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骨师之女》的中国元素象征主义创作解读

2017-03-08王莹莹王晶红

关键词:露丝鬼魂龙骨

王莹莹,王晶红

(吉林动画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

《接骨师之女》的中国元素象征主义创作解读

王莹莹,王晶红

(吉林动画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

本文对《接骨师之女》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龙骨、鬼魂和书法三个中国元素主题意象作出了汇总性阐释,剖析作者谭恩美的中西结合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中层次丰富的意象之美。

《接骨师之女》;中国元素;象征主义

美国华裔代表作家谭恩美善于结合中西方家庭伦理题材进行象征主义创作。《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2001年作品一经发表便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她展现华裔女性生活的又一力作。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的灵活运用成为小说中不容忽视的一抹亮色,深入人心。

在美国旧金山,日益年迈的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免于忘却,也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了解家族的身世和秘密,她用中文写下了回忆录;女儿露丝是位普普通通的作家,感情和事业均在走下坡路。通过母亲的讲述,我们仿佛目睹了一个老北京制墨世家的兴衰、一位接骨大夫之女(茹灵生母)的悲惨遭遇,以及茹灵姐妹如何历经各种颠沛与磨难来到美国的曲折经历。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与母亲隔阂很深,直到读了母亲的回忆录,才真正理解母亲,母女关系得到和解,并从先人的启示中获得动力,开始为母亲和家族创作,写作事业也得到发展。小说以一个古老的制墨家族的兴衰为历史背景,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三代女性的命运沉浮。

象征主义最初起源于法国,后来迅速波及整个西方国家,是现代文学思潮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隐晦的暗示与委婉的表达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一大特点。象征主义手法的表达并非只是表现在某些词句或段落中,而是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使整个作品富有象征性。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善于运用象征主义创作元素传达美国华裔女性的心声,既满足了美国读者对东方文化传统的好奇心,又给美国文学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作者层次丰富的象征手法中,“谭恩美不仅运用着她从中国文化中继承而来的传统和她的西方教育,而且也作为一个有着历史意义和重要性的美国亚裔作家,跟随着文学发展的步伐,早已开始挖掘着在美国移民团体的口头语书写文学样式与传统中的丰富宝藏。”[1]

一、龙骨——祖先与文明的起源

在《接骨师之女》中龙骨的象征意象贯穿始终,它是连接宝姨与茹灵故事的重要纽带,也是露丝探究母家渊源的神秘之物。这里的龙骨,具体指甲骨和北京人的骨头。小说中,保姆身份的宝姨将年幼的茹灵领入一个神秘的山洞,并告诉她自己的祖先把这里的龙骨磨成粉来医治骨折的人。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些所谓龙骨被证明是北京人的骨头,吸引了很多科学家前来研究,茹灵也因此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事实上,小说中的龙骨绝不仅仅只具有药用功能,它更是与神灵通话的一种工具,骨头上刻着的文字帮助人们探寻神秘未知的历史。所有关于龙骨的隐喻都是茹灵手稿中与女儿沟通的媒介,也是露丝了解自己中国祖先的关键。此外,龙骨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北京人又是有历史考据的最早中国人类,北京人的骨头便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因此,对龙骨的保护和珍视就意味着对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正如茹灵打算移民美国时想的那样“口袋里有两样宝贝。第一样就是当我是小女孩时她给我看的甲骨”。[2]192由此可见,龙骨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它的具体含义,而更是一种祖先与文明起源的象征。

小说中,龙骨的力量被魔幻化。当北京人的骨头被发现时,宝姨的父亲托梦告诉她们使用的龙骨其实是祖先的骨头。“你手里这些骨头并非龙骨,而是我们家人的骨头”。[2]147因此,宝姨想要返还龙骨的愿望隐喻着对祖先的尊敬,对古老文化精神的继承。在中国传统中,尊敬祖先的灵魂就会得到庇佑,反之就会遭到报应。而且,骨头像灵魂一样永不腐坏、不容侵犯。小说中关于沉船的片段就体现了这一点:载有北京人骨头的船在运往美国的途中沉船了。骨头不屈从任何强大政治势力,不容任何国家侵犯。而甲骨在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再次出现则隐喻中华文化不会随着年代的流逝而消失。

二、鬼魂——东方精神内核的外化

在《21世纪批评述介》的“幽灵批评”中,戴维·庞特指出“目前很多当代的批评都显在地与潜在地建立在文学的幽灵性上,建立在一种组成文学性的在场与缺席的古怪混合之上……通过特定的幽灵批评的视觉来分析美国华裔文学文本,人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与过去的经历、与无法安于现实生活的现代人的痛苦也有着微妙的联系。”[3]在谭恩美的作品中,中国民间神话、鬼怪传说等素材的频繁运用更加有利于象征手法的表达。

