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迹故宫西路

2017-03-09杨征

畅谈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务府皮箱虹桥

杨征

在断虹桥上有一只与众不同的石狮,左手捂着腹部,右手捂着脑袋,憨态可掬,人们都叫它“萌狮”。其实,在“萌狮”背后,还有悲惨的故事

最近,故宫新开放了西部重要通道——断虹桥至隆宗门的道路。这条通道开放后,游客可经断虹桥一直向北,直接到隆宗门。

更重要的是,这条通道打通之后,人们能游覽更多的景点,了解到更多的故事。

西部通道起点曾有“逍遥城”

故宮西部通道南端的起点,位于熙和门外(西侧)南端,明代的时候这里有一组被称为“逍遥城”的建筑群,虽然名为“逍遥”,但在明朝宣德(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之子)年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叔侄相残的惨剧。

宣德皇帝的叔叔“汉王”朱高煦,一直对侄子继承皇位感到不满,认为自己无论从才干还是个人能力上,都要比侄子强很多。于是这位不自量力的王爷,竟然效仿起其父永乐皇帝,打出“靖难”的旗号开始造反。事情的结果充分证明了汉王并不是一个聪明人,更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起反叛事件只用了一个多月便被朝廷平息,而朱高煦也被宣德皇帝囚禁在紫禁城的“逍遥城”里。虽说被称为“城”,但实质上这里不过就是一座紧贴着紫禁城城墙内侧的囚笼。从昔日锦衣玉食的王爷一下子沦落到囚徒,强烈的落差使得朱高煦的心里十分不服气。

相比之下宣德皇帝对叔叔还有几分手足之情,在处理政务之余还专门来探望他。不想朱高煦却在这时做出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动作:在皇帝从自己的囚笼前经过时,他伸出一条腿将皇帝绊倒。盛怒之下的宣德皇帝立刻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以解心头之恨。可朱高煦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竟然做出了一个足以令自己丧命的动作:他将头上顶着的铜缸推开。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宣德皇帝下令在铜缸周围堆满柴炭,并点火焚烧,结果可想而知:自命不凡的朱高煦被活活烤死。

据说这座“逍遥城”一直保留到了天启年间,当时皇宫内对建筑例行维修,有人建议将“逍遥城”也一并重修。没想到一直飞扬跋扈的魏忠贤提出:“这是国家什么吉祥好勾当,存之何为?”并下令将“逍遥城”彻底拆除,从此“逍遥城”便从紫禁城中消失了。

“萌狮”背后的悲惨往事

由武英殿东侧的通道向北走,会经过一座精美的石桥——断虹桥。这座石桥总长近19米,两侧是雕刻精美的栏板,栏板之间用望柱石隔开,每一根望柱石的顶端,都有石雕的小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是单独个体,有些则是大狮子身上另雕刻有小狮子,加起来整个断虹桥共有34只造型各异的狮子。其中有一只狮子的样貌非常特别,细细端详会发现其左手捂着腹部,右手捂着脑袋,这独具一格的造型令它赢得了“萌狮”的称号,其实这只狮子背后还有一些悲惨的传说故事。

其中一种传说,说的是元朝时,有个皇帝发现皇子和嫔妃通奸,皇帝盛怒之下,一脚踢向皇子的肚子,没想到皇子很快便因为伤势过重而一命呜呼,后来就有人附会说皇子化身为断虹桥上的狮子。

另外一种说法,说的是清朝的事,主角是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奕纬。这位皇长子对自己的功课不是很上心,学业上也没有太多的长进,但因为是皇长子,在当时又是皇帝仅有的一个儿子(皇二子和皇三子当时已经夭折,皇四子尚未出生),因此皇帝对他也是非常宠溺。有一天奕纬在上课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老师劝导他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好皇帝。可这位娇生惯养的“问题学生”竟然接着老师的话茬对老师扬言道:“将来我当了皇帝,第一个先把你杀了,”听了此话,老师万分恐惧,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问题学生”的家长,即道光皇帝。道光皇帝闻听此消息后大怒,立刻派人把这位大阿哥叫到跟前准备训斥一番。

