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浅析

2017-03-08董国华

关键词:拟声词蒜薹现代汉语

董国华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浅析

董国华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作者莫言使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本文通过对文中出现的拟声词进行结构特征、词义方面的整理总结,进一步深入研究拟声词作为一类特殊词类的语法功能、修辞效果等特点,从而发现拟声词的价值意义,和作者用词的精当巧妙。

拟声词;结构形式;语义;语法;修辞

一、引言

对于拟声词的定义,向来不太一致。《实用现代汉语词典》:“通过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以人的五官感受把事物的声音、色彩、形体等如实地描摹写下来,叫做摹绘。 ”[1]《辞海》:“拟声词”也叫“象声词”。摩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如摩仿流水的“潺潺”,摩仿布谷鸟声的“布谷”。《语言学词典》:指语言学中用来摩仿自然界声音的字。拟声法不一定把声音摩仿得很像,只是习惯上这样说,大家心理上也觉得颇像。虽然拟声词的定义少有出入,但简单说来拟声词就是描摹声音的词语,通过对不用事物声音的摹写表现不同事物的特点。《天堂蒜薹之歌》是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力作,该文以蒜薹事件为经线,以几位主人公的悲惨经历为纬线,深刻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底层民众生存的窘迫,批判了社会的不公正和黑暗。莫言在这部作品中超过300余处运用了拟声词。通过这些拟声词的运用我们感受到的是更加鲜活和生动的场面描写,极大增强了作品的韵律美和音乐感,让人在听故事中却似听到的是一首歌曲。

二、《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的结构特征

拟声词没有词根或词缀,也不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进行组合的,在构造方面上主要是以追求一种听觉上、语音上的相似性,因此我们看到拟声词里重叠的形式很多。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的分类方式,按照音节的多少,拟声词分为: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三音节拟声词和四音节拟声词,而就其重叠形式又可分为AA型、AB型、AAB型、AABB型、ABAB型、A里AB型等。

(一)单音节拟声词(A型)

嘭、砰、嗡、哇、呱、噗(噗噗)、唔、嘟(嘟)、噢(噢)

(二)双音节拟声词

1.AA型

簌簌、笃笃、嗒嗒、哗哗、咯咯、啪啪、嚓嚓、哧哧、咝咝、嘡嘡、哼哼、唧唧、呜呜、喳喳、嗡嗡、噼噼、哇哇、呼呼、咣咣、嘤嘤、咻咻、唰唰、噗噗、波波、嘻嘻、哞哞、怦怦、当当、吱吱、嗡嗡、喇喇、嗤嗤、哔哔、沙沙、噜噜、嗷嗷、叭叭、咕咕、哐哐、嗒嗒、嗞嗞、隆隆、突突、汪汪、嗡嗡、吭吭、嘈嘈、汩汩

2.AB型

哗啷、嘎唧、呼通、咣堂、咔嚓、吧咂、咕咚、豁喇、哗啦、呜噜、啪嗒、嘎吱、哔剥、咕嘟、轰隆、哧溜、哎哟、啪唧、当啷、哼哧、噼啪、喀啦、吧嗒、啪嚓

(三)三音节拟声词

ABB型

呼噜噜、哗啦啦、嘎吱吱、轰隆隆、咕嘟嘟、哭咧咧

(四)四音节拟声词

1.AABB型

噼噼啪啪、喳喳唧唧、叮叮当当、咕咕噜噜、呜呜咽咽、嘎嘎吱吱、咯咯吱吱、抽抽搭搭、窸窸窣窣、噗噗通通、噼噼啪啪、哗哗啦啦、哩哩啦啦、吱吱扭扭、呜呜呀呀、吱吱呀呀、嘟嘟哝哝、嗤嗤啦啦、嘻嘻哈哈、嘎嘎吱吱、咯咯噔噔、呼呼隆隆、呜呜啦啦、咯咯唧唧、哎哎呦呦、呜呜噜噜、嘁嘁喳喳

2.ABAB型

咔嚓咔嚓、嚓啦嚓啦、咔嗤咔嗤、吧嗒吧嗒、嘎唧嘎唧、呼噜呼噜、哼哧哼哧、扑哧扑哧、嗞啦嗞啦、扑簌扑簌、咣嘡咣嘡、吧唧吧唧、扑啦扑啦、咕唧咕唧、咯噜咯噜、刷啦刷啦、呱唧呱唧、呼哧呼哧、吱扭吱扭、呱嗒呱嗒、咕噶咕噶、咯嘣咯嘣、咕噜咕噜、吐噜吐噜、咕嘟咕嘟、噼剌噼剌、呱嚓呱嚓、哗啦哗啦、哧楞哧楞、咯吱咯吱、呢呢喃喃、扑通扑通、咣啷咣啷、吭咚吭咚、哧溜哧溜、咯嘣咯嘣

