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代表人士统战工作对策研究

2017-03-08文/李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媒介

文/李 彦

一、新媒体发展与新媒体代表人士的社会职责

(一)新媒体发展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率先对媒体历史进行了划分,媒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从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到电子时代。在口语时代,人体通过语言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在文字时代经历了书写时代和印刷时代两个阶段。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容易产生第二次遗忘。印刷时代始于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它标志着信息的大量复制,成为媒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电子时代经过了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模拟时代的媒体主要有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而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将人类带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新兴媒体,包括互联网、万维网、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移动电话、移动终端、社交网站等,引发了传媒领域的“数字革命”。[1]

新媒体所创造的虚拟社会在技术层面创造了虚拟环境,新媒体空间中的社会交往成为一种在虚拟空间中的交往,在线交往产生了身体缺席和话语在场,对“空间”形成了再认识。在文化层面,新媒体空间的知识分享模式转变、新媒体审美与艺术转变、新媒体伦理与政治话语转变。从新媒体空间的知识分享模式来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时代,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成为开放式、协作式分享的代表,而新媒体黑客则与盗版党一起进行着对抗式的分享。同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呈现出碎片化、流动性和自组织的特征。从新媒体空间的审美潮流来看,时尚与保守共存。新媒体艺术已经能够达到逼真、乱真与超真的效果。新媒体被一些人当作是乌托邦,而被另一些人戏称是歹托邦。

(二)新媒体代表人士的社会职责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在这个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统一战线也顺应时代发展,把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了工作范围。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新媒体从业人员,指在新媒体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他们大都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四类人:新媒体企业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企业项目、投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等;采编人员,负责媒体内容的策划、创作、传播等,如记者、编辑、推送人员等;技术人员,负责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如新媒体技术研发与维护人员等。[2]据调查显示,新媒体从业人员具有明显的特征: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35岁以下、本科以上的成为从业主体,且多数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党外多、留学多、兼职多,在新媒体从业者中有留学和创业经历的人士在新的社会阶层中战友有一定比例,且党外人士居多。流动性大、收入差距大,由于新媒体从业者中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90后在3年内更换工作的频次较高,岗位收入差别很大。创新意识强、舆论反应快,新媒体从业人员整体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勇于开拓,对新媒体话题和突发事件高度敏感、反应较快。

新媒体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掀起一场影响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网络强国愿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媒体空间既要充满活力,也要保持良好秩序。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无论新媒体发展还是新媒体治理都离不开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净化新媒体空间、弘扬新媒体正能量是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

二、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传播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渠道,实现直接的、个性化的、精准的、互动的、远程的、虚拟的、用户导向的推广,而且和社交通讯、互动娱乐、场景交互、自媒体传播等交融并存。这就决定了它的融合、开放、多向度、多形态以及高度个性化和自主性的文化承载和传播方式。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需要分析其面临的时代挑战和问题,探寻习惯于数字化生存的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如何在新媒体中建立政治认同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一)媒介文化的负面效应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负面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寡头的数据垄断,加剧了全球信息资源和文化权力的不平等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化。[3]数字鸿沟问题凸显,存在着“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4]媒体的“文化霸权”并未就此遁形,新媒体媒介虽然强调了传授关系的双向互动,但是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其对话语权实施影响的主要方式“议程设置”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面貌特征继续隐蔽而深刻的牵制着受众对世界的认知。比如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在国内的新闻信息新媒体传播领域就属于权威媒体。它们通过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影响的受众成员对新闻信息话题选择性关注(只关注媒介重点强调的,而忽视媒体未提及的),关注顺序以及关注程度的大小。其次,根据相关实证调查显示,从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内容分析来看,我国目前新媒体话语实践中存在“社会上层、社会中间层和社会下层”的话语表达失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存在扩大化趋势。互联网信息超载,碎片化信息导致文化上的纷乱和盲从。[5]新媒体媒介文化作为当今的优势文化,将传统文化挤压至边缘。2017年6月为止,我国网民数量7.51亿,手机网民7.24亿,以10-39岁网民为主,占72.1%,毫无疑问,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通过新媒体有效传播,年青一代势必会迷失自己的政治信仰,在国际上也不可能秉持文化自信的底气参与全球文化建设。

除了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不平等问题,随着新媒介的普及媒介色情的泛滥又以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出现。媒介色情信息带来的成瘾问题,对青少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包括误导青少年的性观念、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等。

