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派”方言电视节目《新闻痒痒挠》的语言艺术

2017-03-08陶立军

关键词:方言主持人武汉

陶立军,李 欣

(1.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谷城巨人教育学校,湖北 谷城 441700)

论“汉派”方言电视节目《新闻痒痒挠》的语言艺术

陶立军1,李 欣2

(1.武汉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谷城巨人教育学校,湖北 谷城 441700)

《新闻痒痒挠》是 2013年湖北电视台重磅打造的“汉派”新闻脱口秀栏目,它的节目定位、主持风格、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受到广大武汉市民的追捧。本文以《新闻痒痒挠》的语言艺术为切入点,在从角色定位、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三方面分析节目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语音形式、选词用词、句式的使用,以及修辞格的运用等多方面剖析了该档节目的语言策略,力求发掘此档节目的语言艺术,并为其他同类电视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汉派节目;方言;新闻痒痒挠;语言艺术

《新闻痒痒挠》是 2013年湖北电视台重磅打造的“汉派”新闻脱口秀栏目。开播以来,该节目选择采用方言来播报(谈论)新闻,通过“唠新闻、聊热点、讲道理、赏趣图、吐槽卖萌”等形式再现生活。同时,该档节目还运用了嘉宾访谈、观众互动等方式,非常接地气,牢牢地占据湖北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另外,该节目从主持人的选定到节目的编排,以及角色定位,台词敲定,表达方式,无不具有浓郁的武汉特色。可以说,《新闻痒痒挠》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资讯,它更多地是武汉市民互相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一、节目语言的特点

(一)角色定位平民化

《新闻痒痒挠》节目最大的特点是本土化、市井平民化,即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是节目内容的主要来源。而该档节目的主持人不在是站在事件之外,以旁观者身份来客观、中立述评新闻事件。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普通老百姓,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事,让自己站在与普通市民相同的立场来观察、表述和解读新闻。这样的视角,显然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另外,主持人运用平民化、市井化的武汉方言来进行播报,并进行戏剧化处理,让观众看到身边滑稽人、滑稽事。 如:

主持人痒痒:昨天隔壁老王和他媳妇,在屋里又扯皮了,那媳妇一气之下咧,就跑到我屋里来了,跟我老婆说是打好了配合,假装失踪,让老王急一下子,结果吃晚饭的时候咧,老王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语气蛮激动啊(模仿老王):喂,痒痒,我的那个老婆冇看到人咧,人失踪了,一天冇看到人啊。老王的那个媳妇就在旁边偷偷的尖耳朵听,还在那里暗自高兴,心想啊老王还晓得捉急,于是咧,我就假装找不到的样子,就在电话里头和老王说了,我说(打电话状):喂,老王,你莫急啊,要不然你这样,先到你老婆平常克的那些位子你克找哈子,结果老王搞了句么事啊(模仿老王):找个鬼啊找,痒痒,我给你讲啊,我打电话就是想给你讲下子,我太高兴了(兴奋状),老婆不在屋里,这样,你赶紧出来,晚上我们先打个牌,然后出去喝个酒,你看这样么样呢,痒痒?接下来您就晓不晓得么样的啊,我告诉你,老王的媳妇一分钟之内回去把老王(击打状),狠狠的搞了一顿,好黑人啊。夫妻之间如果真的玩失踪那绝对是让人急的跳脚的事情。

这是在新闻“女子被怀疑骗婚,结婚一个月就失踪”的引入这个小笑话。在人物身份上来看,都属于武汉的普通市民阶层,而通过第一人称叙事的策略,主持人把自己有效融入到事件中。这种语态既体现了主持人对节目内容的深度嵌入,同时,也很好地凸显了平民化的角色定位特征。

(二)表达方式讲述化

《新闻痒痒挠》是一档主要服务武汉本土市民阶层,以民生与社会新闻为主的脱口秀节目。栏目汇集当下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趣味性的新闻素材,重新组合进行二次传播,主持人讲述的能力决定了碎片化的素材最终整合的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为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因此,节目主持人在两则新闻之间的衔接上往往避免采用类似“来看下一条新闻”的生硬表达,而是在上一条新闻的结尾通过承前启后的评论,巧妙导入下一条新闻的基本信息,不知不觉实现新闻内容的承转,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合方式,构成了《新闻痒痒挠》栏目表达方式的重要特色。而基于生活化讲述的言语风格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把握,也有效缩短了受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理距离。

