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考核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7-03-08金佰明万思源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医学考核评价

金佰明,万思源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形成性考核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金佰明,万思源*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本文就形成性考核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形成性考核内容设置及实施过程,初步探索出适合预防医学自身特点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预防医学;形成性考核;考核方法

在新医学形势下,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更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实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1]。我院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围绕“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将形成性考核纳入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本文结合形成性考核在教学中的实践,就当前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1 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量大,效果不佳

形成性考核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的评价[2]。当前形成性考核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学习全程的形成性考核环节多、工作量大,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不能进行有效跟踪、小组活动状况了解不足、对平时作业重视不够等情况,使形成性考核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导致其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不能通过形成性考核达到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效果。

1.2 考核内容单一,过于形式化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全方位考核,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优劣,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考核方式[3]。但目前开展的形成性考核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其内容、评价指标、分值比例、线上线下等都没有具体的要求,且各高校形成性考核落实的程度不同,对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也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考核内容过于单一,使形成性考核变成了“形式性”考核。

1.3 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实施形成性考核,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及相应阶段要求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等都应精心准备、精心设计[4]。此外,由于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其思想上不重视,加之办学单位和教师在形成性考核管理中的不到位,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日常学习松懈、未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抄袭他人作业、不参与小组活动等情况,这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真实性。

2 形成性考核内容设置及实施

构建预防医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是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有效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

2.1 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以及随堂测试3个重要环节。根据课程内容引入适当的案例,利用微信平台建立“面对面”讨论群,5~6人一个小组,就案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集中讨论,各小组也可以随机选取知识点讨论。同时也可以增加提问和随堂小测试等环节。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即时问题思考能力。另外,随堂测试作为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一环,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当堂内容或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通过随堂测试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监督学生该门课程学习情况。

2.2 应用与实践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各阶段具体教学要求,对于提问、小论文、作业、讨论以及小测验等方式予以灵活应用,进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5]。可以专题报告或小论文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与教学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分析、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内容应体现联系临床、联系实践,并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口试对学生综合心理素质进行考查。鉴于预防医学的形成性考核尚处于初步应用与探索阶段,口试建议在部分特定班级中开展,其优势在于在特定的情境及测试环境中,能综合考查学生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对其心理素质、仪表风度和个性特征等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2.3 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预防医学形成性考核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应遵循稳步推进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测试相结合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预防医学学科特点,将预防医学内容分解为方法与应用两部分,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相对较为系统,因此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为第一阶段进行考核,强调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分析及综合运用等主客观综合能力的考核。另外将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相对散、杂的内容列为第二阶段进行考核,强调对学生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客观考查。成绩管理方面,对于两个阶段成绩低于各阶段成绩40%者下发“学生成绩预警通知书”,同时对各环节综合总成绩低于60%者发放“不及格反馈”。通过学生成绩预警以及不及格反馈,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程的指导与监督。

2.4 课程总结与自我反思

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或课程组成员就教学或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换意见,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形成性考核体系。教学中,就形成性考核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形成性考核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等。此外,每学期召开3次学生座谈会(期初、期中、期末),形式多样(教学环节中、课堂外、教研室、主题座谈等),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充分了解学生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近几年,通过座谈,获知学生想要的是什么,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形成性考核是过程性考核辅以阶段性测试,既弥补了终结性考核的不足,又避免了重视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但在操作细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下一轮考核改革中应坚持考试过程化、碎片化思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李虹,李尘远,杨文华,等.形成性考核在细胞生物学考试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7-9.

[2]徐岩,张文政.形成性考核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161.

[3]黎永祥.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128-129.

[4]冯克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探究[J].科技文汇,2015(34):161-163.

[5]王忠利.医学临床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运用思考[J].管理观察,2014(33):166-167.

(*通讯作者:万思源)

G424.74

B

1671-1246(2017)15-0042-02

注:本文系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QYJY20160071)

猜你喜欢

医学考核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医学的进步
内部考核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医学、生命科学类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