当奕纬走到他跟前刚要跪下请安时,愤怒的道光皇帝飞起一脚踹到了奕纬的下身,当时奕纬便捂着肚子疼得大喊大叫起来。侍卫赶忙把奕纬抬回寝宮,没过几天,这位大阿哥竟然因伤势过重而死。道光帝听闻后后悔不已。后来道光皇帝由此路过断虹桥,看到这只姿势独特的小狮子时,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大阿哥的痛苦姿态,心痛之余,他赶忙命人用红布将这只狮子罩起来。此后,宫里就开始流传大阿哥奕纬是这只石狮子转世的说法。

除了上面两个传说之外,断虹桥还有很多故事,甚至有好事者给它加上了“断魂桥”的称呼,有人说明代殉葬宫妃在自裁之前,要从这座桥上经过,也有人说明清两代犯了大罪将被处死的官员都要从这座桥走出皇宫受刑等。这些故事,给这座石桥增添了几分悲伤的色彩。

西路重要机构内务府

过了断虹桥再往北一点,在西部通道的西边是内务府遗址(武英殿正北)。内务府的前身俗称白虎殿,正式名称为仁智殿。在明代,这座殿宇却是皇帝们最终的归宿——停灵殡宮,除此之外这座殿宇还曾作为皇帝的一座便殿使用,明代的宮廷画院就设置在仁智殿,那时候这里云集了全国水平最高的画师们,有些皇帝在闲暇的时候也会偶尔来到这里,和画师切磋画技,甚至高兴时还会挥毫泼墨,当场作画。

仁智殿大约毁于明末清初,清代在仁智殿旧基上建立了内务府公署。内务府的总管相当于皇帝的大管家,其机构设置模仿六部,俨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国家机构,如营造司负责内务府管辖范围内建筑的修缮,类似工部;都虞司主管武职人员的选拔,相当于兵部;会稽司掌管出纳,相当于户部;慎刑司则负责和刑事相关的职能,相当于刑部等。

内务府总管是名副其实的肥差。据史载,乾隆皇帝有一次召见大臣汪由敦,汪由敦跟皇帝哭穷,说自己家里贫困,早晨吃不起什么大餐,每天也就是吃几个鸡蛋而己。乾隆皇帝听了后十分惊愕,赶忙对他说:“这鸡蛋一个就要十金,四个鸡蛋就是四十金,连朕每天早晨都舍不得这么吃,卿家你却能吃好几个,还在我这里哭穷?”汪由敦知道,必然是内务府的官员们私吞了皇帝的银子。汪由敦赶忙对答道:“民间卖的鸡蛋都是破的,跟您吃的这种特供鸡蛋不是一个档次,我们买到的这种破鸡蛋,一个也就是几文钱而已。”有趣的是,宫里鸡蛋的价格也随着朝代的更迭一直在变化,到了光绪年间,皇帝每天都要吃四个鸡蛋,这四个鸡蛋由内务府报上来的价格是白银三十两,足见油水之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敢和内务府抗争的人,如晚清著名的“救时宰相”阎敬铭就曾与内务府斗争过。有一次阎敬铭看到内务府承办皮箱,一个皮箱开价六十两。阎敬铭利用慈禧太后召见他的机会告了内务府一状,慈禧太后不仅不相信,还责备起阎敬铭,阎敬铭据理力争,说这皮箱在京城也就六两银子一个。于是慈禧太后命他,在半个月内,到市场上购买一百个皮箱。阎敬铭本以为这次可以好好整治一下内务府,可没想到当他来到南城骡马市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皮箱店竟然都关门大吉了。阎敬铭询问店里的人,人们的回答让他吓了一跳:就在他来之前不久,来了几个太监,警告这些商家半个月内不许开张营业,否则把所有的皮箱都毁掉。