(二)媒介景观的狂欢化

媒介平台的跨界互溶使得流行语在打破空间界限的同时,无形中也促成了此类特殊语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渗透性。从公共时间到私人时间,人们被无限制的暴露在流行语的各种反叛常规的无等级插科打诨中,在各种肆意的情感宣泄中迷失真我。媒介流行语的这种时空上的无界限和渗透性,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狂欢”的节庆性语境特征,因此呈现一种扭曲的“伪狂欢”景观。人们同样的需要参与两种生活“官方的和狂欢节的生活,同样地从两个角度——虔诚、严肃的和诙谐的看待世界”,[6]这才能构成完整的生存世界。如果取缔了日常的非狂欢式的生活,将日常生活与娱乐化狂欢化的边界完全混淆,那么“狂欢”也将失去其“颠倒的世界”的存在可能性。有人提出互联网既然是天然的“狂欢”广场,网络就作为人们与现实生活相对比的“第二世界”。随着媒介化生存的不断演变,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网几乎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领域,贯穿着一天24小时的大部分时间,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友等主要的存在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常态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媒介化生存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

(三)新媒体时代的群体性事件

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赵鼎新指出:“一个社会如果变迁规模很大,且这些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不能被及时消化(即所谓“制度化过程缓慢”),就很容易发生社会运动和革命。”[7]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的加快,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层结构也发生着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度调整,社会不公平现象大量存在,从而导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群众的正当诉求无法得到政府积极回应,国家进入矛盾多发期。同时,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并呈现出集聚效应,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社会泄愤、民族宗教和种族冲突等诱因成为群发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导火索”,其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我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各种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首先关注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养老和医疗等领域,易于在民众当中形成共鸣,引发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群体性事件。[8]在我国,群体性事件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媒体时代,在由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大众媒体所构建的中介公共性的情形中,能见度的斗争只是获得经由大众传播生产者所认同的观点与问题,大多数的个人无法直接对中介公共性产生影响。[9]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为个人提供了建构媒介公共性的可能,通过自媒体的使用,来传播客观公正的现实信息,从而争取社会的能见和世人的关注。

三、新媒体代表人士统战工作对策

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理论的探讨最终还是要以实践的落实来完成。在对新媒体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变化论述的同时,通过结合现有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经验,探索统战工作实践层面的可行策略。面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对象多元化特点,统战工作的组织形态为了保证有效性和普及性必然是一种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式结构。总结已有研究经验,将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形式分为四种:政府驱动、企业服务、社会组织及自我管理。

(一)政府驱动——统战工作的基础渠道

统战部定期组织的培训和党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正规性、目的性和规律性较强,同时教育对象数量较大,便于统一操作,教育效果显著而易于测量。在各地的统战部门,每年都会组织“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培训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开展理论培训、学习考察、现场教学和党员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巩固了共同思想基础。统战部还与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如果我们想对舆论引导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就需要把传播、技术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统战部结合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或新媒体舆情风向,不定期设置网上议题,引导新媒体人士参与热评,通过线上互动凝聚共识。各地积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各种平台为契机,将新媒体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成员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各地统战部重视加强与宣传、网信、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和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新媒体从业者的思想动态,形成工作合力。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特点,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引导工作。

(二)企业服务——统战工作的常态途径

企业服务是政府驱动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企业也是新媒体从业者日常媒介行为的主要发生地,企业服务以其灵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的特点对统战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日常组织形态。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顺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符合中国新闻舆论工作和统战工作的现实要求,对于企业建设的意义重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传媒已转型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供。传媒组织必须转型为学习型组织。[10]当企业有计划、有方法的介入新媒体从业者的日常媒介使用,包括帮助新媒体从业者树立正面的舆论引导思想、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在公共舆论平台中发挥积极作用等,都会更好的帮助新媒体从业者避免媒介的负面影响,形成良好的媒介价值观,既能够引导和帮助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又能够支持和推动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在统战工作的企业服务中,提升媒介经营管理者的媒介素养是基本前提。作为企业服务的执行者和责任者,媒介认知度较高、了解媒介制作流程、具有成熟的媒介批判意识和相对丰富的媒介审美经验的企业经营者是影响企业统战工作教育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中成立党支部也是加强统战工作的有力方式。如2017年8月1日,经龙岗区非公党委批准,深圳全接触公司成立“深圳全接触”党支部,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新媒体平台命名的党支部。该公司在深圳拥有150多万粉丝,是深圳第一大号平台,现有员工61名,党员10名。公司成立至今,以深圳全接触名义策划并执行的活动在深圳举办了大大小小近百场。其中“12.12打工者节”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深圳全接触和现场活动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向深圳市民发出关爱基层劳动者的倡议,得到了10多万市民的签名支持。自此,深圳全接触倡议每年的12月12日打造成“打工节”,在深圳各个区都开展宴会活动,让更多基层劳动者参与进来。不仅如此,深圳全接触的新媒体从业者还策划了全国首个为外来工打造的免费音乐节“蓝领音乐节”;积极开展公益项目“大家亭”;打造了“不要爸妈陪”48小时虚拟社区生存体验……受到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十分强大的吸粉和活跃粉丝的能力。近几年,深圳全接触开始和各区各政府展开新媒体合作,目前在合作政府数量不断增加。深圳全接触平台一直致力于为深圳民众解读政府颁布的各大新政,粉碎谣言,澄清重大舆情,为行业发展和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生态做出应有的贡献和服务。深圳全接触党支部获批成立后,企业正积极探索新媒体党支部在平台载体建设,党员教育,作用发挥,传播正能量等模式,更好的成为党政机关和民众沟通的桥梁。每一名新媒体从业人员都负有国家使命感、努力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时刻提高政治觉悟力,用行动刷新大家对于新媒体行业的认知、获得人民的尊重,一起以身作则,让新媒体人成为备受赞扬的光辉职业。