另外,该档节目主持人自觉拉开与央视等主流媒体主持人的距离,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观察事件,以一种“拉家常”的方式去进行讲述,并大胆引入了表演、说唱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节目内容呈现出更加轻松、幽默和多元化的特征。

基于生活化讲述的言语风格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把握,也有效缩短了受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理距离。

(三)语言风格个性化

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王群和曹可凡认为,“风格,就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所展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一派的技巧与习惯”。①《新闻痒痒挠》主持人经常运用讽刺等各种手段批判社会现实,揭露丑恶,反映社会流弊。

主持人痒痒:要说现在打电话,骚扰110、120、119的人,那真不少,报假警,拿接线员开心的咧也是大有人在,那对于这类人啊,痒痒想送上一副对联,您们听一下子,上联:古有衙门前之鸣冤鼓,下联:今有接线员之骚扰苦,横批:欠敲。

这一段对联朗朗上口,容易铭记,观众看过新闻之后不得不感叹现代社会中确有不少市民的素质较低。

再就是用俏皮话、谦虚智慧的语言反讽,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请看:

主持人痒痒:话说昨天下班之后啊,我到操场去锻炼,跑完步之后呢,我就在跑道边上休息,这个时候有个老兄跑过来了就问我啊(模仿老兄):唉,你会不会打篮球啊?(回答)不会啊,么样啊?(模仿老兄):啧啧啧,长这大的个子,连篮球都不会打,你好没用。(生气状)那你长这矮你会不会卖烧饼,莫名其妙。么样啊,长的高就要像姚明一样会打篮球?那你长的矮你去卖烧饼啊。

主持人以俏皮的语言反击了一个“不友善的老兄”。在当今社会,思维定式已经屡见不鲜,主持人采用趣讽的方式说出,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使观众发笑,带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主持人的语言策略

优秀的娱乐节目吸引观众并不仅仅靠主持人靓丽的外表,更靠其调动起来的轻松氛围能为观众带去快乐,驱除疲劳。而幽默就是制造这种效果的活跃因素,它“从来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缓冲剂、黏合剂,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②《新闻痒痒挠》主持人打破常规的语言规则,运用幽默,使语言最大限度的为节目服务,体现“活”的语言策略。

(一)语音形式变化多样

1.上口段

老武汉人说话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观察日常生活的乐趣,常常通过编说顺口溜、打油诗等表达情感,既便于传播,又有很浓的武汉味。

主持人:看到这里,想起一首民谣: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眼睛黑溜溜,想吃肉骨头。狗子是无辜的,对于这种拿肉包子毒狗的龌龊行为......

这两个语段押韵和谐,语气流畅,上口易诵生动形象的用一首“儿歌”来调侃狗贩子的龌蹉行为,让观众在观看新闻的同时也对狗产生一种怜悯之情。

2.活化

所谓“活化”是指语流中语音活泼灵动的变化。它更多额是表现在“音色、音高、音量、音长的损益”。③其中,音节的活化是指韵为何声调的变化,语调的活化是指语势轻重、语调高低、语素缓急等方面的变化。

主持人:这时候,陈婆婆伸手就把耳朵揪住了“吃饭(高音),到处跑个么鬼(不耐烦),坐到(高音)”。

这一段,主持人能够根据表达需要,适时调整重音、语调和语气,收获了观众的熟悉感、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选词用词别出心裁

1.方言词汇丰富

方言主持是该档节目的杀手锏。主持人自然而然地用到浓郁本土色彩的词汇来凸显武汉色彩。例如:

主持人痒痒:前两天,深圳一家医院的手术室里,进行了一场不同款昂的脑部手术,医护人员围了一个大圈子,忙的不可开交,唉?(惊讶状)等一下,痒痒,我晓得,这脑部的手术只要是开脑壳的,那都是大手术啊,一般这种情况咧,病人都是打了麻药,昏昏沉沉,么事的找不到了咧,对不对啊?哈,如果是这样想的话咧,你就错了……