半个月期限很快就要到了,无奈之下阎敬铭写了一封信,派人到天津去紧急购买同样款式的皮箱。不想信件发出去一直没有回音。半个月的期限到了后,阎敬铭只得到太后面前叩头谢罪,承认这些箱子的确是六十两一个。后来阎敬铭回到府里才知道,他的一个随从收了内务府一千两白银的贿赂,早就将阎敬铭寄往天津的信件给扣下了,待阎敬铭再去找这个随从的时候,随从早就在内务府的安排下,逃得无影无踪。

另外,内务府还下辖的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造办处。造办处在康熙年间初创时,还是较为简陋的。当时的办公场所就设置在日后成为皇帝日常起居的寝宫养心殿,那时,各类民间手工艺高手云集在此,甚至还有不少从西洋远道而来的传教士。

造办处的职能就是掌管宮中器物的制造、修理和贮存。皇帝突然蹦出了一个灵感想要制作点新奇玩意儿,造办处就必须按照皇帝的设计意图把东西呈交上来。皇帝日常用的东西如果有破损,不想扔掉的话也需要由造办处来修补。据记载,咸丰皇帝有一件刚穿了不久的衣物不小心烧破了一个窟窿,丢掉了觉得可惜,因此交给了造办处修补。没想到造办处直接把這件衣物交给了苏州织造进行缝补,这小小的窟窿竟然花费了几百两白银,最后连咸丰皇帝听了都觉得贵,他再也不让造办处修补东西了。

冰窖里藏冰用于消暑

过了内务府公署遗址再向北,隔着一道低矮的红墙能看到一排布瓦顶的建筑,这便是昔日位于紫禁城内的皇家冰窖。如今,故宫的冰窖被开发为观众服务区,逛累了之后,游客可在此休息,还可以品尝独具特色的清宮美味。

皇家冰窖,顾名思义就是放冰的地方。现如今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可是在清代,夏日炎炎之时,只能靠冰窖里储存的冰来发挥去暑降温的功能。而且,还可用冰来制作一些饮食,更令人神清气爽,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十分喜欢一种名为“甜碗子”的食品。《宫女谈往录》记载了伺候过慈禧太后的一位宮女的回忆:“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

除了紫禁城冰窖,当年在北京城,还有几处官家的冰窖,如今仍然存留的,便是景山西门外雪池胡同的冰窖了。这处冰窖本有六座,但如今仅余两座。两座冰窖经过维修后得以保护,但修复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算是小有遗憾。

昔日紫禁城中的冰窖共藏冰两万五千块,雪池胡同冰窖则藏五万四千块,还有德胜门外的一处官窖,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这三处冰窖的冰,都是冬天取自于三海湖面或者是紫禁城筒子河以及御河水面。每年一到立冬,官府趁着水面还没有结冰,组织人手先对这几条河进行“冲刷”,即捞出河水中的杂草杂物,并从上游开闸放水冲刷河道。冬至之后半个月,河水冲刷干净,并且已经完全冻住后,采冰工作也就在这时正式开始,所采的冰即时送入冰窖储藏,以备来年夏天运往皇宫和各处坛庙使用。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才告结束。

除了上面所说的专供皇室的

“官窖”外,还有些供各政府职能部门用冰所设置的“府窖”。如德胜门外冰窖口胡同附近的两座以及正阳门外冰窖斜街的两座,加起来共四座。这四座冰窖和上述官窖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它们是较为简陋的“土窖”,而皇室专用的官窖则是用砖砌成的。

这四座土窖共能储冰十万块,以供京城各公署夏日之用。除了京城内,在郊外的海淀镇、清东西陵以及避暑山庄附近都有冰窖的设置,以满足皇帝出行和祭祀祖先之用。

猜你喜欢

内务府皮箱虹桥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康熙时内务府江南三织造的政治地位和职能初探
《乾隆皇帝的荷包》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魔鬼的皮箱
柳工挖掘机助力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发展
戏太少
晚清内务府怎样“啃”皇家
调包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