《接骨师之女》中,母亲茹灵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理解为鬼魂的征兆:“打碎了碗,狗叫不停,电话接起来没有声音,或者听筒里传来沉重的呼吸声”[2]7,而且母亲只钟情于中国文字,经常在其他人面前讲中文,即使对方听不懂。虽然露丝对母亲的这一行为很反感,但是仍然从话语中透漏给读者:只有通过中国文字,以讲故事的形式输入女儿大脑中的东西才能成为智慧,并可以保佑她避开危险和疾病。

谭恩美通过融入中国鬼魂的元素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神秘的空间。根据中国的传统信仰,鬼魂既可以害人又可以保护人。宝姨在尝试一切办法阻止女儿步入不幸婚姻失败后选择了以死抗争。她自杀前留给恶人棺材店老板一封信,声称如果她女儿茹灵嫁到他家,就做鬼也不会放过他们。宝姨的死挽救了女儿的幸福,但她的尸体却被刘家长姐扔到了被称为“世界末日”的峡谷,不得安葬。因此,宝姨化为冤魂。

宝姨的冤魂扮演着复仇者与保护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她报复刘家,每天出现在茹灵继父的梦魇中。为了摆脱冤魂的折磨,茹灵的继父不小心弄翻了油灯,使刘家的制墨厂燃起大火,从此家族败落。另一方面,宝姨的冤魂指引着她的女儿茹灵来到“育婴堂”,摆脱刘家人的桎梏,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东方情节与西方女性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爱赋予女性勇气与力量,爱能够使人摆脱现实的藩篱。

此外,宝姨自己也曾被亡夫的鬼魂庇佑。在婚礼那天经历丧父、丧夫双重打击的宝姨,在刘家曾两次生命垂危,最后都得到亡夫鬼魂帮助得以生还。第一次是宝姨由于失去父亲和丈夫的绝望吞下燃烧着的墨块导致重伤。刘家长姐宁愿她就这样死掉,也不挽救她的生命。然而,宝姨丈夫的鬼魂托梦给刘家祖奶奶,并警告说如果宝姨死了,他就会报复见死不救的人。由于对鬼魂的恐惧,刘家保住了宝姨的性命,但她此时已是容貌尽毁的哑女了。第二次是当刘家得知宝姨怀孕时,祖奶奶想把她赶走。宝姨丈夫的鬼魂又一次托梦给祖奶奶,要求她留下宝姨和未出生的女儿。因此,女儿茹灵出生后由长姐收养,宝姨则以保姆的身份照顾自己的女儿。

作为灵魂向导,宝姨的鬼魂不仅帮助茹灵逃往美国,还在女儿茹灵和外孙女露丝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美国女儿露丝和中国妈妈茹灵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难以沟通,但露丝六岁时发生的一个意外却让母女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那一年露丝意外从滑梯上滑落,摔伤了手臂。露丝得了暂时失语症。为了解决与露丝沟通的问题,母亲让她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沙盘上。露丝不再害怕语言交流冒犯她的母亲,常在沙盘上写出自己的一些真实观点。茹灵开始认真看待露丝这些文字,并认为是鬼魂指引着露丝写出对生活的暗示。有时候女儿所写的东西会变成现实,比如在预测股票方面。于是茹灵便开始利用这些提示进行投资。更为重要的是,在沙盘上写字使得露丝在美国同学中大受欢迎,这对于一个孩子的社会认知和自尊心培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那时起,露丝便成为了祖母的鬼手,虽然有时露丝会编造一些母亲想听到的话写,或者借祖母的鬼魂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毕竟大大缓解了母女俩的紧张关系。

事实上,宝姨的鬼魂从未离开过露丝。生活在美国,露丝无法清楚地感知宝姨的鬼魂,然而,她每年一次的失声就是宝姨鬼魂出现的一种神秘象征。“她并非真的相信自己的喉炎是因为厄运来袭,也不觉得自己不能说话跟流星雨之间有什么关联。但是打从童年起,妈妈就常跟她说,流星是‘鬼形所化’,看到流星会倒大霉。”[2]7露丝的失声不仅暗喻着她当时对于生活的隐忍与沉默,也暗示着长久以来宝姨在无声世界中的孤寂与痛苦。宝姨的鬼魂与露丝的关系如影随形,作为鬼魂,宝姨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沉默的。她的灵魂必须要找到一个代言人来记录自己的故事。尽管已经移民美国五十多年,她的女儿茹灵仍然很难听懂当地的英文,可以说茹灵在英语国家中沉默着。幸运的是,她在美国出生的外孙女露丝可以成为她的英语鬼手。

