿子以国家大事为重。

陆游教子爱国诗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他去世前一年冬天写的最后一首教子诗,也是他的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响遏行云、气壮山河的《示儿》诗,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不仅激励着陆游的子孙为国尽忠,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独立尊严而浴血奋战。

陆游在许多教子诗中都向儿子们进行为官之道的教育,其中《送子龙赴吉州掾》是论述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首。嘉泰二年(1202)初,陆游次子陆子龙去吉州任司理参军,掌管讼狱等事,在这首长诗中,陆游结合子龙的官职特点,分四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育:首先,判理讼狱要公正细心,不可滥用酷刑。其次,“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不可以官职卑微谒见上司而觉得羞耻,不能履职尽责才是奇耻大辱。再次,堂堂正正做官,靠自己的俸禄抚养教育子女,不要惦念生活窘迫的老父亲。最后,要多向品德高洁、学问精湛的师长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陆游在诗中还嘱咐子龙到任后去看望自己的故交旧好周必大、杨万里、陈希周、杜思恭,这些人为官为文都值得儿子学习,他要求儿子与他们“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陆游78岁那年,奉旨到京编修国史。在寄给两个在外做官的儿子的诗中,他回忆起自己一生坎坷的仕途生涯,告诫儿子要如自己一样靠本事做官,不要为做官而自我束缚,不要学习那些挖空心思、钻营做官的人:“得官本自轻齐虏,对景宁当似楚囚。识取乃翁行履处,一生任运笑人谋。”

耕读传家生活理想的灌输

耕读传家、为仕为农是陆氏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游的生活理想。他一生几次罢官复官,生活贫困,但回乡后却能安然躬耕田亩,读书教子,虽苦犹乐,这不能不说是其生活理想的支撑。他在绍熙二年(1191)写的《示儿》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自食其力的劳作之余,与儿子们一起读书学习、钻研学问、谈论国家大事的快乐恬淡的田园生活。

陆游一生好学不倦,71岁时为表明活到老、学到老的心志,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老学庵”。他写自己在大雪纷飞、残灯如豆的夜晚,不顾年老体衰,与书麈战,教育儿子坚持苦读,不要感叹逢時不遇:“病卧极知趋死近,老勤犹欲与书鏖。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遭。”

陆游为儿孙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他也反复教育子孙努力学习,以便用自己的知识报国恤民。这种勉学劝学诗占了他训子诗的相当部分。他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我今仅守诗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我老空追悔,儿无弃壮年”“何似吾家好儿子,吟哦相伴短檠前”。

陆游在诗中还向子孙们传授了许多学习方法:一要勤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二要踏实,他在《读经示儿子》中教导他们做学问要有追根“穷源”的精神,“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三要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他所讲的力行主要指儒家的伦理道德,但他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及实践的重要性,还是很有价值的观点。四要向生活学习,“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五要虚心,他要子孙像伟大的孔夫子那样,虚心向别人学习,永不自满,“巍巍夫子虽天纵,礼乐官名尽有师”。

纵览陆游的家训文与家训诗,其朴实无华的哲理语言、平等开明的训喻方式、亲情爱心的濡染浸润,在我国古代家训史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陆游的儿子个个都很孝顺,知书达礼。他的长子子虞和三子子修官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子虞,他在淮西做官时,清正廉洁,颇有政声,故任满离职,百姓挽留,州郡长官上表朝廷,赞扬其政绩。

在家庭教育上,陆游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在家训史上,他的家训尤其是卷帙恢宏、别开生面,永远值得我们借鉴的诗体家训,写下了彪炳千秋的浓重一笔!

猜你喜欢

陆家教子做官
铁匠教子
说说做官
说说做官
东山再起
我喜欢蚂蚁
我家有个“开心果”
爷爷的小菜园
孟母教子
要夹着尾巴做官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