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土的母性
——为张锠先生作品序

2017-03-07吴为山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泥人张彩塑泥土

文/吴为山

张锠 西湖主 高64cm 彩塑

泥土的母性是指它孕育、滋养生命的性质。它使无数生命的种子发芽且长成参天大树,循环往复,年复一年,以至无穷……当泥土的粘性、可塑性一旦为艺术家所掌握,则妙像叠出,创造智慧弥漫于造型中,并一代一代承传,此谓艺术生命之延续。其灵性、其精魂随艺术家指纹、塑痕而深蕴于泥土、折射于作品。

在近代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泥人张”彩塑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被铭记。徐悲鸿先生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专门著文记述,评价曰“虽杨惠之,不足多也”。传统的“泥人张”技艺承载了许多书卷之气,亦有人物肖像绘画的技艺借鉴,所塑人物多取自民间生活、风俗、文学与戏曲,手法写形传神,兼具塑容绘质。而“泥人张”第四代的杰出代表张锠先生在其家传技艺和学院体系的双重交汇中,领悟客观形态与主观形式、民族集体记忆与个人体验的关系,并油然将这种心得和理论升华注入自身的创作而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在“泥人张”艺术文脉上卓然有立,名闻艺坛。

家学、名师、才情、勤奋形成了张锠先生雕塑艺术的格局气象。先生自幼随父习研彩塑,精于传统人物创作。弱冠就学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受教于留法归来的郑可等老一辈先生,学习东西方传统雕塑的造型手法。而立之年执教于母校,后学院并入水木清华,任雕塑专业负责人、装饰艺术系主任、教授之职,在三尺讲坛辛勤耕耘三十余载,且刀笔不辍,勤勉有加,对于雕塑艺术探索不止,历时经年,渐成独具风貌的装饰意象特色。究其根本,其因有三:首为家学渊源,这根深蒂固的血缘文化是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基因;次为得名师指点,那些洋溢着中西精华的雕塑经典乃为范本;三为学术背景濡染,中央工艺美院庞薰琹、张光宇、张仃等大师对造型艺术中装饰风的深刻研究和谙熟已成为学院传统,当它与现代设计结合必然将提炼、夸张、组合、适形等手段揉入雕塑创作,以精巧与妙思形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美学法则,并与内容形态化而为一,展现出具有装饰艺术学派的作品面貌。毫无疑问,这也是“泥人张”近二百年历程中之所以显著地刻上张锠之名的重要因素。

浏览张锠先生那指间淋漓的泥塑作品,流韵着诗意的案头小彩塑,有幽淡抒情的黛玉,饱满喜庆的阿福,童真稚趣的生肖,浪漫神异的聊斋……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公共艺术创作则侧重以民族化的审美意识进行材料、空间、场域的探索与尝试。作品既涉猎名著的典雅,亦不乏当代的简约。由此可管窥张锠先生的创作历程与风格嬗变。其由早期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入手,继而揉入意象装饰情趣,尝试不同材质特性,风格为之一转。后不断涉猎当代及域外艺术营养,风格面貌渐次清晰。晚年又侧重于以传统为本,执中鉴西,形式美感、设计巧思均蕴含内敛,作品风貌又为之一变。由时间脉络理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可得见张锠先生在艺术上的心力探索,艺途追求。

张锠 丝绸之路 高35cm 彩塑

细细品味张锠先生的作品,传统为其源流,在承传转换中拓展家学体系;发展即是延续,在创新交融中不断吐故纳新。既纵横捭阖于传统之间,又感悟贯通以当代审美,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中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惟其创新,才使得张锠先生的艺术作品萌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这也正是他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基石。

艺品芸芸,境界有别。有境界则为高妙,无境界则流于低俗。张锠先生多年抟泥悟心,写意传情,以人文关怀为依,融传统与现代为一,彰显出雕塑艺术的民族化精神,更体现了一种“技近乎道,以艺写神”的审美体验和中国气派。它是根植于中华美学精神母土上的新创造,是富有勃勃生机的艺术常青树!

泥土,春天的泥土,散发出油油的芳香,它的塑性,决定了艺术新生命的诞生……

张锠 扁鹊 高37cm 彩塑

张锠 酉鸡丰康 高8cm 彩塑

张锠 丑牛祥瑞 高18.5cm 彩塑

猜你喜欢

泥人张彩塑泥土
泥土
泥彩塑:天地之美
汉源彩塑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论民间艺术的传人与代表性传承人
——以“泥人张”为例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翻看一块泥土
孩子不是“泥”,家长也不是“泥人张”