3.A里AB型

劈里啪啦、稀哩哗啦、叽里呱啦

4.其他

啊哈哈哈、勾儿嘎儿

(五)小结

据统计,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作者共有300余处使用拟声词,非重叠拟声词有180个左右。而在《现代汉语词典》这样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词典中共收录拟声词225个,可以说,莫言在作品中从数量上来说很多很多。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文中拟声词使用数量最多的结构是AA式,其次是ABAB式,再次之AAB式和AB式。

2.单音词的重叠式和双音AA式不同,如嘎嘎、呱呱、突突,它们是单音拟声词“嘎、呱、突”的叠用式,而不是双音AA式。AA式叠音词和AA叠用式的区别是:前者没有AAA式,后者可以有AAA式,甚至AAAA式。但它们都是拟声词。比如:

簌簌 *簌簌簌 *簌簌簌簌

隆隆 *隆隆隆 *隆隆隆隆

噢噢 噢噢噢 噢噢噢噢

嘟嘟 嘟嘟嘟 嘟嘟嘟嘟

噗噗 噗噗噗 噗噗噗噗

3.从字形上我们看出,拟声词中大多数都带口字旁。声音大多是由人或动物的口中发出来的,这正是拟声词蓦拟声音的体现。

4.拟声词形声字数量多。很多拟声词声旁作用非常突出,成字也即在声旁的基础上加口字旁。比如嘎吱、咔嚓、咯嘣咯嘣。

三、语义特点

拟声词按语义特点来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拟人类和拟物物,然而,拟物类数量大概念宽泛,所以,还可以再细分为拟动物类、拟自然现象类、事物性质类等,总而括之,我将全部拟声词分为如下几类。

(一)关于人的拟声词

关于人的拟声词,既有表示人的动作的,比如哭笑、呼吸、喊叫、咀嚼吃、说话等,也有表示人的心情的,如心跳的声音、脉搏的声音和血流的声音,还有描写人的脏器活动的声音,比如腮部、骨头等。其中包含一些与叹词同源的拟声词。