可以说,没有鬼魂的象征意象,整个小说的情节就无法展开。鬼魂在母女三代人中扮演着灵魂导师的作用。宝姨的鬼魂在女儿和外孙女的心中早已化身为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起源于中国,是体现文字之美的特有表现形式。在书写过程中,讲究心、眼、手、笔合一,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流芳百世的作品。好的书法家擅长抓住书写时的神韵,向观赏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知。因此,书法作品往往是书写者精神世界的艺术表达。小说中,书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浓郁的象征意义。

首先,书法承载着书写者永恒不灭的记忆。在《接骨师之女》中,古老的中国文明是由无名的书法家们刻在甲骨上传承的。作为甲骨的继承者,宝姨同那些无名书法家一样,也是一名用文字承载记忆的书法家。在宝姨的生命中,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无法说话,她讲述故事的唯一方式就是书写。宝姨对汉字“心”的解释饱含着深刻的象征含义:“看到这一弯吗?这是心脏的地步,血液聚集在这里,然后留到全身各处。这三个点代表了两条静脉和一条大动脉,血液就是通过它们流进流出。”[2]131除此之外,她还对汉字书法的意义做了进一步解释,“人应该认识到事物是如何开始的,一个特殊的开始决定了一个特殊的结局”[4]。如果没有她的自传书卷,女儿茹灵就没有办法解开身世之迷,她所经历的故事,也将随着岁月流逝被人们淡忘。茹灵正是从宝姨生前遗留的文字中了解其坎坷的一生,并开始理解为何宝姨不惜以死相逼来反对自己的婚事。在读过手稿以后,茹灵对宝姨的不幸遭遇怀有深深的同情,也开始理解当年为何母亲要如此急切地教自己学习写字。由此可见,书法是弥补两代人误解和情感创伤的粘合剂。

其次,书法作为一种传承,继续影响着茹灵以后的人生。宝姨教茹灵传统书法,并把书法奉为平衡生活的伟大艺术。对茹灵来说,书法是她生活各个方面的延伸,能用毛笔写书法也为她赢得精确和古典的好名声。当茹灵被送往育婴堂孤儿院,她被接收的唯一理由是会写书法。书法也使得她与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年轻的地理学家开京结缘。“我写什么,他也跟着写”。[2]196

精于书法最终还使得茹灵以访问艺术家的身份移居美国。茹灵会用汉字作画,这种技艺使得她在美国成为了美工技师。当茹灵意识到自己正在丧失记忆时,她开始为女儿写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希望女儿露丝永远也不要忘记家族历史和她们的中国祖先。

最后,书法又成了维系茹灵和女儿露丝关系的纽带。茹灵从小就教女儿学习中国文字和书法。但女儿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反感。当露丝发现母亲有老年痴呆迹象时,她决心为母亲做点什么。于是邀请母亲在她的书里用中国汉字绘画,这使得茹灵非常欣慰。两个人也常有机会探讨设计稿。随着交流的深入,露丝逐渐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兴趣,并更愿意了解母亲和外祖母的故事。因此,她着手翻译母亲的手稿,从而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然而,在封建中国,书法被看做是男人应具备的思想技能之一,若非书香门第,女性往往无权学习书法。茹灵对于书法的追求挑战了传统观念,并向世人证明女性也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思想转化为文学创作。茹灵从宝姨那里传承来的书法技艺无疑是对传统男性主宰世界的挑战。

四、结语

作为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谭恩美在创作中对象征意象的运用可谓灵活娴熟,层次丰富,将读者带入神秘的东方世界,并从中参悟出生活的真谛。《接骨师之女》成功地利用中国元素作为象征手法的表达,向全世界读者进一步宣扬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中国华裔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牢笼的桎梏,追寻自己理想生活的伊甸园。

[1]Huntly E D.Amy Tan:A Critcal Companion[M].London:Greewood Press,1998.31.

[2]谭恩美.接骨师之女[M].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沃尔弗雷斯.21世纪批评述介[M].张琼、张冲,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Tan,Amy.The Bonesetter’s Daughter[Z].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2001.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16JL0020A)

王莹莹(198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王晶红(197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露丝鬼魂龙骨
架龙骨
Never Let Go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鬼魂的作用:评《唱啊,曝尸鬼,唱》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鬼魂岭的秘密
惩罚和保护都是爱
识别真假龙骨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
投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