(三)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广泛资源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驱动和企业服务的补充是统战工作最多元、传播力度最强的组织形态。具体包括:“媒介教育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宗教组织、社群团体、学术团体、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图书馆、信息通讯机构、媒体机构(公共性及商业性)、媒介监管组织等等”。[11]统战工作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大力推动。以山东为例,为更有效地把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组织起来,2016年依托省新知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新媒体人士分会,搭建起党委政府与新媒体人士、新媒体人士相互之间联系的平台和纽带。

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新媒体正能量”可作为统战工作的具体目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新媒体从业者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营养记。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新媒体长城,让红色文化搭乘新媒体快车,相得益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领域生机勃发、生生不息。各个社会组织应该凝聚共识、加强团结,紧跟时代脉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增强法制意识,明辨是非黑白,抵制新媒体谣言,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凝聚更多正能量,积极维护新媒体安全;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新媒体文化;增强舆论引导意识,正面引导新媒体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媒介自身的传播特性,建立统战工作的媒体组织也成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新发展形态。

(四)自我管理——统战工作的新组织形态

在统战工作中,建立“自我反应模式”的统战理念,这尤其适用于新媒体的自由性、虚拟性、交互性等传播特征如此明显的媒介环境。新媒体从业人员除了要在他人的引导下了解统战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媒介进行统战工作的技巧等一般层面上的素养;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独立批判、判断、选择和理解媒介信息的能力,对媒体舆论、媒介社会关系甚至媒介中的自我进行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

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首先是获得了新媒体的赋权,又称增权、充权、授权,赋权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怀、对小团体沟通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性。[12]赋权的受益者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此外,赋权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让受益者抓住权力进而发展权力,并积极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识:个人层面,它整合了对个人控制力的认知,对生活的积极主动接近,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性理解等意识;集体层面,它指“组织一群人一起工作,以改进集体生活,并与协助维持其生活质量的社区组织或能动者保持联系”。[13]赋权还将“参与”作为核心概念,在赋权的过程中,决策的制定权和资源的控制权被源源不断地授予(或转移)到受益者的手中。这种由技术革新带来的权力本位基础上的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大致表现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传播渠道的把握、话语格局的主导等方面的变化。纵观历史,传播和信息一直是权力和反权力、支配和社会变革的基本来源。在某种程度上,媒介已经成为决定权力分配的社会空间。当赋权由新媒体落地到现实生活,辩证地看,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赋权过程也是政府权力转移/下移的过程,或者说是政府分权过程。自我管理目标对统战工作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以个体的独特人格为出发点,强调人们在新媒体媒介环境中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等活动,加强自身的新媒体舆情设置能力,并建立自觉的新媒体文化批判反应意识,为建构良性的媒介生态环境,解决当下的媒介生存危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科学地做好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应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根据形势变化,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工作。

[1]George E.Belch,Michael A.Belch,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M].Burr Ridge,IL:Irwin/McGraw-Hill,2011.

[2]如何看待、理解“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EB/OL].中央统战部网站,2015-06-04.

[3]孙宜君,葛志宏.论新媒体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伦理困境与建构原则[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

[4]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R].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1999.

[5]温厚禄.数字电视广告生存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苏]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等译.拉伯雷研究.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李红星,王曙光,李秉坤.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策工具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7.

[9]Slevin J.The Internet and Society[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

[10]张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11]张艳秋.理解媒介素养:起源、范式与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丁未.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

[13]A Zimmerman-M.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Issues and Illustr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

猜你喜欢

媒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刘明嘉:以自我为媒介传递音乐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