心脉——怦怦、咯噔、

笑声——嘻嘻、嘻嘻哈哈、咯咯、嗤嗤

哭声——抽抽搭搭、呜呜、嗷嗷、呜呜咽咽、呼噜呼噜

说话——呜噜、哗啦啦、、叽里呱啦、咧咧、嘟嘟哝哝、嗷嗷、喃喃、唔、呢呢喃喃、嘈嘈、呜噜呜噜、哼哼唧唧、咕咕噜噜

喘气——吁吁、吭吭、呼哧呼哧、哼哧哼哧、呼呼

鼾声——呼呼

饮吃——咯吱咯吱、咕嘟咕嘟、哧溜、吐噜吐噜、呜呜呀呀、咯嘣嘎嘣、咔嚓、咕咚、呼噜呼噜、呱唧呱唧、咔嗤咔嗤

脏器——呱唧呱唧、叭叭、咯嘣咯嘣、咕噜咕噜、咕咕、呼噜呼噜、哩哩啦啦、噗噗、咕咕噜噜、嘎唧、轰轰、嗒嗒

咳嗽——咳咳

叫声——哎哎呦呦、哎哟、嚎、喔、呜呜啦啦、哇、哭咧咧、嗤嗤、咻咻、

呕吐——哇、哇哇

咂嘴——嗞嗞、吧咂、吧嗒吧嗒

吐沫——噗噗

鼓掌——噼噼啪啪

眨眼——哔哔

(二)关于动物的拟声词

昆虫——嗡、唧唧、嗡嗡、唧唧啾啾

马驴——哧哼、吧唧吧唧、咯嘣咯嘣、嗒嗒、噗噗噗、勾儿嘎儿、

老鼠——唧唧、呜噜

鸡狗——哧溜哧溜、汪汪、咯咯

牛——呼、刷啦刷啦、呱嗒呱嗒、咕嘎咕嘎

鸟类——沙沙、吱吱、哞哞、喳喳唧唧、喳喳

(三)关于自然现象的拟声词

关于自然现象的拟声词有摹仿风雨声、打雷声、火炽声和流水声等。

风——飕飕

雨——吐噜吐噜

日——唧唧

水——滴滴答答、哗哗、哗哗啦啦、咕嘟、呼隆、轰隆隆、噼刺噼刺、喇喇、咣嘡咣嘡

火——哔剥、嗤嗤、咣嘡咣嘡、簌簌、汩汩

(四)关于事物的拟声词

车辆——吭咚吭咚、嘎嘎吱吱、咯咯噔噔、隆隆、呼呼隆隆、吱吱扭扭、咯咯唧唧、嘎吱

机器——突突、嗒嗒、沙沙、噼噼啪啪、啪啪、咝咝

植物——嘎嘎吱吱、嘎吱吱、波波、嚓啦嚓啦、唰唰、噼噼啪啪、嚓嚓、哗啦啦、咝咝

床——嘎嘎吱吱

脚步——哐哐、当当、踢踢沓沓

液体(血、气泡)——噗噗、扑哧扑哧

喇叭——嗤嗤啦啦

铃铛——丁丁当当

电棍——哔哔、喇喇、嗡嗡、噼噼

开关门——咣啷咣啷、哗啦啦、吧嗒、当啷、吱扭吱扭、咣堂、嘎吱、呼通、哗啷、砰

刀、剪刀——咔嚓咔嚓、丁当、

回声——嗡嗡

锁——咔嚓、咔嚓咔嚓

手铐——咯咯吱吱

(五)关于事物声音性质的拟声词

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或事物之间的碰撞、击打、摩擦、滚动掉落、倒塌、破裂、破碎声。摹拟这些声音的拟声词都归入此部分。[2]

碰撞、击打——呱唧呱唧、扑通、哗啦啦、啪嚓、哗啦哗啦、扑通扑通、隆隆、哔剥、笃笃、啪嗒、当当、豁喇、扑啦扑啦、咣咣、噼噼啪啪、嘡嘡、嘎唧嘎唧、嘭、啪啪

摩擦——咔嚓咔嚓、呜呜、呱嚓呱嚓、哗啦哗啦、、哧楞哧楞、喳喳、吱吱扭扭、吱吱呀呀、吐噜噜、咯咯吱吱、嚓嚓、嚓啦嚓啦

滚动——稀里哗啦、咕嘟嘟、滋啦滋啦

掉落——啪唧、噼里啪啦、扑簌扑簌

破裂、破碎——噼啪、喀啦、哗啷

(六)小结

通过对《天堂蒜薹之歌》拟声词的搜集整理归类,可以总结出:

1.不同词类的拟声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如上的分类虽不够精细,但我们以与人有关的拟声词一类看出,在这一类下又可以再细分为更多的类别,比如叫喊、呼吸、饮吃、喘气、哭笑等等,而且,细分下来的词类每组都可有多个拟声词。所以说,拟声词表示声音的多而广且细的能力是不能小觑的。

2.同一拟声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也就是说,一个拟声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声音。比如,哗啦啦,既可以摩拟人的哭声也可以摩拟开关门声以及击打的声音。

3.拟声词中有部分异形词。比如叮当和丁当,吧嗒和叭嗒等。这是历史演变的结果。由于历史久远和流传的讹误等原因,一些拟声词形式不只有一种,但这些是为我们可以接受的。

四、《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的语法特点

(一)做独立成分

1.“快抽快打,快抽快打!嘭!青蛙爆炸”(第11页)

2.张九五把书合上,叽里呱啦,一字不差地背完了书。(第262页)

一方面拟声词可以独立成句,像第一句的“嘭!”;另一方面,拟声词可以做独立成分,它不充当句子成分但有其特殊的句式作用。

(二)做定语

1.“他的血喷在路面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

2.她看到大哥痛苦欲绝的样子,心一下子软了,呜呜的嚎哭变成了低声的抽泣。(第59页)

3.钥匙响着,铁栓豁喇一响,铁门被推开,哨岗左手持枪,右手扶着钥匙,问:“九号,你怎么啦?”(第104页)

拟声词做谓语后面接的一般是“……的”声音或者“……一声(或一响)”。

(三)做状语

1.“正是下大坡,车滑着,哗哗啦啦漏着水,水箱破了,漏着水跑。 ”

2.“搅拌机里的桨片划着灰斗子,咔嚓咔嚓地响着。”

3.他听到金菊也在嗤地笑,他想象着她的笑脸。(第16页)

4.结巴警察从腰里掏出一串亮晶晶的小钥匙,随便摸着镣铐的中间,咔嚓咔嚓替他开铐。(第8页)