上段中,“不同款昂”意为“特别”的意思,“找不到”是“不知道”的意思,“么事”是“什么”的意思,这些都是典型的武汉方言。另外,节目中还随处可听到下面这些词:

名词:脑壳(脑袋)、我屋里(我家)、小 (小孩)、拐子(哥哥)

形容词:背时(倒霉)、拽、苕(傻)、扎实(厉害)、造业(可怜)

副词:蛮(很)、莫(别)、冇(没)

动词:搞、捉急(着急)

代词:么样(怎么样)、别个(别人)

数量词:一坨(一堆)、一滴嘎(一点点)

语气词:哇塞、撒、咧、哒、滴

以上都是该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方言台词,形象再现了武汉人日常生活气息和浓浓的本土色彩,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正是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的运用,将武汉本土的观众牢牢吸引,并影响着外地观众。

2.不同风格的词汇杂糅

在该档节目经常邀请嘉宾,这使得节目台词,经常是书面语和口语并用,古语词和网络流行语并用,方言俚语和普通话词并用,缩略语和全称词并用,汉语和外语并用。

(三)特色句式的使用

1.杂用祈使句、疑问句及感叹句

(1)主持人:不是你想的那样子!毕竟屋里的家务事我老婆全丢给我做,我在屋里忙完一阵子之后,浑身上下的汗,冷个鬼冷?

(2)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啤酒越狱事件,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麻烦,什么麻烦?你想一下啊,万一检查的酒驾来了,那满街的飘香!路过的司机那就说不清白了。

上述两句,句式变化多样,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杂糅,以这种形式出现的祈使句语气较重,符合熟悉的普通人之间的言语习惯,充满日常生活情趣。

2.特色插入语的使用

插入语区分于句法成分,是一种即使删掉插入语,句子的句法成分并不会发生改变,句法结构仍然完整的一种特殊的成分。插入语具有表达情绪、交流信息、衔接语篇、突出主题等功能,因此,在语言中合适地使用插入语,能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效果。如:

主持人乔治:电力大厦门口突然“砰”的一声巨响。

主持人痒痒:(惊吓状)“么样了啊?”

《新闻有道理》环节是主持人痒痒和另一个主持人搭档播报新闻时的一幕,这里的疑问句插入语的运用也是对主持人语言能力的衡量的一个方面。

插入语也具有语篇功能,一般体现其关联性。例如:

主持人乔治:维修费用要要司机承担。

主持人痒痒:唉哟(叹气状)这个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主持人乔治:么道理啊?

主持人痒痒:一分钱一分货啊……

在此,如果没有这句插入语,直接说“一分钱一分货”便会显得有些突兀,失去了语言的连贯性,没有轻松的谈话氛围。所以,“这个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相当于“因为”起过渡作用。但如果用“因为”一词颇为正式,反之用这句插入语显得更接近日常生活。

(四)多种修辞格的运用

1.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打比方来形容事物或道理,是一种形象化修辞手段,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唤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回味。如:

主持人痒痒:这就是,因为门被堵,不走寻常路,爬墙跌跟头,不怕把脚扭,这件事情说明了一个事实啊,女人是老虎啊,为么事这样讲咧,这个女将为了躲避前夫,宁愿爬墙而下,动作还如此熟练,堪比一株爬墙虎啊。

这段话把新闻中被前夫骚扰爬墙而下的女子比喻成爬墙虎,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主持人的比喻妙趣横生。

2.婉曲

在节目中,主持人有时故意不说明意图,只说与本意相关或类似的事物,隐含的地道出的意图,故意旁敲侧击,不进入主题,用方言说是“故意卖关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字“明白”的“明”字,“明”字日为阳,月为阴,过去咧,讲阴阳,现在讲正反,这是提醒我们……

这段是“厦门11岁女孩跌倒,钥匙不慎扎进眼”这则新闻中,一位母亲为了图方便而忽视了安全,主持人用“明”字的由来含蓄的说出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个道理。

3.排比

排比句常常用来表达主持人的感情,引起观众注意,提高语言的表现效果,因而这种修辞格在节目中大量运用。例如:

主持人:在这里,谨记痒痒的一段顺口溜“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小心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露莫围观,离得越远越安全。

