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母婴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03-08芮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助产母婴保健

芮芳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高职母婴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芮芳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母婴保健是助产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培养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探索母婴保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改革新思路。

母婴保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母婴保健是助产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评估并处理孕产妇、围产儿和婴儿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为其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维护和促进母婴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人们对于孕产妇母婴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母婴保健课程凸显出重要地位。根据助产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要求,在母婴保健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技能或内在的各种心理社会资源解决特定环境下复杂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母婴保健课程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转变教育理念,确立体系目标

1.1 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助产服务需求增多,助产专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母婴及其家庭,服务面广、责任重,这对助产士职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助产人才迫在眉睫[1]。只有提高助产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助产士护理质量。因此,在母婴保健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责任心、坚持力、判断能力等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1.2 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的普及,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使学生有效检索、搜集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了创新理念,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能多思考、勤思考,产生更多新的好的想法。很多临床小发明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太多时候没有想到。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更要培养其创新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模式组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后,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突出不同教学方法优势,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2.1 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我院2016年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母婴保健课程分别安排在第四学期、第七学期。三年制高职生已经完成产科护理学学习,五年制高职生已经完成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学习。母婴保健课程与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课程紧密联系,内容有渗透,学生在学习母婴保健课程时已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并且母婴保健课程的要求较另两门课程低。所以,按照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会被其认为是简单的重复,不能发挥本课程的特色。因此,改革教学内容,使之模块化,将母婴保健分为相关法律知识、孕期保健、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智力开发6个模块。模块化教学符合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思想。

2.2 运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可以使技能操作跨越时空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制作精良的PPT课件,以文、图、声并茂方式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当中的一种手段,和传统教学并不矛盾[2]。两者可以很好地相互补充,既能通过多媒体直观给学生介绍母婴保健工作实际情况,又可以通过传统教学讲解及配合板书给学生理清知识构架,做到有点有面。

2.3 引入视频微课灵活教学

当前,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化载体的普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那么,引入视频微课无疑可以投其所好,使学生乐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且,以视频微课的形式教学,可以使知识碎片化,学习的场所、时间不受限制,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快的特点,符合青年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在视频微课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可能需要反复学习的知识点,比如新生儿、婴儿日常护理技术,有利于其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4 借助互联网拓展课堂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更快了解行业动态[3]。云课堂等网络平台的使用,使教学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师生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化,且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课下师生可以实时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安排进度,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做到因材施教。此外,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给予集体解答。

2.5 应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离不开引导式教学方法的统筹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或适时、适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用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不断交流与互动,学习氛围变得民主、和谐,师生间情感也逐渐加深。同时对于给出优质答案的学生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可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下,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信息化媒体,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学习。

3 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增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传递助产学人文社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而这具体体现为亲和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4]。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比如:介绍5月5日为国际助产士日;分析职业特点和未来发展,为学生职业规划奠定基础,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在能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4 完善课程考核

在传统纸质试卷闭卷考核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化考核。情景模拟化考核即将学生分组,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场景,比如一个刚添了新生儿的家庭,如何进行家庭访视,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完成该情景下的工作任务。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又考核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素质。然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3种方式得到相应的成绩。此外,还将考核拓展到对学生每个阶段学习和表现的自我对比上,适当加分或减分,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5 小结

培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初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魅力在于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母婴保健课程教学,使本门课程得到学生的喜爱,使学生受益,从而实现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

[1]王玉蓉.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12-14.

[2]符强.现阶段医学多媒体教学不足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9(15):121-123.

[3]张善文.互联网+下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8(4):89-91.

[4]陈向阳.构建大专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96-97.

G420

A

1671-1246(2017)15-0036-02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母婴保健》(2016gkk029);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助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zy133)

猜你喜欢

助产母婴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