拟声词做状语的情况一般是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的状语,从文中使用数量上看,拟声词绝大多数做状语。如呼的爬起来,刷啦刷啦地吃着草,咕嘎咕嘎地喝起来,嘟嘟哝哝地说着。

(四)做谓语

1.“被害人呜呜噜噜、叽里呱啦、嘁嘁喳喳”。(第296页)

2.“马蹄嗒嗒,消逝在朦胧月色之中”。(第283页)

3.“老婆顿时不哼哼了。”(第276页)

(五)做宾语

1.水是腥的,水是咸的,水是热咕嘟的。(第167页)

(六)做补语

1.“他把手铐和脚镣上的链条弄得哗啦啦响。”(第270页)

2.“哨兵把枪栓拉得哗啦哗啦响,看守员用穿着皮鞋的脚乱踢着压在一起的屁股、腿。”(第195页)

有些拟声词可以做“动词+得”做补语,表示动作产生某种声音的效果。

(七)做主语

1.哭一阵,嚎一阵,看看日头,已是三竿子高。(第232页)

2.那盏昏黄的马灯突然变得明亮了许多,水的哗哗和机器的突突也是突然变得清晰明亮起来。(第223页)

学术界对拟声词的分歧观点主要集中在拟声词是实词还是虚词的问题上。在实词与虚词的划分上,语言学界公认“实词和虚词在语法上的区别,表现在造句功能的不同:实词可以充当基干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虚词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有的还不能充当句子成分。”[3]以上分析中,声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从而我们可以有依据的认定拟声词属于实词。而就其实词的功能来说,它本身又带有一些特殊性。比如,拟声词和形容词有一些相近的特点,都可以充当状语、定语;拟声词还和感叹词有一些近似之处,都表示语气感叹。我们应注意到拟声词有很多特殊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各种分歧存在的原因之一,李镜儿在《现代汉语拟声词》著作中,对拟声词的语法功能做了详尽而科学的分析,具有极高的学习及参考价值。我们要以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认识拟声词。

五、拟声词的修辞意义

用拟声词来描摹性状,从古代就有这种用法。卢炳群说“古人鼻之所得,耳之所得,皆可借声闻以概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头一句“关关雎鸠”就用“关关”来摹拟雎鸠的悦耳叫声,为的是由此联想起“窈窕淑女”;唐朝诗人杜甫在《兵车行》头两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中两个拟声词形象地摩拟了车马行进的声音,使得诗句脍炙人口。[4]而《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运用的成功不仅在于数量丰富而且在于这些恰当好处的拟声词使文章更加活泼生动而又意蕴丰富。

(一)拟声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节奏感和韵律感是文章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诗歌文体中,这会使文章结构工整有序,读来朗朗上口。即使在非诗歌文体中作家有时也会使用多种手法使文章增加节奏和韵律,增强了作品的诗意性和文学性,从而使文章更有特点。其实拟声词本身就有一种音乐美,徐世荣在《汉语语词结构的音乐性》中提出“音乐性”是汉语造词的一条规律。他说:“‘音乐性’增强表演效果,这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也是‘造’词的一条规律,这条规律实际是存在的,历史上已按这条规律造成若干语词,而成为语言中表情达意的好材料。”[5]

1.四婶呼噜呼噜哭着,呼噜呼噜咽着,像个吃哭食的孩子。(第54页)

2.被害人呜呜噜噜、叽里呱啦、嘁嘁喳喳。(第296页)

3.大哥顺从地爬起来,咯咯吱吱地踩着篱笆,抽抽搭搭地说:“爹,娘,我听你们的话。 ”(第60页)

例句1,连用两个“呼噜呼噜”来形容四婶哭和咽的动作,从而不仅使哭和咽这两个动作更加连贯而且使整个句子节奏明朗、韵律增强。再如例句2,用三个并列的拟声词做谓语,不用更多的词句,就把当时被害人们的嘈杂、场面的混乱表现出来,更是使行文错落有致、铿锵有力。例句3,用两个AABB式的拟声词描写大哥两个顺承的动作,明明是一句描述性的语言,却具有了诗歌体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拟声词魅力的体现。虽白描却带抒情,虽记叙却带诗律,拟声词远非我们平常看看的那样普通,运用得好,更能彰显文章之卓著。