这里的一句顺口溜,运用排比句式,琅琅上口。观众在观看了解化学品危害的同时,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又让观众了解到了生活小常识,从而增加表现效果。

4.对偶

对偶是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来表达相近或相对应意思的一种辞格。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看起来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一方面便于人们传颂和记忆,另一方面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

主持人:hello,大家好,痒痒来了。汉派新闻脱口秀,快乐每天伴左右;锁定《新闻痒痒挠》,想看什么都会有。每天的同一时间,中午的11点40分,痒痒准时恭候您们的大驾光临。

这是节目的开场白,这句开场白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语句整齐而又美观。便于观众铭记,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效果。

5.引用

主持人痒痒:诗人杜牧来到项羽自杀的地方,感慨万千,他在《题乌江亭》里写道“卷土重来未可知”感叹项羽当年要是冇自杀的话,积蓄力量在与刘邦较量一下,哪个赢哪个输还不一定咧,那这咧,就是成语“卷土重来”的故事。那接下来我们说的一个群体就“卷土重来”了,是个么群体咧,号贩子......

这里主持人引用“卷土重来”的故事来引出“号贩子”,在观众观看新闻的同时也增加了文学知识,语言诙谐幽默,也让观众喜闻乐见。

以上只是列举节目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平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些艺术手法,使节目生动有趣、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人们在观看节目同时,感受到节目的语言魅力,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三、结束语

《新闻痒痒挠》电视节目自出现开始就一面享受成功,一面应对人们的非议。一方面,该档节目的创办思路让观众享受到了普通话节目不可能带来的另种风情,它的收视范围和效果是有目共睹的。“随着节目的热播,武汉特有的、不为外人知的地域风情就通过电视传媒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宣传,客观上来说,这是对武汉优秀文化的一种张扬和宣传”。④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媒体一向是担负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今却公然出现了反面现象,也就引起了警觉。

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标准来压制,也不能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任其发展,而是要看清利弊,合理引导。

首先,这类节目的发展要把握一个度。即数量上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方言回流,影响我们推广普通话的成果;质量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愚昧低俗内容的传播,使方言类电视节目始终保持地方优秀文化传播者的形象。

第二,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比例,以及结合方式问题,使方言承载的文化内涵能够借助多种交流工具传播更广。“适当地使用方言成分可以为节目增加看点,但是纯粹使用方言则将非方言区的观众排斥在外,产生隔膜,进而对节目的推广产生消极作用”。⑤目前这档节目在用方言播报时,并未同步添加普通话字幕,这使得该档节目的受众只能是武汉本地人,而把那些不懂武汉方言,但又对武汉方言、武汉文化感兴趣的外地观众拒之门外了。

第三,合理定位,拓宽思路,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由于该档节目过于本土化,观众定位是中老年群体,导致节目调侃味和娱乐性过强,内容也只能是演绎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或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主题,虽生活气息浓厚,但这样的节目内容上更倾向于“小市民”的角度,内容比较单一,且观看时间要求连贯,这使得观众群受到限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注释:

① 徐世荣:《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绪论、语音部分)》,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82页。

② 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7页。

③ 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5页。

④⑤ 姜舒文:《方言类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主持风格探析》,电影文学,2009年第117页。

[1]欧阳杰群.电视节目品牌延伸策略初探——以“从《越策越开心》到《天天向上》个案”为例[J].声屏世界,2009,(7).

[2]石永军,赵应洲.方言主持人的特质及对节目的影响——以湖北经视《咵天》、《阿星笑长开》讲为例[J].南方电视学刊,2010,(8).

[3]张凤,娇侯丰.方言电视节目对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影响——以湖北电视经济频道为例[J].媒体时代,2012,(1).

[4]张贞.论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提升——以武汉方言栏目剧《都市茶座》为例[J].江汉学术,2013,(2).

[5]余瑾.方言电视节目的困境与思路[D].南昌大学,2010.

[6]陈芳.越策越开心的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

是一种引入别人的话语或其他前人的材料来说明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修辞方法。节目通过引用一些古今史实、诗歌、谚语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升华主题。

陶立军(1980-),女,湖北荆门人,武汉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研究;李欣(1993-)女,湖北襄阳人,谷城巨人教育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作文教学与汉语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方言主持人武汉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