(二)拟声词丰富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郭绍虞在《中国语词的声音美》说:“语音之出,本于拟声和通感。拟声是摹写外界客观的声音,感声是表达内情主管的声音。拟声词既善于摹状声貌,感声语词尤足以表达生情。所以,祗须巧为运用这些拟声或感声的语词,就足以增加行文之美。”形象的描写,情感的表达,绝不仅局限于通常的形式,运用拟声词在描写动作、人物心理等方面,能细腻精巧的表达作者的用意,使形象更加生动而有趣味。

1.一只屎壳郎嗡嗡地飞着,又啪唧掉在路上。(第211页)

2.水不旺,噼刺噼刺的,像小孩子的尿柱。(第192页)

3.回头看公鸡,它像吸面条一样,把那根筋络哧溜哧溜咽下去了。(第290页)

拟声词虽是描摹声音,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描摹声音表现事物的特点,突出形象。例句1中,用“嗡嗡”形容屎壳郎,这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但“啪唧”能明显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对于屎壳郎掉在地上的一种由声音表现出的动作情态,形象色彩浓烈。例句2,描写水流的大小不从视觉角度入手,而是写听觉,如此这般通过听觉表现视觉正是此处的绝妙。正如,我们暖瓶里装水,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否装满。而这种手法用到文学作品中完全充分地体现了拟声词的作用。例句3中,“哧溜哧溜”吃面条本是一种顺畅欢快的感受,而在这里,公鸡“哧溜哧溜”吸高羊脚踝上的筋络,却是一种残忍,是建立在高羊身心痛苦之上的惨无人道。

(三)拟声词能增强画面感、激发想象力

曹日昌在《普通心理学》指出:“对人来说,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大脑皮层的活动,就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表象等)。由于客观刺激物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在心理现象中就成为各个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彼此互相引起,成为联想。”拟声词在蓦拟客观声音的过程中,声音不仅是传递了消息,听觉和感受同化一体,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如临其境,加深对情境的触感。

1.成熟的小麦微微低垂着头,两只喜鹊掠着麦穗飞,一前一后追逐着,后边的一只总想咬住前面一只的尾巴,它们喳喳唧唧地叫着。一只麻雀好奇地跟随着它们飞,也喳喳唧唧地叫着。(第18页)

2.四叔闭口不言,路两边乱蓬蓬的树木上有蝈蝈唧唧叫,驴蹄声清脆频繁,蒜薹味在暗中发散,月亮从高树后升起,浅浅的白光照着柏油的道路,他心里充满希望。(第209页)

通过例句1的描写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象到乡村田野上庄稼成熟,喜鹊互相追逐嬉戏的画面,例句2描写的是夜晚月光皎洁,虫鸣唧唧,驴蹄嗒嗒的安详画面,这两者都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影响下,读者最自然状态的带入,不需要额外的引导,清晰的画面就能映入脑海,再加以想象,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其实,拟声词归根到底是对自然声音的蓦拟,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是自然原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带有浓厚主观意向和文化背景的艺术结晶。这种摩仿是正是在这种,我们能发现最想要的那种表达效果,这种效果让我们看到的是超出作品本身的,是一个作家扎根于最真实最朴实的生活状态中,字句腔调是最自然的表达,不是刻意为之,更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作家内心深处感情和用意的表达。这既是方言的魅力也是作家情怀的表现。

六、结语

本文以拙劣的文笔对《天堂蒜薹之歌》中拟声词做了分析研究,包括拟声词的音节结构特点、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修辞效果,以及为深入了解文本思想感情,将拟声词和作品相结合,对山东方言中的拟声词做了分析。从这些有特色的方言词,我们可以体悟出作者莫言对词语运用的巧妙和对乡土文化的认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拟声词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全部数量,而且还有少数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收录的,但这些拟声词足以代表现代汉语拟声词,依然具有研究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术界对拟声词的见解之所以分歧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拟声词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对拟声词研究的不够成熟。而且一些重要论题研究还始终停留在表层。虽然拟声词只是现代汉语中不太起眼的一小类,而学术不会轻视任何小问题,不会忽视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我们应看到目前研究的不足,迎难而上,深入研究,填补空白,取得更多可喜成果,这项任务光荣艰巨而任重道远!

[1]杨合鸣.实用现代汉语词典[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1.

[2][5]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3]徐治堂.论拟声词的实词性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2002,(6):37.

[4]李允.英汉诗歌常用音韵修辞手段对比探析 [J].毕节学院学报,2011,(11):19.

董国华(1992-)女,山东省临沂市人,淮北师范大学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拟声词蒜薹现代汉语
拔蒜薹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抽蒜薹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抽蒜薹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抽蒜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